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著作,上至中華民族的源頭,下到民國時期,曆時之長,足以包容我們漢民族風俗源起、發展的整個過程。它以曆史為經,風俗事象為緯,比較詳盡地描述了漢民族風俗在各個曆史時期的發展和變化,並努力去揭示漢族風俗的特點和演變規律,材料翔實,觀點明確、難能可貴。它不僅是有誌於學習、研究漢族風俗的人的好教材,而且對所有愛好中國文化的人來說,是幫助他們進一步了解中國曆史,中國文化的好助手。

在這裏,我想借此機會對風俗史的研究多說幾句話。多年來,我國民俗學界比較注重風俗誌的研究,在這方麵的成果也特別多,這當然是一個好現象,完全值得肯定。但對風俗史的研究卻甚為薄弱。多年來我就希望有一部有分量、有水平的風俗史問世,所以十多年前聽說徐傑舜、周耀明、萬建中、陳華文等人要寫漢族風俗史,我就很高興地為他們題寫了書名。這次看了他們的五卷本的《漢族風俗史》清樣,心中十分欣慰,尤其是他們提出在風俗史的研究中要注意風俗的民族性,我十分讚成。因為中國有56個民族,一部中國風俗史,如果光講漢族的風俗史,而沒有少數民族的風俗,那隻能是漢族風俗史,而不是中國風俗史。而要寫中國風俗史,一定要包括少數民族的風俗史在內,此其一。

其二,我也十分讚成他們提出的在風俗史的研究中要注意風俗的曆史性的觀點。眾所周知,所謂“史”就是事物起源、形成、發展和變遷的過程。在風俗史的研究中,隻有從動態上注意掌握風俗事象較早出現的時間和狀態,注意掌握風俗事象變遷的階段和狀態,注意掌握風俗事象興盛而流行的時代和狀態,才會有曆史感。對民俗事象生存的社會環境和曆史背景的密切關注,把民俗事象置於更為廣泛的生存情境中加以考察,是這部風俗更值得特別稱道的地方。這大大拓寬了審視漢族風俗史的空間。

《漢族風俗史》的作者們在民族性和曆史性方麵作了很大的努力,為我們今後研究中國風俗史作了很好的示範。

當然,漢族風俗研究就如漢民族研究一樣,在我國屬於起始階段。《漢民族風俗史》作為第一部係統地描述和研究我國漢族風俗的專著,它也難免存在著一些缺陷和不足,比如風俗發展的分期問題、特點問題、風俗的分類問題,以及所引用的曆史材料的真偽、可靠性問題等,都有待於進一步的探索。但不管怎樣,作為初始研究的《漢族風俗史》,仍不失為一部具有獨創性和較高學術價值的著作。我願意將它推介給大家。謹以為序。

二○○一年二月六日徐傑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