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不僅副食豐富,而且已有許多有名的土特產,《呂氏春秋·本味篇》記載下了當時一些副食品的名優特產,其雲:“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之炙,雋燕之翠,述湯之,旄象之約;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鳳之丸,沃民所食。魚之美者;洞庭之,東海之鮞,醴水之魚,名曰朱鱉,六足有珠百碧;醴水之魚,名曰鰩,其狀若鯉而有翼,常從西海夜飛,遊於東海。菜之美者;昆侖之,壽林之華,指姑之東,中容之國,有赤木,玄木之葉焉;餘瞀之南,南極之崖,有菜,其名曰嘉樹,其色若碧;陽華之芸,雲夢之芹,具區之菁,浸淵之草,名曰土英。和之美者:陽樸之美,招搖之桂,越駱之菌,鮪之醯,大夏之鹽;宰揭之露,其色如玉,長澤這卵。飯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陽山之,南海之。水之美者;三危之露,昆侖之井,沮江之丘,名曰搖水;曰山之水,高泉之山,其上有湧泉焉,冀州之原。果之美者:沙棠之實,常山之北,投淵之上,有百果焉,群帝所食;箕山之東,青島之所,有甘櫨焉;江浦之桔,雲夢之柚,漢上石耳。”
先秦之俗對副食的烹飪最初有燔、炙、炮3種方法。《尉繚子·兵談》雲:“輕者如炮如燔。”毛詩注:“加火曰燔,炕火曰炙。”孔疏稱:“加置於火上是燔燒之,故言加火曰燔。炕舉也,謂以物貫之而舉於火上以炙之。”所以燔就是把食物直接放在火上燒,炙就把食物架在火上近火烤。而炮則是把食物用草泥包裹後放在文火中煨,《禮記·內則》雲:“塗之以塗,炮之”,鄭玄注:“炮者以塗燒之為名也”,孔穎達疏:“塗之以塗,謂穰革相和之塗也。”同如今有名的叫‘化子雞’的燒法相似。這些燒法在先秦之時仍流行,《詩經·小雅·瓠葉》雲:“有免斯首炮之燔之……有兔斯首,燔之炙之……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就是用燒、烤、煨的方法烹調免肉。
先秦之俗,肉類食品的烹飪除燔、炙、炮以外,還有羹,是以肉類配以玉米調料煮成的濃湯,《詩經·商頌·烈祖》雲:“亦有和羹。”孔穎達疏:“羹者,五味調和。”脯,是精心製作的肉幹,《詩經·大雅·鳧》雲:“爾酒既湑,爾肴伊脯。”醢,是把曬幹的肉搗碎,用粟米製成的酒曲和鹽攪攔,密封於甕中,釀藏百日而成的肉醬,《詩經·大雅·行葦》雲:“醢以薦,或燔或炙。”高享注:“醢,肉醬。”
其後,尤其是春秋時期,隨著刀具的改進,對菜肴可以進行精細的加工,油脂的利用,以及金屬炊具的運用,煎、炒、烹、炸的烹飪方法已廣泛流行。1923年在河南新鄭李家樓一座春秋墓中出土的“王子嬰次之次盧”的青銅器,據考“次盧”即“炒爐”之古寫;1978年在湖北隨縣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一件青銅雙層爐盤,上層為盤。下層為爐,盤底有煙熏火烤的痕跡,爐內有木炭,湖北省博物館鑒定為“煎烤食物之炊具”胃縱野:《中國飲饌史》,中國商業出版社1988年11月版,第271頁。足可見作為煎炒的炊具已出現。《楚辭》“招魂”、“大招”等詩篇中所舉的菜肴就有“煎鴻鴿”、煎雀”等的說法。《禮記·內則》所述周代菜譜的代表作——“八珍”所列淳熬、淳母、炮豚、搗珍、漬、熬、糝、肝的美食,據考淳熬為稻米肉醬蓋澆飯;淳母為黍米肉醬蓋燒飯;炮豚為燒烤燉乳豬或羊羔,包括有宰殺、淨腔、釀肚、炮燒、掛糊、油炸、切件、慢燉三日三夜等8道工序;搗珍為膾肉扒;清為酒香牛肉;熬為烘肉脯;糝為三鮮烙餅;肝為烤網油包狗肝,陶文台:《中國烹飪史略》,江蘇科技出版社1993年版,第18頁,林乃榮;《中國飲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4—56頁。足見先秦副食烹飪之豐富多彩了。
3.“五味”出現
先秦用於烹飪的調味品夏商時期最先出現的是鹽、梅、酒。《商書·說命下》雲:“若作酒醴須,爾惟麹,若作和羹,爾惟鹽梅”。注雲、酒醴須麹以成,鹽鹹梅醋,羹須鹹醋和之。”說的是燒羹一定要用鹹、醋調味才好吃。
周代以來酸、苦、辛、鹹、甘五味俱出現,《禮記·禮遠》:“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為質也。”鄭玄注:“五味:酸、苦、辛、鹹、甘也。”主要的調味品有:
(1)鹽,先秦時已成為烹飪最基本的調味品,周代已有專管鹽的管職——鹽人。《周禮·天官·鹽人》雲:“鹽人,掌鹽之政令,以共百事之鹽。祭祀共其苦鹽。賓客其其形鹽、散鹽。王之膳羞共飴鹽,後及世子,亦如之。凡齊事,煮鹽以待戎令。”
(2)豆豉,是先秦最早釀造的鹹調味品,豆豉出現在戰國時代,《楚辭·招魂》雲:“大苦鹹酸。”王逸注:“大苦,鼓也。”豆豉是煮熟的大豆發酵後加鹽曬幹後製成。因其滋味醇香,可以使菜肴鮮美而被人們當作調味品,所以《釋名·釋飲食》雲:“鼓,嗜也,五味調和須之而成,乃可甘嗜,故齊人謂豉聲同嗜也。”
(3)梅,是先秦最早用於烹飪的酸味調味品。梅作酸味調味品源於商代,《商書·說命下》即雲:“苦作和羹,爾惟鹽梅。”梅的酸汁濃縮後即可成調味用的梅醬,《禮記·內則》雲:“獸用梅。”
(4)醯,是先秦用於烹飪的最初的醋。《說文》雲:“醯,酸也。”醋從釀酒演變而來。周代貴族用醯調味十分流行,周王室專設“醯人”一職,凡事需要醋,都由醯人負責供應。《周禮·天官·醢人》。春秋時,醋已成為民間的日常調味品了,《論語·公冶長》雲:“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乞之。”醋都可以乞討了,可見在民間已是十分平常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