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漢民族的發展(2)(1 / 3)

經曆了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大分裂、大動蕩、大遷徙、大同化後,隨著隋的統一,及至唐前期,在安定繁榮中,漢族經曆了一個穩定發展的時期。但是安史之亂後,中原又經曆了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唐末戰爭和五代十國的戰擾,於是又掀起了漢族的移民潮。據有的學者研究,安史之亂結束時,大約有250萬移民定居南方。葛劍雄主編:《中國移民史》第三卷,第260頁。安史之亂後,唐中央力量大為削弱,遂出現了掌握軍權的節度使割據地方,“自國門以外,皆分裂於方鎮” 葛劍雄主編:《中國移民史》第三卷,第260頁。的局麵,史稱“藩鎮割據”。唐末黃巢起義和繼之而起的軍閥混戰,使中原陷入長期戰亂之中,漢族南遷的移民潮再次觸發。“唐末估計有400萬移民定居在南方或不至於離事實太遠” 葛劍雄主編:《中國移民史》第四卷,第414頁,其中漢族起碼占一半以上。至五代十國的半個世紀中,中原仍動蕩不安,漢族南遷者仍不絕於書。

3.宋元漢族的南遷和發展

中原真是中國的多事之地,自秦漢漢族在中原形成後,從東漢末起,曆經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大分裂、大動蕩、大遷徙、大同化,漢族大批南遷,北方少數民族族群入主中原後基本上被漢化,使得漢族進行了一次大換血,得以發展成隋唐漢族,隋唐漢族在中原穩定發展的時間並不長,隨著安史之亂的開始,漢族又開始了顛沛流離的南遷移民潮。緊接著就進入了更大動亂的宋元時期。

宋元時期,由於兩宋與遼、夏、金元諸少數民族族群建立的王朝鬥爭不已,再一次造成了中國的分裂局麵,中原再一次出現了大分裂、大動蕩、大遷徙、大同化的時代。

在中國移民史上規模最大 ,影響最深遠的移民潮是北宋末靖康之亂後所發生的漢族的南遷,從此揭開了宋元時期漢族南遷的序幕。在靖康之亂後南遷北方漢族的總數,據學者研究,在紹興和約簽訂前估計大約有500萬左右的北方移民遷入並定居在南方, 宇文懋昭:《大金國誌》卷10《熙宗孝成皇帝二》,第149頁。其中漢族應在一半以上。

兩宋之時,在漢族大批南遷的同時,東北和北方少數民族族群渤海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卻向中原內遷。契丹人所建立的遼國經略中原的燕雲十六州時,將大批契丹人和被征服後的渤海人遷入這一地區。女真人滅遼建金並開始攻宋後,一批女真人進入中原,有的即留居於此。此外,金將撻懶占領山東之後,“久居濰州(治今濰坊市)”,“每認山東以為己有”。 《建炎以來係年要錄》卷五三,紹興二年四月庚寅。 到太宗天會十年(1132年),“沿河、沿淮及陝西、山東等路皆駐北軍”。 葛劍雄主編:《中國移民史》第五卷,第264頁。 從此掀起了女真人以及東北其他少數民族族群內遷中原的移民潮。元世祖至元年十三年(1276年)滅宋統一中國,建立了元朝,隨著蒙古軍隊的挺進中原,蒙古人也紛紛內遷並定居於中原。

魏晉南北朝以後漢族的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經濟技術和思想文化,在與南方少數民族族群的互動和認同中,至唐宋,中國經濟重心由北方移向南方,南方經濟、文化超過了北方。並由此奠定了今天南方經濟和文化繁榮和發展的堅實基礎。

三、明代漢族的大遷徙與漢民族的發展

明代華北(中原)、華東、華中、華南、東北、西北、西南漢族族群主要是在洪武大遷徙的曆史洪流中進行頻繁互動和滾動發展的。

1.華北(中原)漢族的遷徙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