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先秦漢族風俗概述(3)(2 / 3)

在先秦的物候經驗和知識不斷豐富發展的同時,先秦的曆法 也在不斷發展著。《尚書·堯典》中已有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 至、冬至)的原始概念,其中“日中”(仲春)、“日永”(仲夏)、“宵中” (仲秋)、“日短”(仲冬)分別相當於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節 氣。春秋時人們已用“圭表”測日影的方法,測定春分。秋分、夏至、 冬至四大節氣。戰國初《左傳》中已有“分、至、啟、閉”,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秋、立冬八個節氣的記載。到戰國後期,《呂氏春秋》中記載了二十四節氣的大部分名稱,從此二十四節氣成為民間傳統節令。

——用箸濫觴於先秦。先秦之初,漢族先民最早的進食方式是用手抓食。《禮記·曲禮上》雲:“共飯不澤手”。鄭玄注:“為汗手不潔也。”孔穎達疏:“古之禮,飯不用箸,但用手,既與人共飯,手宜潔淨。”此後,從抓食與匕、捆、勺、叉等餐具同時並用,進而又出現了用箸進食之俗。

箸,就是現在的筷子。除用木、竹加工外,還用獸骨加工製作,《韓非子·喻老》雲:“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說的是商紂王用貴重的象牙作筷子進食,這就從一個側麵反映了商代用箸之俗已開始流行。《周禮·曲禮上》雲:“羹之有菜者用挾”,可見先秦漢族先民用箸進食之俗是從挾萊開始的。

——風水術濫觴於先秦。先秦之俗建宮室頭一件大事就是要正位。正位就是側定宮室房屋的方位,以太陽定座向。《詩經·鄘風·定之方中》雲:“定之方中,作於楚宮。揆之以日,作於楚室……升彼室矣,以望楚矣。望楚於堂,景山與複。降觀於桑,忙其吉,終然允臧。”說的是十月定星正南方,冬天興建楚邱宮,測量日影定方位,又在楚丘建住房。登上那座舊城址,遠望楚邱的位置。查看楚邱與堂邑,大山高丘同屹立,下到平地看蠶察,占個卦兒很吉祥,這兒是個好地方。商代開始正位定向並非正南正北,如湖北盤龍城遺址的宮殿和墓葬均取北偏東20°左右。《中華文明史》第二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03頁。到了商末才漸超正南正北,及至周代才形成以南北向為主的風俗。

據考周代就有了占卜的羅盤,俗稱“拭”或“式”。《周禮·春官·大史》雲:“大師抱合同天時。”鄭玄注:“大出師則大史主抱式以知天時,處吉凶。”孔穎達疏:“雲抱式者,據當時占文謂之式,以見其時候有法式,故謂載天文者為式。”這種“揆之以日”的土圭相宅正位之法,正是後來風水術的濫觴。

凡此等等,不一而足。

3.重禮

先秦風俗,尤其是周代漢族先民的風俗,在宗法製度的影響下,形成了重禮的特點,以“民以食為天”的“食”為例,就形成了一整套係統的飲食禮儀製度,在正式宴待賓客時尤其講究飲食的禮貌規範的程序。對此,《禮記》中的《曲禮》、《少儀》、《內則》,《儀禮》中的《鄉射》。《鄉飲酒禮》,《大射》、《燕禮》、《公食大夫禮》、《聘禮》、《覲禮》,以及《左傳》和《詩經》中的《小雅》、《大雅》、《周頌》等古籍文獻中均有具體的記載。周代飲食禮製在禮貌方麵包括服裝、容貌、姿態、風度、舉止、言行等內容。如言談舉止中的禮儀,周俗規定:“帷薄之外不趨,堂上不趨,執玉不趨,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堂中不翔。”《禮記·曲禮上》。就是說在持有帷幔和簾子的外麵不快步行走,在堂上不快步行走,端著玉器時不快步行走,在堂上小步慢走,在堂下可以正步快走,在室內不要舒展雙臂行走。周俗價值的基本姿勢是兩膝著地,腳背朝下,臀部落在腳踵上。如果將臀部抬起,上身挺直,俗稱“長跪”。《釋名·釋姿容》雲:“跪,危也。兩膝隱(依)地,體危g6(抬高)也。“此俗表示對別的尊敬。而“箕踞”之坐法,將兩腳平直,上身與腿形成直角,形似簸箕,則是對人不尊重的表現。總之飲食時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以表現出漫文爾雅、禮貌有節的“君子”《尚書·無逸》,《國語·魯語上》。風度。

在飲食程序方麵包括排場、座次、敬酒、答酒、奏樂、唱歌等也有極規範的禮節安排。如舉行一次鄉飲酒禮,須經過:(1)謀賓戒賓;(2)陳設;(3)速賓、迎賓,拜至;(4)主人獻賓;(5)賓酢主人,(6)主人酬賓;(7)主人獻介;(8)介酢主人;(9)主人獻眾賓,(10)一人舉觶;(11)升歌,獻工;(12)笙奏、獻笙;(13)間歌;(14)合樂;(15)司正安賓;(16)表位;(17)賓酬主人;(18)主人酬介;(19)介酬眾賓、旅酬;(20)二人舉觶;(21)徹俎;(22)坐燕;(23)賓出,(24)拜賜、拜辱、息司正等24節程序,至少須進行大半日。《禮記·曲禮上》。

即使平常飲食款待賓客也講究禮儀。周俗平常奉陪尊長者赴宴會時,就得先吃,但要在尊長後麵吃完。不要搞得滿桌子是飯,不要搞得滿桌子是湯。吃飯時要小口快咽,咀嚼要快,不要兩腮鼓脹著咀嚼。進獻連汗帶湯的魚時,魚尾要向著賓客。冬天要將魚肚向著賓客的右方,夏天要將魚脊向著賓客右方。若長者遞過酒來就要站起來,並走到放酒尊的地方先拜後受;長者說不必客氣,年輕的再返回席位飲酒。長者舉杯沒有喝幹,年輕的就不可以先喝 《劄記·少儀》。進餐時,若主人親自取菜肴給自己時,就要拜謝後再吃;主人不親自取送的,就不必拜謝後再吃。大家一起飲食,不要隻顧自己吃飽;大家一起吃飯,不要手上生汗不幹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