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台背古詩的同學,一個接一個。有的背得結結巴巴,有的背得輕鬆自如。快輪到我了,我的牙緊繃著,渾身抖得厲害,心跳到了嗓子眼兒。天哪!都怪我昨天沒做好準備,現在該怎麼辦呀!該我上台了,我硬著頭皮,緩慢地走上講台,還算流利地背出了《詠柳》《遊園不值》《春曉》三首古詩,得了九十分。回到座位,我心裏的石塊總算落了地,九十分這個分數還蠻好的嘛,我還多背了一首古詩呢,這樣想著,我心裏竟有了一絲得意。
古詩朗誦會不僅讓我們體會到了古詩詞的美,更讓我們懂得了成功總喜歡有準備的人。
從孩子的這篇文章不難看出,孩子雖有僥幸心理,但仍在活動後通過反思中體會到了實力的重要性,就像她自己在文章中所說的那樣:“成功總喜歡有準備的人。”相信,下一次再有這樣的活動,孩子一定會吸取教訓。
擇 菜
媽媽常誇我是個“小廚師”,廚房裏的事一忙不過來,就叫我去幫忙。這不,今天家裏有客人要來,我這個“小廚師”也該出場了。瞧,這會兒我正擇菜呢!
首先,我拿起一根菠菜,抖掉泥土,把有蟲洞的爛菜葉摘下來,丟進垃圾桶。按照同樣的方法,我把盆子裏所有的菠菜都擇好了。然後,我用盆子接來清水,把菠菜洗得幹幹淨淨的。最後,我將菠菜整整齊齊地擺在砧板上,用菜刀將它們的根須切去。就這樣,一盆菠菜擇好了。
望著這些水淋淋、綠油油的菠菜,我不禁自誇:“這就是本廚師親手擇出來的上等菠菜呀!”聽了我的話,媽媽樂嗬嗬地笑了。
瞧!在積極體驗和家人的鼓勵中,孩子一天天能幹起來了。小家夥字裏行間都透著自信呢!
我是“魔鬼”
“我怕,你上啊!那個魔鬼,你可要小心!”我們十幾個小朋友正在體育館打乒乓球團體比賽呢。嘻嘻,他們隊稱呼的魔鬼就是我。
他們隊加起來有七個人,而我們隊隻有四個人。這四個人中,他們最怕的就是我。見他們對我如此恐懼,我心裏不禁得意洋洋。瞧他們,你推我搡的,都不敢和我打。
終於,教練一聲令下,拽著一個高瘦的男孩硬把他推到球台邊,我看準他的正手位,對準桌角發了一個超級短球。說它是超級短球,可一點也不過分,這個球剛過球網幾厘米,就在桌邊輕輕點了一下,等對手拚命夠到桌邊時,球早已調皮地落地了。我也不是不會發反手,不過呀,我心裏自有打算,基本上都是發的正手短球。他們慢慢地摸清了我發正手的套路,就會放鬆反手的警惕。瞧,接下來跟我打的那一位被別人提醒:“她隻發正手的。你把手搞成接正手球的姿勢咯!”那人聽信了隊友的話,把手放到了正手桌邊處,哈哈,我有機可乘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了一個反手短球,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隻見他慌裏慌張地亂移腳步,像隻胖胖的企鵝,汗淋淋的手臂,笨拙地移到反手位,眼看他的拍子就要夠著球了,突然,他的腳扭了一下,“哎喲!老師,我腳痛。”他放棄了接球,一跛一跛地來到教練身旁的空椅子上坐了下來。我突然覺得自己是那麼了不起,令對手防不勝防、無可奈何的勝利感,是我的隊友都不曾享受的喲。
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我沒注意到來了一個強敵,我依舊放鬆地發了個正手短球,不想,那個大男孩手臂太長,一伸手就夠著了,把球輕輕撥了過來。我不加防備就這樣輸掉了一盤。唉,誰叫我這麼得意忘形呢!後來,輪到我上的時候,又是那個強敵和我對打,這次,我多了個心眼,等他一回過球來,我猛地加勁,隻聽一聲刺響,球衝向了對方球台,那個人見我發來的是猛球,也回了個猛球,其實隻要輕輕一撥就可以打回來。他這樣一發力,球反而飛了出去,我又贏了。我心裏喜滋滋的,像掉進了蜜罐裏。
後來,我對每個人都多加防備,輸也輸過,贏也贏過,但總的來說,贏多輸少,這令我很是興奮。當常勝將軍的感覺真好,我希望自己永遠是他們心中的“魔鬼”!
孩子的這篇習作,再次證明:實力是信心的保證。成功,能助長信心。
跳起來摘到的蘋果,更甜
針對一諾膽小、怯弱的性格特點,我曾在她纏著要吃肯德基食品時,向她施加一定的壓力,要求她一定得自己排隊購得食品,否則取消在肯德基進餐的約定。孩子一聽堅決不肯,甚至賭氣說:“不吃就不吃!”可真見我果斷地掉頭走出肯德基餐廳時,她投降了。同意去排隊,結果排了半天,最終敵不過自己的膽小,又跑了回來。我絲毫不給她商量的餘地,要求她重新排隊,並親自選購食物,才能在那裏用餐。孩子實在抵不住食品的誘惑,硬著頭皮再次去排隊。坐在那兒等待的時候,我心裏清楚對於其他孩子來說,獨自到櫃台買點東西也許不算什麼,可對於一諾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因為她是那樣膽小,靦腆到有陌生人在場都不敢大聲地說話。我分明看到有大人在等了好半天的她麵前插隊,她隻是默不作聲地退後一些。那種安靜,那種忍讓,讓我心裏很是難過,甚至想,自己是否太過分、太殘忍了一些。但我終究什麼也沒有做,我想,不管怎樣,得讓孩子學著麵對這一切,就讓她感受一下個中滋味吧。我靜靜地等待著,注視著孩子小小的背影……
等了很久,終於看到孩子通紅著小臉,端著個大大的食品托盤向我所在的餐桌走來。我由衷地向她豎起了大拇指,剛才還委屈得要流淚的小家夥,一瞬間,咧開小嘴笑了。吃著自己好不容易買到的食品,孩子一臉燦爛,並宣布以後她不會再怕做這樣的事了。
我一邊幸福地分享著孩子“勝利的美食”,一邊給孩子講故事:
有一個青年,很有理想,也一直渴望成功。為此,他一腔熱血躊躇滿誌,但是一遇到困難,他就有了畏難的情緒,特別是對於那些一時看起來很難取得的成功,他就更缺乏信心了。為此,他非常苦惱,有一天,他去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智者,當時,智者正在他的果園裏采摘蘋果。聽罷青年的訴說,智者沒有給他什麼好的建議,而是讓他幫自己將高掛在樹梢上的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摘下來。青年的個子並不算矮,但盡管他很努力,還是無法摘到那個蘋果,他有些失望,麵有難色。智者看到了這一切,笑了笑,對青年說:“年輕人,你為什麼不跳起來試一試呢?”青年聽到了智者的話,他跳了一次,沒有摘到,跳了第二次,依然沒有摘到,後來,他稍微休息了一下,順便調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緒,然後,他突然奮力一跳,那個碩大的蘋果就輕鬆地握在了他的手中。在摘到蘋果的一刹那,青年的心中也同時一亮,他終於明白,智者這是在告訴他:一個人如果想要成功,就必須學會跳起來采摘那些看起來高不可取的蘋果。隻有這樣,你才有可能品嚐到成功的真正滋味。
從此以後,青年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他無論辦什麼事,總是將自己的目標定得高於自己的能力。有許多人認為,那簡直是無法達到的理想,他卻從來也沒有停止過努力,因為他一直相信,隻要你不停地跳躍,總有一天,你會采摘到你夢想中的大蘋果。
剛有過深刻體驗的孩子,聽完故事後,開心地直叫喚:“媽媽,我也是跳起來才摘到蘋果的!”
我最喜歡的人
說起最喜歡的人,我馬上就想到了媽媽。媽媽的臉上有許多咖啡色的小圓點,這些小痣在臉上這裏長一點,那裏長一點,我看來是那麼的可愛、溫柔而親切,成了媽媽的一大特色。圓圓的臉上,臥蠶眉下的雙眼真是媽媽心靈的窗戶啊,從那裏,媽媽一切的喜怒哀樂都看得清清楚楚。開心時,這雙眼睛炯炯有神,滿是笑意,神氣活現地讓你也染上快樂!疲倦時,這雙眼睛卻暗淡無神,空洞洞的,讓人有點不知所措。媽媽的鼻子挺挺的。永遠微笑著的嘴巴,讓即使素不相識的人見了,也會有溫暖親切的感覺。
媽媽總能及時地給予我安慰和鼓勵。就在前幾天,我愛上了打籃球,整天眼巴巴地盼望著傍晚的到來,好和夥伴們一起去打比賽。但我畢竟是新手,沒什麼基礎。漸漸地,隻要人一多,不用湊數了,隊友們就有些排斥我,怕我給隊裏拖了後腿。我哭喪著臉回到家,媽媽期待地走過來,想要我像以前一樣精彩地描繪出籃球場上快樂打球的場麵,把她也帶入一次球賽中。但馬上她就看出我的異樣,關心地問:“怎麼啦?就打完球了?為什麼好像看上去不高興呢?”我沮喪地把情況如實彙報。“不要緊的,不用著急。其實,這個世界是很公平的,他們現在比你強,是因為他們之前付出了比你多許多倍的努力,而你現在才剛剛接觸籃球,一時跟不上是很正常的。遇到這種情形,我們不應該輕易放棄,而應該加倍努力趕上別人,贏得同伴們的信任。你說對嗎?”聽了媽媽的話,我頓時想開了。如果我是個球技很好的人,打比賽時遇到一個沒什麼基礎的隊友,肯定也會有一點點排斥的。如果我就這麼不用功了,我和別人的差距隻會越來越遠,到時候不就永遠沒有機會上場打比賽了嗎?我一下子信心百倍,堅定不移地對媽媽說:“我一定不做普通的球員,我要成為球場上的王者。讓球場成為我的草原,而我就是一匹野馬,在草原縱橫馳騁,無人能敵。我今天晚上開始就在家裏練基本功。”“好啊,我來當你最忠實的觀眾,為你加油!”媽媽比我更堅定!
媽媽是我的開心果,在我找不到快樂的時候,她的腦袋裏經常能冒出金點子。那是一個下午,院子裏沒有小朋友出來玩,我也沒什麼事做,百無聊賴地在床上滾來滾去。媽媽見我愁眉苦臉,皺了皺眉頭,突然玩性大發,兩隻眼睛投射出兩道神采奕奕的火舌。把我從床上拽起來,迫不及待地說:“我來教你打五十K吧。”“啊?打牌呀,我一點也不會呢!”“沒事,都是學會的嘛。”媽媽找出一副撲克牌,一邊教我洗牌、摸牌,一邊告訴我打牌的規則,還拿出一支筆、一張紙,對我說道:“輸了的人要被畫烏龜喲!”原來,打牌也不是這麼難嘛。雖然,前幾輪,媽媽每盤都上了六七十分,而我總是徘徊在二十分左右,但對我來說已經是一個飛躍了。從沒接觸過牌的我,突然發現打牌是這麼的好玩。有一次,我居然打到了四十五分,我四腳朝天倒在床上,仰天大笑,直樂得我全身打戰,眼淚都笑出來了。媽媽的一個金點子,把一天都變得充實快樂。
媽媽——我最喜歡的人,您讓我的生活幸福快樂!您對我來說就像魚離不開水,人離不開空氣一樣重要,我永遠愛您!
還在孩子五六歲的時候,我們就曾希望孩子會愛上籃球,因為他爸爸是個籃球迷,剛好可以教她。沒想她似乎興趣不大。所以我們也就作罷了。曾經以為一諾可能永遠都不會有像她爸爸那樣,有機會在籃球場上飛奔跳躍了,沒想到全無預料的,在一諾快滿十歲的一天下午,沒有任何理由地她就愛上了籃球帶給她的感覺。我有時候想難道冥冥中,一切真的早有注定嗎?嗬嗬,真慶幸,我們當初沒有逼迫她做她不喜歡的事,時隔幾年,孩子用她自己的方式再次告訴我們: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最應該保有的心態就是等待。就像花開四季,各有不同一樣,每個孩子身體裏就像擁有著許許多多要在不同季節開放的花朵,我們隻要耐心等待,那些花兒一定會在它最適合的季節綻放,讓我們醉心於它的芬芳和甜美!
寫作引導 獨具匠心
十年來,我憑一個母親的直覺培養、教育著我的女兒,至於自己的育兒方法到底怎麼樣,我不敢妄下結論。因為孩子要走的路還很長,許多的東西還得留待將來去檢驗。
某天,偶然讀到一位教育專家的一句話:“好父母通過直覺獲得的養育法一般要勝過其他任何養育法。”這一下子給了我莫大的安慰。是啊,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孩子的育兒專家。我得好好總結一下,在育兒過程中,我獨具的匠心是什麼呢?
目前來看,孩子除擁有健康的身體、善良的品格、好學上進的精神外,已初顯較強的表達和寫作能力。那麼,我是如何著手培養孩子這方麵能力的呢?
以聽代讀,誘發表達
“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動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往遠方。”著名詩人狄金森如是說。是啊,書籍給了我們閱讀、思考的快樂,讓我們有限的生命走進一個更為廣闊、恒久的世界,走得很遠、很遠。
讀書讀出了快樂,自然渴望與人分享。於是,有了孩子之後,我和愛人不再是自己讀書,更多的時候是大聲地把書讀給孩子聽。在孩子隻有六個月大的時候,我就開始給孩子講故事,講的都是些短小可愛的童話故事。記得那時候我總是愛把孩子擁在膝上,讓她的小臉對著我,一手拿書,一會兒笑眯眯,一會兒吹胡子瞪眼,一會兒細聲細氣,一會兒又粗著嗓門直嚷嚷,孩子就那麼目不轉睛地盯著我的嘴巴,看我表情誇張地講著一個又一個妙趣橫生的童話故事,黑亮黑亮的眼睛裏閃著光,透著亮,寫滿新奇與欣喜!不時的,聽完故事的她還會手舞足蹈一番。我深深地愛上了那樣的時刻,常常是一邊神采飛揚地講著,一邊陶醉於孩子那滿足、欣喜的目光。那是天使的眼神,那是流淌在母女間最最幸福的對話。要知道,上哪兒能找到這麼忠實、這麼能回應我的聽眾啊!慢慢地,孩子大一些了,當我講到高興處,我笑孩子也跟著笑,我皺眉時,孩子也隨之斂容。
其實在這樣做之前,我並沒有得到過誰的指點,也並不知道要怎樣去進行早期教育,我隻是覺得抱著那麼小小的一個尚不能言語的孩子,如果隻是簡單地逗笑,未免也太單調了,於是就選擇了講故事。當時,也並沒有意識到講故事就是一種早期閱讀。但後來我驚奇地發現,孩子稍大一些能開口說話了,有事沒事就愛拿著本書,也不管是拿正了還是拿反了,口中還念念有詞。雖然那些詞句是我們這些大人們聞所未聞的,誰也不會知道是什麼意思,但孩子說出來卻像它們原本就存在一樣,自信,流利,一點也不結巴,當時,家人和朋友們都驚歎,這不會是一個天生的語言家吧。
再大一些,孩子聽的故事越來越多了,我們又欣喜地發現,她總是能在聽到不明白的詞語或句子時,及時地提出問題,讓我們給她解釋。再後來,孩子長到三四歲的時候,我們就常常能看到她拿著書本,一個人自言自語地編故事了,而且一講就是半個到一個小時,她不需要聽眾,一個人或在陽台、或在床上、或在客廳,自言自語地講著,還有模有樣地講上一陣後做翻頁狀。有時拿的是有彩圖的小人書,有時拿的是純文字的大部頭,事實上書上的文字她沒幾個認識的,但這些絲毫不影響她講故事的流暢和她天馬行空的想象。手上無書時,她倒不知從何講起了。我想這孩子是與書結緣了,那書在她手上就是一個道具,拿著它,孩子的心中就有了力量,思想也能馳騁自如了。
記得孩子上幼兒園那會兒,自己識不了幾個字,又特別迷戀聽我講故事。而那時恰好又是我工作最發奮的時候,晚上加班到淩晨是常有的事。每天下班回到家,隻覺口幹舌燥,為了不給自己借口偷懶,我每次在給孩子講故事之前,就先給孩子許諾:“媽媽今天仍然給你講十個故事……”毛主席說過,做好事容易,做一輩子好事難。而我現在也想自豪地說:“講故事不難,但要堅持每天講十個不容易,而我在最忙碌的日子裏依然堅持了下來!”那時候除了講故事,就是帶孩子出去散步。我們手拉著手,一邊走一邊說,幸福得不得了,現在回想起來,心裏都泛著甜甜的味道。
可能有人會說,你幹嗎把自己整得這麼辛苦呀,都什麼年代了,市場上不是到處可以買到講故事的磁帶嗎?讓孩子聽磁帶或看碟片你就省心多了。這話也沒錯,可我總覺得自己麵對麵地給孩子講故事更直觀,更生動,在故事內容的選擇上也更自由。而且我又特別貪戀親子時光,和孩子相擁在一起分享故事,真的是一種很溫馨很甜美的幸福啊!孩子呢,也特別愛聽我講故事。用她的話來說:“媽媽講的故事才是世界上最動聽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