正文 家校合力,催發信心(1)(1 / 3)

沒有誰會對自己各方麵百分之百自信,一諾也不例外。隻是她在不同階段表現出的信心不足的原因不同罷了。上幼兒園時,吃飯慢是她樹立自信的最大敵人。現在翻閱孩子上幼兒園時的家園聯係本,才忍俊不禁地發現孩子在幼兒園吃飯的情況是我們家長和幼兒園老師關注的焦點、交流的熱點。孩子甚至因害怕吃飯太慢挨批評而不肯上幼兒園。所幸的是,經過我和老師的密切溝通,很快達成共識,消除了孩子的懼怕心理。而且,在家人、老師的讚許、認同中,孩子找回了自信。

2004.10.9 有時,過分關注也是錯

孩子一直不愛上幼兒園,問她原因時,她雖然也能找出很多理由來搪塞,但我知道真正的原因是她吃飯速度太慢。他們班有四十個小朋友,一諾每次吃飯都落在最後。孩子因為這一點平時在幼兒園肯定是有壓力的。作為母親,我很著急。究其原因是孩子飲食習慣不好,都四歲了還以牛奶為主食,飯量小,又偏食。沒辦法,隻好現在一點點地糾正,但短時間內難見大成效。於是,我總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吃不飽,那天就給她老師打電話,懇請在吃飯時多予關照,設法讓小家夥吃飽。

始料未及的是孩子越來越不肯上幼兒園了,甚至晚上說夢話都是:“媽媽,我不上幼兒園!”每天早上讓她起床上幼兒園成了“老大難”的問題。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趁開家長會個別交流的機會跟老師聊了起來。原來自我打電話後,老師每天都特別關注甜甜吃飯的情況,不時地走近她身邊提醒:“快點吃啊!你看別的小朋友都快吃完了!”“加油啊!”等等,有時候看著著急,就去喂她,三個老師都喂過。老師告訴我,她也發現了孩子的情緒這陣子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上課聽課很認真,下課和小朋友玩得也很開心,可一到吃飯就像變了個人,低著頭一句話也不說,誰也不理。有一次吃飯的時間過了,還坐在那兒半天也不動一下勺子,老師擔心她吃了冷飯對身體不好,又擔心她沒吃飽,就問她:“這飯你還吃不吃啦?”可她幹脆充耳不聞,對老師問話不予理睬。與老師交換意見後,我們達成這樣的共識:這段時間我們對孩子麵前的難題過於關注了,引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得換法子了。於是,我跟老師說先把孩子吃飯的問題放一放,別老盯著,吃多少由她自己。另一方麵我在家裏設法鍛煉她吃快點。

沒想到在家長會的第二天孩子就生病了,一病就是一星期,天天打吊針。後來病好了,又讓她在家裏待了十多天。我和家人耐心地幫她糾正不好的飲食習慣,隻要有一丁點兒進步就給予表揚。這樣一來,她吃飯速度還真快些了。

十一長假過後,她又一次不情願地背著書包上幼兒園去了。傍晚去接孩子回家,她看到我的第一句話居然是:“幼兒園真好玩,明天我還去,不哭臉了!”聽到這話,我大大地鬆了一口氣。問孩子為什麼覺得幼兒園這麼好了呢?她眉飛色舞地告訴我:“我們老師已經相信我吃飯變快了,所以不管我吃飯了,讓我自己吃!”說完蹦蹦跳跳地跑到我前邊去了。哈哈,看來上次家長會上,我和老師約定的這一招還真靈。是啊,什麼事情都得有個度,有時,過分關注也是錯!

我從這件事深刻地體會到:對於孩子的弱項,我們首先要幫她樹立起信心,而不能緊盯著她的弱項,不時地用語言或是行為來強化孩子心中“我不行”的意識。當我們把關注做得更隱蔽,以鼓勵為主時,孩子的自信也就一點點地找回來了。

孩子上小學以後,因為我和她的老師是同事關係,辦公室又在同一樓,所以,想了解孩子在班集體中的情況,和老師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就更方便了。

孩子剛上一年級不久,老師反饋給我的信息是:一諾上課注意力非常集中,很少開小差,是個很會聽講的孩子,而且跟同學們相處得也非常好。美中不足的就是不夠大膽,放不開,不愛舉手發言。班主任老師還告訴我說,有一次,她覺得提的問題不可能難倒李一諾,就問她為什麼不舉手?結果,李一諾站起來紅著臉說:“我覺得自己還沒有完全想好。”“我發現李一諾是個完美主義者,一定要把答案想得很好、很完美了,才願意作答。不過,李一諾不愛表現自己也不完全是膽小,對她胸有成竹的事情,還是能很大方地上台表現的。比如朗讀課文啊,我就經常叫她,她也表現得很棒,讀得很大聲……”老師說得很對,一諾就是這樣一個有些拘謹,不太放得開,又過於追求完美的孩子。

一諾放學回到家裏後,我如實地向她說了我跟老師的交流。並問她:“能告訴媽媽,你為什麼上課不愛發言嗎?”“我怕自己說錯,同學會笑話的。有的時候老師提的問題,我確實不知道;還有的時候,我想好的答案,又被別人搶先說掉了。”看著孩子有些委屈的樣子,我連忙安慰她:“沒關係的,我們慢慢來。其實呢,媽媽覺得上課也不是老師一提問就得舉手。要看老師提的是什麼問題,有的問題,很簡單,絕大多數同學都知道,大家都搶著回答。這時候,你可以不舉手,心裏清楚就行。有的問題,你不知道,那就更不能舉手了,你隻要專心聽別人怎麼回答,老師又是怎麼說的。恰恰是你怕自己說錯的問題,要勇敢地去回答。為什麼呢?你想啊,你怕自己說錯,說明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每個孩子都像你一樣,怕出醜,都不敢舉手發言,那你還能聽到別人的發言嗎?最重要的是,我們隻有把自己的答案說出來,讓老師和同學們評一評,才能知道自己想的到底對不對。所以,哪怕你覺得自己的答案不一定對或不夠完美,也要勇敢地舉手發言。人都有出錯的時候,同學們是不會笑話你的。就算真的有人笑話,又有什麼關係呢,你舉手發言的次數越多,老師幫助你的機會就越多,這樣你就會越來越聰明,到時候,誰還會笑話你呢!”當時,跟孩子囉囉唆唆講了一大堆的道理。不過,事實證明,這樣的交流還是挺管用的,至少,孩子現在上課發言積極多了。其實孩子對自己的膽小,也是有反思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她一年級時寫的一篇日記吧。

2006.10.16 真慚愧

今天老師對我們說:“我們今天將學習《小氣球去旅遊》,請同學們翻到第48頁,那裏有我們將學習的兒歌圖,現在誰來說一說圖上畫了什麼?”我不敢舉手,但是又想說,這該怎麼辦?我也不知道。我在心裏對自己說:“不要怕,等一會兒還有時間的。”可是,時間並不是那麼慢的,老師對我們說:“現在,時間有限,不講了。”這讓我感到很慚愧,但是這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不要聽自己心裏想的,以為時間還很長,其實時間在一秒一秒地過去,你離自己不想要的時間越來越近,這時你才會感到可怕已經在你身後了。都怪我看到這麼美好的機會,也不去快速地麵對、高興地接受。在好的機會中我沒有爭取到自己想要的那件事情,真慚愧!

記錄完孩子口述的這篇日記,我忍不住會心地笑了。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孩子當然沒那麼自律,但也在慢慢地學著反思自己的行為了,真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一諾生性膽小,內斂,對她上課不敢舉手發言我一點都不覺意外。隻是我認為膽量得慢慢培養,不可操之過急,所以,平日也就沒有刻意地對她做太多要求。可是從孩子的日記中,我明顯地感受到她對自己錯失了上課發言的機會是那麼在意、那麼懊惱。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有這樣一段精辟的論述:“隻有學會進行自我教育,才可以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不然,用長遠的眼光看,我們造就的隻能是一個不幸的人。”一諾這麼小,就有了自我教育的意識,真是讓我十分欣慰。我想,我何不利用孩子這種對自己的“不滿情緒”,改進和提高自己的願望,趁機給她鼓鼓勁呢!於是,我將她能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大大地表揚了一番,鼓勵她以後多多舉手發言,不要怕說錯。並承諾以後我會對她的學習予以更多的關注和指導。因為,我堅信當孩子經常感覺自己“胸有成竹”時,就一定能更好地放開自己、大膽表現了。

孩子後來的確是越來越自信了,她的自信不光來自於我的用心幫扶及自身的努力,還來自於老師課堂上及時的鼓勵與肯定。一諾的老師非常用心,為了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精心製作了各種小獎品。比如:大膽發言的同學可獲得紅卡紙剪的“小鳥”獎品,背麵有老師親筆寫的“發言積極”四個字;聽課認真可獲得綠卡紙剪的“小蘋果”;朗讀特別好時,也會得到相應的獎勵卡……慢慢地,就經常能看到一諾興高采烈地展示她在課堂裏得到的各種獎勵卡了。感謝老師,是家、校的合力,共同揚起了孩子心中自信的風帆。

成功作為,助長信心

成功是自信心的助長劑。實踐經驗告訴我,讓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是增強孩子自信心的有效途徑。

成功的體驗可以來自於學習,也可以來自於其他各個方麵。關鍵是要根據孩子自身的實際,確立適當的目標,使其通過努力能夠完成。當孩子一次次在成功中感受到愉悅和自豪時,自信心能不高漲嗎?

英語練習本和馬桶帶上語音功能之後

我在今年第二期《少年發明與創造》中,看到了一個有趣的活動,讓我們小朋友從身邊沒有音樂的物品中,找出兩件物品加上音樂或語音的功能,看有什麼結果。

我就想如果我們的英語練習本上能增加一種語音功能,當同學們在本子上寫出一個單詞時,本子就能讀出這個單詞,那該多好啊!這樣,我們就能邊寫邊跟著這個發音標準的“語音老師”邊讀邊記了。我還希望家裏的馬桶也能增加語音和音樂功能,因為我覺得上廁所的時間沒有好好利用真是一種浪費。馬桶的語音功能最好能為上廁所的人播報當天世界各地發生的新聞或給人們講一些有趣的小知識等,讓我們每天都能學到很多新的知識,了解到更多新的信息。說不定,那些平時不愛看書讀報、不愛學習的人家裏擁有了這樣的馬桶,見識越來越廣,不知不覺中也會慢慢地愛上學習呢!

如果有些人不願聽語音功能播報的消息或知識的話,也可以按下音樂或笑話故事播放鍵,在廁所裏聽聽音樂或聽聽笑話、故事什麼的,最好音樂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從網上下載,播放時可以任意選擇。也許,有的人本來心情不好,上了廁所出來心情就變好了!那該是多麼美妙的事情啊!

孩子的這篇習作曾發表於《少年發明與創造》期刊2008年第7期。習作的成功發表,無疑進一步助長了孩子寫作的信心。

2007.11.23 參觀肯德基工作室

你吃過“肯德基”嗎?如果你吃過,那你知道肯德基的美食是怎麼做出來的嗎?我真幸運,今天中午我和媽媽一起去吃“肯德基”的時候,一個服務員來到我麵前,她問過我的名字之後說可以帶我去參觀肯德基的工作室。我還沒反應過來,隻見媽媽眼睛一亮,說:“太好了,一諾,快跟姐姐去吧!”

在去工作室的路上,服務員告訴我,我可以叫她燕子姐姐。到了工作室門口,燕子姐姐拿出一個工作人員戴的帽子給我戴上,我十分興奮,跟著燕子姐姐進了工作室。隻見裏邊擺著各種做肯德基食品的機器,有許許多多的人忙碌著在做食品。我像燕子姐姐的小尾巴一樣,跟著燕子姐姐來到一台機器旁。燕子姐姐告訴我,這是專門泡人們愛喝的飲料的機器,燕子姐姐拿出兩個大小不一的杯子,告訴我它們可以用來裝溫度不同的飲料。接著她拿出一個蓋子問我:“你猜,這蓋子上麵的小洞是幹嗎的呀?”我一看這上麵的孔沒有插吸管的那麼大,一定是裝熱飲的,我沉思了一會說:“這是冒氣的吧?”燕子姐姐笑了笑說:“這是吐氣的。”

接著,她帶我來到另一台機器前,打開機器,裏麵有很多冰塊,涼涼的,我都感覺要感冒了。燕子姐姐還帶我看了是怎樣做冰激淩的,她來到一個按鈕前,擠出了白花花的奶油。她告訴我冰激淩的味道有兩種,一種是巧克力味的,另一種是草莓味的。她先帶我來到草莓味的紅奶油那兒,又帶我來到巧克力味的黑奶油那兒,她讓我摸一摸裝巧克力的罐子,我一摸熱乎乎的,心想冰激淩應該是冰冰的,怎麼會是熱巧克力呢?我心裏這樣想著,但卻沒有說出來,過了一會,燕子姐姐主動講起了為什麼要用熱巧克力的問題,她簡單地說了一句:“因為熱巧克力比較好吃!”

等我弄懂這個問題,燕子姐姐又帶我來到了做薯條的地方,她把薯條下煎鍋比做“薯條遊泳”,又把薯條放在烤箱上烤比做“遊完泳要曬太陽”,她還說:“薯條放了七分鍾就不好吃了,所以下次買了薯條一定要趁熱先吃。”

最後,她帶我去參觀了做“漢堡包”和“肉卷”的地方,來到那她又對我提出了問題。“漢堡包有幾層啊?”燕子姐姐問。我想了一下說:“三層吧。”“對不起,你猜錯了。”燕子姐姐說著拿起一個袋子,裏麵裝著兩塊像麵包一樣的東西,她說:“這兩塊是夾住裏麵東西的皮,現在有兩層了,對吧,第三層是夾在裏麵的雞肉,第四層是夾在裏麵的青菜,第五層是夾在裏麵的奶油。”她還問我有幾種漢堡包,我說不知道,她就把所有裝漢堡包的盒子都拿了出來,一種盒子、兩種盒子、三種盒子,我一直數到五種盒子,有一種漢堡包我還從來沒有吃過呢!是咖啡色盒子裝的。

啊,沒來吃過肯德基的小朋友快來吃啊,這裏的東西太好吃了。如果有機會參觀這裏的工作室,你一定會更開心噢!

2007年12月2日孩子到肯德基餐廳參加才藝表演,就是朗誦的這篇日記,我至今仍記得一諾表演時的開場白:“大家好,我叫李一諾,今年七歲,是站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我為大家表演的節目是朗誦自己寫的一篇日記……”那一刻,聽著孩子勇敢的聲音,我真的好開心。

這個事例說明,雖然一諾平時是很膽小、怯場的孩子,但在她的強項(寫作和朗讀)上,尤其是當她胸有成竹時,也能表現得很自信。從最初的不敢獨自去買東西,到後來的敢在眾目睽睽下表演,在她,已是天壤之別了。

一諾的自信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培養起來的。盡管到現在孩子也不是特別大膽,但我從不將她跟別的小朋友進行比較,我隻知道現在的她比原來那個小小的、怯弱的、膽小如鼠的她不知要強大了多少倍,自信了多少倍。這就足夠了!成長的路還很長,我們已經成功地邁出了第一步,不是嗎?

性格是多樣的,各有特色。我不要求一個性格寧靜、內向的孩子非變成活潑、外向的孩子不可。但我做到盡可能有的放矢地對孩子加以引導,淡化孩子性格中不利於自身發展、不利於立足未來社會的那些因子。我想,完善心理比改變性格更實際,隻要孩子在進步,哪怕隻有一點點,我都會為之快樂!

第一次自辦黑板報

“畫什麼圖好呢?”“這幅圖好不?”……在興奮的討論中,我、王鈺兮、陳昱卿、李南波、趙燁和周蕾等人一起開始了我們的第一次自辦黑板報活動。這會兒,我們正精心挑選著主題圖片呢!左挑右選,我們選中了幾個小朋友看書的圖片,拿來粉筆、刷子,我們正式開工了。

不知為什麼大家紛紛問我他們該畫什麼,我納悶著,稀裏糊塗地指揮起來:“你畫書,我和陳昱卿畫書迷……”大家都分到了工作,奮力做起來。我到底畫畫沒到家,光是畫一個人,就擦了好幾次。好不容易畫好了畫,又要寫內容和標題。我不是寫斜了,就是寫錯了,擦了寫,寫了擦,等寫完我已是滿頭大汗。

終於,大功告成,一塊我們親手繪成的精美黑板報出現在我眼前,這裏,充滿了我們的汗水,充滿了我們的智慧和歡笑。這真是個令人難忘的中午,在這個中午我們第一次自辦了黑板報!

想象著小家夥們忙碌的樣子,我仿佛也體會到了那份得之不易的成功喜悅!

古詩朗誦會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瞧,我們班正在舉行古詩朗誦會呢。

台上,陳昱卿正流暢地背誦著《詠柳》這首描寫春天的詩。隻見他胸有成竹,聲音洪亮地一口氣背下了四首古詩。事實上,老師隻要求背兩首有關春天的詩,見陳昱卿多背了兩首,老師馬上給他加了二十分。見自己得了一百分,陳昱卿興奮得滿臉通紅,興高采烈地蹦下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