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方法比努力更重要
畢竟才上一年級,開學才兩天,一諾認識的字本來就極少,而且拚音也隻能算是初步認識,要熟練運用還有待時日。所以,獨立書寫完成日記,在孩子眼裏成了一件難事,心裏想說的話很多,寫起來卻很慢,寫著寫著小家夥就不耐煩地抱怨:“唉,這麼難寫,我都不想寫了!”想想也真是難為她了。要想這樣讓孩子把寫日記堅持下去,隻怕很難。於是,幹脆由我代筆,孩子隻需口述,這樣一來,孩子就輕鬆多了。
這樣堅持了幾天,又有新問題了。孩子說得太快,我寫字的速度無法跟上,有時候就不得不打斷孩子的話,讓她慢點說。孩子對自己思路總被打斷,很不滿意。同時,還有一個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麵。有時候孩子說著說著會突然來上一句:“不不不,不這樣寫!我重新說啊,媽媽,把前麵的擦掉咯……”因為孩子最開始兩篇日記用的是鉛筆,所以我也選擇了用鉛筆為她代筆,這下好了,不時地就有一些文字要擦掉重來。就這樣,一個好好的日記本,十來天就被擦得髒亂不堪了。
一天,孩子剛睡下,我就開始上網了。突然想到,何不用電腦為孩子記日記呢?這樣,既可發揮我打字快的優勢,又可以很輕鬆地進行文字的調整、修改。說改就改,第二天晚上,孩子的日記就由筆錄調整為直接在電腦上記錄了。孩子因為少了自己動筆的痛苦,每天隻需想一想,再動動嘴巴,而媽媽“噠噠噠”一通速記,就能把日記給記錄下來。所以,上學的第一年,孩子硬是把寫日記堅持下來了。
為了保持日記的原汁原味,我對她的表達原樣收錄,一字不改。有時候忍不住想給予糾錯,也隻是用小括號注明在後,並口頭提示孩子以後注意不要犯同樣的錯誤。對於日記內容沒作任何要求,隻要孩子覺得有趣,想要寫下來的東西,我都認真為她記錄下來。作為母親,我要做的隻有一件事,那就是讓孩子想說,敢說,盡情地表達。
有教育專家曾比喻說:“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孩子還沒有邁開第一個腳步,你就去牽引他,甚至一會兒捉住他的右腿,一會兒抓住他的左腿,幫他邁步,那孩子也許永遠也學不會獨立邁步。”是啊,對待孩子的成長來不得半點兒急躁,不能夠揠苗助長,更不可以越俎代庖。任何急功近利的做法和過高的期望,都是不可取的。
也許,有人會說每天都陪著寫,那得多有毅力啊。其實不然,對於我和孩子來說,這是一個非常愉悅的過程。當孩子眉飛色舞地描述玩耍的酣暢;當孩子滿懷好奇地盡情抒懷;當孩子泫然欲泣地傾訴心中委屈;當孩子神氣地與我分享她的成功之時,我仿佛聽到了花開的聲音,看到了童心的異彩,感受到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無比信賴……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有的放矢,循序漸進
孩子的語言有一個積累的過程,每個年齡段的發展層次是不一樣的。因此,首先得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不提過高要求。比如,一諾剛上一年級開始學寫日記的時候,我最初的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鼓勵孩子說,不給她任何的要求,隻要願說、樂說就行。至於她說什麼,說得怎麼樣,我都不做要求。我覺得那時候的首要任務就是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哪怕就一個精當的詞,一個優美的句子,一個小小的進步,我都及時給予鼓勵。很快,孩子的自信就建立了起來。
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們有了新的目標。我要求孩子口述日記之前,先給日記取個名字,然後圍繞一個中心來組織語言。有時,孩子在口述日記的過程中,還會主動跟我討論:寫什麼、怎麼寫最能突出文章的中心呢?
2006.10.19 學習委員還當得蠻好呢
今天下午最後一節課是校本課,校本老師對我們說:“上新課之前我們先聽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小牛找朋友》。”講完後,老師要提問題了,她對我們說:“你們最喜歡跟誰交朋友啊?”這時同學們大聲說道:“李一諾!”我幾乎耳朵都要震聾了,他們的聲音太大了,都是“李一諾”,我一下子就露出了笑容。在笑容當中,我還流了點眼淚,那是我太感動了!我並沒有幫什麼人,但是他們怎麼都說我呢?看來我得跟他們每一位小朋友交朋友了。
正想到這裏,老師對我說:“來!李一諾你上台來!”我笑著走上台去。老師接著說:“現在,誰來說說為什麼你們都喜歡跟李一諾交朋友呢?”有大部分同學都說因為我上課認真,少部分同學說我長得漂亮,有更少的一部分同學說我可愛,我一吃驚把眼睛睜得大大的,那奇怪的樣子呀就像一隻青蛙。後來呀,一個小朋友沒有舉手就說出來了:“瞧,她那樣子多像隻青蛙呀!”老師朝我前麵看了一看,說:“哪像隻青蛙呀?她才不像呢!”我把動作裝得更像了,全班同學一起說:“她是隻青蛙!”老師說了一聲:“安靜!”然後她好奇地睜大眼睛向我看了看,說:“喲!是有點像隻青蛙噢!”這時,同學們又說:“老師也像隻青蛙了!”
下了講台後,我心裏想:我的學習委員當得還不錯吧,否則怎麼大部分人都說我認真呢!
2006.10.25 原來播音沒那麼可怕!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一起到播音室去播第一次音,開始,我很害羞,怕讀不出來。輪到我讀的時候,我就使勁地讓自己不怕,就這樣,不管多難我還是大聲地讀了出來,隻不過還是沒有讀出真實感情。播完音後我忍不住大哭起來。
等我回到教室後,我心裏沒這麼怕了,而且,我還想剛剛那樣大哭可能太搞笑了,其實播音也沒那麼可怕,雖然有很多人在你的旁邊,但他們不會笑話你。既然他們不會笑話你,你也就別害怕了吧!想到這,我心裏暗暗地想:啊!真丟臉!這麼簡單的事情怎麼還做不到呢!是不是我剛剛還沒有想通呢?唉,原來播音還是沒有那麼可怕呀!
甜甜是一個非常內向而膽小的孩子,今天她能克服內心懼怕,在播音室裏、眾目睽睽下念出四句話的兒歌,對她來說是一種很大的超越,個中滋味也許隻有我這個當母親的才能體會吧。
2006.11.22 花外公
今天晚上,外公要我幫個忙,拿魚肝油給他吃,我答應了。外公拿起魚肝油就開始喝,我親眼看到外公是躺著喝的,我心想外公是躺著喝的,瓶子裏的魚肝油往下流,他喝完後,想把瓶子拿掉又不潑出來是不可能的,那麼魚肝油肯定會潑到他臉上。果然不錯,他喝完去拿開瓶子,魚肝油真的潑到他的臉上。等我放好瓶子,回頭一看外公“不見”了,隻有一隻“花貓”躺在我身邊。我好奇地睜大眼睛,看見外公的眼睛,我就哈哈大笑起來,我覺得他就像一隻老貓,因為魚肝油潑在他的鼻子底下都蓋住嘴唇了,好像一個花外公。
2006.11.24 幸虧我複習了
今天我又考了100分,我很高興,因為得100分就可以得到一朵星級紅花,我領了星級紅花就把它帶回了家。寫日記的時候,我想起來我為什麼能得到100分,因為在考試前我複習了所有我學過的內容,幸虧我複習了,試卷可真有點難。
從日記中不難看出孩子已慢慢地有了反思、總結的意識,真好!
再接下來,我進一步鼓勵孩子用多個材料來突出一個中心。這也是我們常說的選材。一段時間的有效訓練之後,自然而然地,我們就會不知不覺地向更高的目標邁進了。
二年級,由於功課相對緊張,其他特長學習的跟進,我們沒有再要求孩子天天寫日記,隻在她有興趣的時候寫,從不勉強。這一時期,孩子的老師也在為學生進入三年級正式寫作做鋪墊,不定期地會布置學生寫一些日記。那個階段,體現在一諾身上明顯的特點是:自己動筆的習作同她口述由媽媽錄入電腦的習作相比,篇幅要短許多。但我認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畢竟“口述容易寫起來難”。小家夥為了少寫一些字,有時也會偷偷懶。但也就在這一年裏,孩子自我修改、調整文字的意識越來越強了。比如,同一句話當中多次出現同一主語,孩子在我們做過提示後,就會自覺地用代詞替代重複的主語,也逐漸喜歡家長對習作的點評了。她在我們點評的鼓勵中獲得了成就感,一天天進步,一天天成長起來!
2008.3.15 貪吃的媽媽
我有一個貪吃的媽媽。
她胖胖的,最愛吃花生了。快吃飯了,她還在吃花生;玩電腦時,她也在吃花生。反正,她的嘴一刻也不閑著。沒有花生吃,她就吃瓜子,越吃還越起勁。
你說我的媽媽貪不貪吃呢?
2008.6.14 我的媽媽
我有一個愛唱歌的媽媽。她每天至少要唱六首歌。洗碗時,她在唱歌;玩電腦時,她在唱歌;就連洗臉她也不忘唱歌。
我有一個貪吃的媽媽。她最愛吃花生了。隻要有花生,她保準第一個吃。
我有一個愛創新的媽媽。本來講故事應該用普通話念著講,而她卻用唱歌的方法把故事裏的字當歌詞,唱著講。
你說我的媽媽是不是很有趣呀?
好作文是改出來的
孩子二年級的習作有許多明顯比一年級口述的要短,但仍能感覺到孩子成長了。
升入三年級之後,又開始有了分類作文的訓練。這個階段,我們也沒有要求孩子天天寫日記,因為孩子要忙的事已經不少了,我不想再增加孩子的負擔。沒有了任何壓力,孩子反而有時會主動提出寫日記。對於這不屬老師布置的習作,我們仍多以孩子口述我用電腦記錄的方式進行。這樣,孩子寫起來輕鬆,我又可以及時指導,一舉兩得。
作文時思路的連貫性很重要。怎樣做到既及時指導,又不打斷她的思路呢?我選擇了讓孩子口述前,先寫提綱的方式。一篇好文章,少有隨心之作。在孩子彙報她所列的提綱時,我的指導作用就突現出來了。我會針對她的提綱,就布局謀篇、材料選擇、詳略安排等給予指點、提出建議,使孩子學會從總體上把握。這時,再讓孩子口述作文,她已經胸有成竹,表達起來就比較流暢了。至於細節的處理,用詞的推敲,雖然有時我也提建議,但具體該怎麼改,由孩子自己去考慮,學會獨立思考,寫出自己的東西來。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我也就不再要求孩子先列提綱了,因為練得多了,孩子往往張口就來,即興而作,效果還不錯。
孩子在大量的閱讀、交流、寫作、修改中,體會到作文是很難“一次成功”的,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所以,孩子每次作文,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家裏,不管是用筆自己寫,還是口述讓我記錄,她都會本著思考、表達、修正、聽點評、再思考、再表達、再修正這樣一個反複的過程來認真對待每一次習作。
碰巧,我是一個充滿童心的人,我常常在孩子寫作之後,跟她暢談如果我來寫,會側重表達什麼,選擇哪些材料來表達中心思想,甚至繪聲繪色地講述我會怎麼遣詞、造句。每每這時,孩子或是對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或是提出質疑,或是一本正經地給我提建議,我們在這樣的交流中找到了最大的快樂。很多時候我不是在指導孩子作文,而是以一個“同學”的身份和她在一起作文。她有著兒童獨到的眼光,而我有著成年人的種種閱曆,我們相互啟發,不知不覺中都進步了。現在,大家所讀到的一諾的文章當中,有不少是經過反複修改的文章。顯然,在電腦上修改比在白紙黑字上修改,要輕鬆、容易得多。而孩子在這種“麵批”式的討論、修改中,進步越來越明顯。
對孩子習作進行麵批,家長具有老師所不具備的一些優勢。比如,生活中的許多事情是共同的經曆,寫作容易產生共鳴;與父母朝夕相處,情感親密無間,交流也更盡興。
事實上,越到後來,我越感覺到培養孩子寫作能力的最高境界除了放手讓孩子多讀好書、使之厚積薄發之外,就是在孩子寫作的過程當中,做個懶家長。當然,這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得先將積極引導做到位,先有一個扶的過程,再慢慢放手。最後才是我所說的可以懶一懶了。怎麼個懶法呢,就是盡量少給孩子一些建議,當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他(她)寫作思考的獨立意識一定會越來越強。這時候,我們給出的建議往往會成為束縛孩子思維的韁索。經常給予建議,不僅讓孩子產生依賴感,更會讓孩子的思維無法最大限度地打開,真實地表達自己最內心深處的東西。當然,在孩子經曆了充分的獨立思考,仍沒有很好地理出頭緒的時候,家長進行適當的引導還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