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漢族風俗的研究(2)(3 / 3)

對漢族風俗演變規律的認識是漢族自我意識從自我認同到自我評估飛躍的一種表現,然後從中進行自我調節,宏物良風美俗,擯棄惡風劣俗,這不僅是一個民族自我意識的高層次的部分,而且也是一個民族成熟的標誌。

正是基於對風俗曆史性的認識、所以,我們在漢族風俗史的研究中力圖把握好漢族風俗起源、形成、發展和變遷的曆史感,為此,我們在《漢族風俗史》的撰寫中特別注意了以下三點:

1.注意風俗事象較早出現的時間和狀態

從曆史的角度來說,一個風俗事象的出現就是這種風俗事象發展的起點和濫觴,這是研究風俗史不可不注意的。為此,我們盡可能地凸現一種風俗事象最早出現的時代和狀態,如先秦用於烹飪的調味晶夏商時最先出現的是鹽、梅、酒,到周代時酸、苦、辛、鹹,甘五味俱出現,我們就專寫了“五味出現”一節,詳細介紹了調製“五味”的調味晶。又如圍棋出現於漢代,我們又專寫了“圍棋出現”一節,詳細介紹了圍棋在漢代出現的情況,著名的圍棋高手,以及倉和棋盤的特點。凡此等等,均給人們以實在而生動的曆史感。

2.注意風俗事象變遷的階段和狀態

在風俗史的研究中風俗事象的變遷是一個重要的內容,我們在漢族風俗史的研究中也十分注意。如先秦漢族先民的飲食方式就發生了非常重要的變異,即從抓食到用箸,我們就專寫了“從抓食到用箸”一節,詳細記述了先秦之初漢族先民“飯不用箸,但用手”《禮記·曲禮上》雲:“共飯不澤手”鄭玄注。的風俗,及其從夏商開時在用手抓的同時,漸而采用匕、捆、勺、叉等餐具進食,一直到用箸,即筷子進食的大致過程。又如漢族的服飾,在魏晉南北朝時發生了重大的變遷,即從上衣下裳到上衣下褲,我們就專寫了“從上衣下裳到上衣下褲”一節,詳細記述了漢族服飾從傳統的上衣下裳沒有褲子發展到上衣下褲的過程。凡此等等,均給人們以實在而生動的曆史感。

3.注意風俗事象興盛而流行的時代和狀態

在風俗史的研究中注意把握時尚的流行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麵。如先秦之時尚酒成風,我們就專寫了“尚酒成風”一節,詳細記述了夏代好酒,夏桀嗜酒而亡國:商代“庶群白酒”《尚書·酒誥》,紂王也嗜酒而亡國;周代尚酒之風已廣傳民間的過程。又如隋唐之時百戲極盛,我們就專寫了“百戲極盛”一節,詳細記述了這時不僅宮廷盛陳百戲,而且百戲中的“參軍戲”、“魁儡子”(即木偶戲)、走索等在民間盛行的情況。凡此等等,均給人以實在而生動的曆史感。

在漢族風俗史的研究中把握風俗的民族性和曆史性,這就是我們的學術追求。

最後我們要介紹一下本書的結構。五卷本的《漢族風俗史》根據漢族風俗起源、形成、發展和變遷的特點,將漢族風俗的曆史分為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代前期、清代後期和民國等9個時期,各卷內容及作者如下:

(第一卷) 緒論(徐傑舜)

先秦風俗(徐傑舜)

(第二卷)秦漢漢族風俗(萬建中、周耀明)

魏晉南北朝漢族風俗(陳華文、周耀明)

(第三卷)隋唐漢族風俗(萬建中、周耀明)

五代宋元漢族風俗(陳順宣、周耀明)

(第四卷)明代漢族風俗(周耀明)

清代前期漢族風俗(周耀明)

(第五卷)清代後期漢族風俗(周耀明)

民國漢族風俗(萬建中、周耀明)

漢族風俗研究報刊資料索引(徐桂蘭、唐懷宣、陳禮賢、侯井榕、何偉華、黃詠梅)

《漢族風俗史》各卷都根據漢民族起源、形成和發展的線索,在首先介紹各個曆史時期的曆史背景、風俗的演變、風俗的主要特點、風俗學史概況的基礎上,以曆史變遷為經,以生產風俗、生活風俗、禮儀風俗、歲時風俗、信仰風俗和社會風俗六大風俗事象為緯,重構和再現漢族各個曆史時期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