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的風神不僅有這一種人格化的飛鳥司風的四方風神係統,還有一類與山穀、洞穴、黃土、幹旱、日照、月現有關的風神係統,《爾雅·釋天》雲:
“南風謂之凱風(注:詩曰:凱風自南),東風謂之俗風(詩雲:習習穀風),北風謂之涼風(詩雲:北風其涼),西風謂之泰風(詩雲:泰風有隧)。焚輪謂之頹(暴風從上下),扶搖謂之猋(暴風從下上),鳳與火為庉(庉庉熾盛之貌),迴風為飄(旋風也),日出而風為暴(詩雲:終風且暴),風而雨土為霾(詩雲:終風且霾),陰而風為曀(詩雲:終風且曀)。”
在此所言風的頹、猋、庉、飄、暴、霾、曀等,均具惡性,既反映了風神作為凶神、惡神的神性,又反映了先秦風神起源的多元性。
祭祀風神俗規多用犬,商代卜辭《合集》34137雲:“貞其寧風三羊三犬三豕”;34138亦雲:“寧風巫九犬”;34140又雲:“寧風北巫犬”。此俗到周代仍流行,《爾雅·釋天》雲:“祭風曰磔。”郭璞注:“今俗當大道中磔狗,雲以止風。”《周禮·春官·大宗伯》雲:“以副辜祭四方”,鄭玄注:“披磔牲以祭,若今時磔狗,祭以止風。”
6.雷神
先秦之時,雷神是使人們感到恐懼的自然神,《禮記·月令》:“……是月也日夜(均)分,雷乃發聲,始電……先雷三日,奮木鐸以令兆民曰:‘雷將發聲,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備,必有凶災。”
商代的雷神是天帝的下屬神,商代卜辭中常有“帝令雷”的記載《南輔》15;《乙》529、3282,並與雨神關係密切,《後》下,12雲:“癸巳卜,貞,雨雷,十月,在囗。”商代卜辭中有“雷婦”之辭,《後》下42,7雲“祭酉,餘卜貞,雷婦又(祐)子。”據朱天順先生考,商人所稱之“雷婦”,當為後人所說的“電母”或“閃電娘娘”
雷神在周代俗稱“雷公”。
《楚辭·遠遊》雲:“左雨師使徑侍兮,右雷公以衛。”又尊稱為雷師,《離騷》雲:“鸞皇為餘先戒兮,雷師告餘以未具。”其後又俗稱“豐隆”。《穆天子傳》雲:“天子升於昆侖,觀黃帝之宮,而封豐隆之葬”,注謂:“豐隆,雷公也。”此俗名為雷聲隆隆如連鼓相椎而得。雷神的形象正好《山海經·海內東經》所雲:“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
7.雲神
雲神是先秦天神中的一個小神。商代卜辭中稱雲神為“麵母”,為女神朱天順:《中國古代宗教初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版,第57頁。周代雲神俗稱為“雲中君”《楚辭·九歌》,是男神《史記·封神書》雲:“晉巫祠五帝、東君、雲中(君)。”雲中君與其他男神同稱為“君”,應是男神。
商代對雲神的祭祀還比較流行,卜辭中祭雲、卜雲的記載不少,《鐵》172,3雲:“來雲自南,雨?”《合集》21022雲:“各雲不其雨。”《燕》553雲:“茲雲,其雨?不其雨?”祭儀多用燎祭、兼和酒祭,《續》2411雲:“燎於帝雲”。《林》11418雲:“燎於二雲。”《合集》13401雲:“貞燎於四雲。”牲禮用豕、羊、犬,《後》上22,3+22,4雲:“又燎於六雲,五豕,卯五羊。”
及至周代,雲神的地位下降,人們祈求天氣時,多是求於天帝和雨神,而不理會雲神。但所謂的“雲氣”征兆之俗卻成了占卜的部分內容而流傳開來。《左傳》哀公六年雲:“是歲也,有雲如眾赤鳥夾日以飛,三日。楚子使問諸周大史。周大史曰:‘其當王身乎 。若之,可移於令尹、司馬。’”這就是說,春秋時,人們把雲狀當成人身及社會禍福的征兆,並且迷信有禍時經過祭祀禳災,以消除或將禍轉移給別人。
8.虹神
虹神也是先秦自然神中的一個小神。商代甲骨文“虹”的象形一說是一座橋梁宋鎮豪:《夏商社會生活史》,中國社科出版社1994年9月版,第481頁。《合集》13444雲:“庚吉,其有設虹於西。”反映了虹善義的神性;另一說“虹”的象形是一條雙頭蛇朱天順:《中國古代宗教初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版,第59頁,為不祥之凶兆,人們迷信虹的出現會帶來大水或大旱,說明虹惡義的神性。正因為虹神善惡兼備,故商代人們認為虹可以預示年成的豐稔,卜辭《合集》13443雲:“庚寅卜,,貞虹不惟年。庚寅卜,,貞虹惟年。”
周代之時,由於人們視蛇為不吉祥的動物,故視虹的出現為凶兆,俗規禁止用手指虹,《詩經·風》即雲:“在東,天敢指之。”迷信認為如果違反禁忌,會影響夫妻關係。
9.雪神
雪神也是先秦天神中的一個小神。商代已有對雪神的崇拜,《前》6·17·7雲:“旬有崇,王疾首,中日雪禍。”在此把雪與崇禍聯係在一起,反映了雪神的神性。故商代用燎祭和酒祭祭雪神。卜辭《英》2366雲:“其燎於雪,有大雨。雪暨酒,有雨。惟燎酒,有雨。弜燎於,亡雨。”周代則行祭祭雪神,《左傳》昭公元年雲:“雪霜風雨之不時,於是乎之。”
二、地神崇拜風俗
1.土地神
土地神是先秦地神中的主神。
對土地神的崇拜,從夏代就流行了,《史記·封禪書》雲:“自禹興而修社祀,郊社所從來,尚(久遠)矣。”商代祭祀地神以其居侄地的地神為主,卜辭《佚》928雲:“貞,又燎於毫土。”《前》1,24,3雲:“燎於土,三小,卯一牛,沈十牛。”《瓠》雲:“其又歲於毫土。”《粹編》20雲:“於毫土,卸(禦)。”可見商代祭土地神之法除燎祭外,還有禦祭禦祭為禦厲惡之事的祭祀。由於商代土地神的神格比較高,所以人們對各方土地神求年、受年以祭禮盛行,《粹編》907雲:“己巳,王卜貞,(今)歲商受(年)。王,曰吉,東土受年,吉。南土受年,吉。西土受年,吉。北土受年,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