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嵌,就是把綠鬆石、蚌片嵌入漆麵,以構成一定的圖案。上述河北槁城台西村商代遺址中出土的器物中就有鑲嵌綠鬆石的漆器。洛陽龐家溝西周墓中出土的器物中就有鑲嵌蚌溝的漆器;洛陽博物館:《洛陽慶家溝五座西周墓的清理》,《文物》1972年第7期。陝西長安縣普渡村西周一號墓中也發現了鑲嵌在漆器上的27枚蚌泡。石興邦:《長安普渡村西周墓葬發掘記》,《考古學報》第8岫,1994年出版。
貼金,就是先在木胎上上漆,當漆沿未完全幹時,將金箔貼於漆上,上述河北槁城台西村商代遺址中出土的漆盒上就,貼有金箔。
(4)尚朱、黑兩色
先秦的漆器用朱、黑、藍、金四色,但尚朱、黑兩色。一般在器表上黑漆,器內上紅漆。色彩襯托最流行的是黑地朱繪或朱地黑繪。
六、商業風俗
1.行商坐賈
先秦商業俗稱為“賈”,《尚書·酒浩篇》雲:西周初年朝歌一帶的商遺民“肇牽車牛遠服賈”。《韓非子·五蠹》亦雲:“長袖善舞,多錢善賈。”從事商業的人俗稱“賈人”。《國語·越語上》雲:“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冬則次,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之。”韋昭注:“賈人,買賤賣貴者。”西周後,商遺民在失去土地或土地不足的背景下,多從事“服賈”的商販貿易,久而久之,人們遂把商族人與從事“服賈”的人混稱為“商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雲:“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商君書·墾令》亦雲:“商欲農,則草必墾矣。”於是“商”亦為“賈”《商君書·墾令》亦雲:“商欲農,則草必墾矣。”於是“商”與“賈”又經常並稱,《周禮·地官·大宰》雲:“商賈阜通貨賄。”
“商”與“賈”雖通用,但按先秦風俗兩者還是有區別的,此即鄭雲:“行曰商,處曰賈。”《說文解字》亦雲:賈,“坐賣售也。”《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版第130頁。
2.從“工商食官”到自由商人
先秦的商業在春秋以前主要被王室和各封國控製,《國語·晉語四》雲:“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阜隸食職。”韋昭注:西周“府藏皆有賈人,以知物價。食官,官肛廩之。”可見“工商食官”商業由王室和各封國直接驅使,奴役商業奴隸從事商品販運買賣,收入歸王室和各封國所得。
與此同時還有一些奴隸主貴族直接從事商業,他們也驅使商業奴隸從事商品販運、買賣,收入歸奴隸主貴族所得。他們做生產常常“如賈三倍”。《詩經·大雅·瞻卯》。這種工商業奴隸主貴族俗稱“大賈”《管子·國蓄》。
此外,下層自由民和農民也從事“抱布貿絲”《詩經·衛風·氓》。的民間貿易,以“販夫販婦為主”。《周禮·地官·地市》。
春秋後,“工商食官”的格局逐漸被打破,自由商人崛起。如齊國管仲實行了自由貿易政策“使關市譏而不征”《國語·齊語》,“天下之商賈歸齊若流水”。《管子·輕重乙》。又如“昔我先君桓公與商人皆出自周”《左傳》昭公十六年。的鄭國解除了商伯奴隸身分,並與商人定立“爾無我叛,我無強賈,毋或匄奪。爾有利市寶賄,我勿與知”《左傳》昭公十六年。的盟約。再如魯國“廢山澤之禁,弛關市之稅,以惠百姓”《孔子家語·五儀解》,《說苑·指武篇》。於是腰纏“千金”、“巨萬”《史記·貨殖列傳》、《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的自由商人迅速崛起,這時“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史記·貨殖列傳》。越國的範蠡、衛國的子貢,魯國的猗頓、趙國的郭縱、泰國的呂不韋等都是春秋戰國時期自由商人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