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米斯特拉爾及其作品”,《諾貝爾文學獎全集》第1卷,435~422。米斯特拉爾:《回憶錄》(Mes Origines,Memoires et Recits),1906(Memoirs of Mistral,Tr.byC.Maud,London:K.Arnold,1907)。C.Downer:《米斯特拉爾傳》(Frederic Mistral),New York:Columbia U.Press,1901。《1000~1900年歐洲作者》,641~642。《儲貝爾文學獎要介》,91~99。
評述:米斯特拉爾“因為他的詩作的新穎的獨創性和真正靈感,忠實地反映了自然景色及其人民的鄉土感情,此外,還有他作為普羅旺斯語言學家的重大成就”,與埃切加賴分享1904年諾貝爾文學獎。米斯特拉爾是法國詩人和語言學家,從青年時期起,立誌複興中世紀普羅旺斯的文化傳統,始終堅持用古老的奧克語從事詩歌創作。1851~1859年寫出了普羅旺斯的史詩《米瑞伊》。這部詩作充滿浪漫的激情,受到廣泛的讚揚,他也因而建立了世界性聲望。後來劇作家古諾將它改編成劇本上演。他用心血澆灌的《七詩人南方語言寶庫》更是稀世珍寶,被後人稱為“奧克語文學流派的寶藏”。
拉齊斯
維裏斯·丹尼索維奇·拉齊斯(1904~1966),拉脫維亞作家,曾獲拉脫維亞加盟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授予的“拉脫維亞人民作家”的稱號。
拉齊斯是拉脫維亞首府裏加城郊的米爾格勒維斯地方的人,出身於碼頭工人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拉脫維亞被德國軍隊占領,拉齊斯一家逃難到了俄國西伯利亞西部的巴爾納烏爾;在這裏,他進了師範學校,並利用課餘時間,貪婪地遍讀了普希金、果戈裏、列·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庫普林及高爾基等大作家的名篇,從而大大豐富和提高了他的文學素養,激發了他對文學創作的興趣。還不滿十五歲的時候,拉齊斯就開始在西伯利亞的拉脫維亞文刊物上發表自己的詩歌、特寫和短篇小說。
1921年蘇聯國內戰爭結束後,拉齊斯回到了當時還處於資本主義統治下的祖國拉脫維亞。因為家境困逼,他不得已中斷學習去尋找工作。在此期間,拉齊斯當過碼頭搬運工、漁夫、輪船上的司爐工等,並隨遠洋輪船到過德國、法國、丹麥、比利時、英國,有機會目睹資本主義製度的種種罪惡和各國工人的苦難生活,為他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較深厚的生活基礎。
1930年,他在繁重的體力勞動之餘寫成的短篇小說《女人》和長篇幻想小說《解放了的野獸》,先後在拉脫維亞大型文學雜誌《思想》上發表。這些作品雖然在技巧上還帶有明顯的稚氣,但它們以幻想的形式反映了善和惡的對立,作者對勞動人民悲慘境遇的同情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以及幽默風趣的敘述風格,曾經引起了當時拉脫維亞一些進步文學家的注意。
拉齊斯早在1928年就同拉脫維亞地下共產黨組織建立了聯係,從此他曾不止一次地完成黨組織交給自己的革命任務。1931~1939年,他一麵認真自學馬列主義理論,同時把主要精力集中於搞文學創作。在此期間,他寫了幾十部短篇、中篇和長篇小說,其中以《沒有翅膀的鳥兒》(1931~1933)和《漁夫的兒子》(1933~1934)最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