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2 / 2)

確實,從那時毛澤東與黃炎培的這一對話到今天,60多年已過去了,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不僅沒有重蹈曆史的周期率,而且走上了更加民主、富強的道路。不過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加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早日實現民族複興,並要保持長治久安、長盛不衰?這自然涉及到方方麵麵,但其中重要的一點,如胡錦濤總書記曾指出的,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下,在深刻變化的國際環境中,我們要更加重視曆史知識,善於從中外曆史上的成功失敗經驗教訓中進一步認識和把握曆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規律,認識和把握時代發展大勢,提高治國理政的才幹。

本書選取了中國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20個王朝,對其崛起和中興的標誌與方略進行了較係統的概述。由此我們驚奇地發現:曆代王朝創造繁榮的過程大體相似,衰亡的軌跡也基本相同。興盛王朝的基本特點是:第一,至少有一位或多位開明的君主,他們勵精圖治、恪盡職守、兢兢業業,甚至事必躬親,精心打理自己的“家國天下”;崇文好學,崇儉戒奢;為政廉潔,表率群臣。第二,在政治方麵,實行開明政策,不抱殘守缺;善於吸取曆朝曆代的治國經驗,接受衰亡王朝的教訓;嚴加管束皇親國戚、家奴宦官;國君親賢人、遠小人,善於納諫,能聽取不同的意見和觀點,甚至是逆耳的忠言;倡導廉風,懲治貪官。第三,在經濟方麵,實行與民休息政策,減租免稅,愛惜民力,輕徭薄賦,興修水利,發展經濟;打擊豪強,分配土地,保護生產和經營;在自然災害降臨時,國家安置流民,傾力救濟。第四,在國防方麵,積極發展武力,增強邊防,構築防禦設施,力求穩定邊疆,甚至以和親等方式換取邊境安寧。第五,在民族政策方麵,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之間的風俗與信仰,力求民族之間、政權之間與國家之間和諧友好相處。第六,在外交方麵,睦鄰友好,積極發展和平關係,表明中國曆來是禮儀之邦,從不輕易發動對外征戰,唐遣使出塞通西域,明鄭和七次下西洋便是典型的例證。

當然,由於社會文明發展程度不同,每個中興王朝不可能盡善盡美,更不可能以今天的標準來衡量,並且,崛起和中興是相對而言的,夏朝的廢禪、商朝的青銅業、西周的分封製等均為中興的標誌之一,這顯然是相對於當時世界各國來說的。

人類社會發展的每一個曆史階段都有其固有的特點,但又是陳陳相因的有機整體。對自身曆史的顧懷、辨別和確認,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在這個世界上能走出多遠。我們可以從數千年連續不斷的輝煌曆史中吸取智慧和力量,我們還怕走得不遠麼!

作者

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