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導言 (1)(3 / 3)

雖然如此,但千萬不可把克什米爾看作一成不變的既定共同體,它在不同時期所涵蓋的範圍差別很大。從政治文化角度而言,查謨和克什米爾土邦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地區:北部的吉爾吉特和巴爾蒂斯坦,中部的克什米爾,南部的查謨和東部的拉達克。查謨和克什米爾土邦是查謨的印度教徒古拉伯·辛格及其子孫,從1822年開始,在一個多世紀裏以查謨為基地擴張而建成的中亞王國(本書第二章將辟專節詳述此過程),大致而言,克什米爾所指代的對象,在1846年之前是克什米爾王國或克什米爾省;在1846-1947年期間,是通常意義上的查謨和克什米爾土邦;1947年10月27日第一次克什米爾戰爭爆發,尤其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在1949年7月27日簽署《卡拉奇協議》之後,一般是印控克什米爾。但在更多的時候,克什米爾所指代的僅僅是克什米爾穀。克什米爾在不同語境中所指代的對象不相同,應該根據上下文的具體背景來加以判定。

(二)克什米爾問題

克什米爾問題是因克什米爾而引起的不同共同體之間的矛盾的總稱,通常用於指代印巴之間或/和印度與印控克什米爾之間的矛盾。克什米爾問題衍生出來和攀附其上的紛繁複雜的現象,使它猶如包裹在層層迷霧之中,讓人難以認清它的真正麵目。它在英文中有不少相關的對應詞,如Kashmir Question, Kashmir Problem, Kashmir Dispute, Kashmir Issue, Kashmir Crisis和Kashmir Conflict。學者們對克什米爾問題的性質有不同的看法,如把它看作殖民主義問題參見張德福《克什米爾問題是製約印巴關係發展的核心問題》,《南亞研究季刊》1996年第1期;付小強《克什米爾問題起源和發展初探》,《全球民族問題大聚焦》,時事出版社,2001年。

、霸權主義問題Maya Chadda,Ethnicity, Security and Separatism in India,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7、宗教衝突參見尚會鵬《宗教對立:纏繞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的難解之節》《中國宗教》2003年第3期。、文明衝突[美]塞繆爾?亨廷頓著,《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譯,新華出版社,1998年。、民族主義問題NavlakhaGautam, “Invoking Union: Kashmir and Official Nationalism of ‘Bharat’”, in Sathyamurthy, TV Edi, Social Change and Political Discourse in India: Structures of Power, Movement of Resistance(Vol 3), Del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領土爭端、分離主義問題或者恐怖主義問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