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以柔治國:東漢崛起與中興(3)(2 / 3)

元和元年(公元84),東漢政府再派假司馬和恭等4人統兵800增援班超。至此,班超所屬漢軍前後共有1800人,於是他以這些人馬為基本力量,同時憑借西域諸國之兵,信心百倍地展開經略西域的英雄事業。班超首先發疏勒、於闐兩國的軍隊,從東西兩麵夾攻莎車。莎車自知不敵,乃一麵以珍寶賄賂王忠,要其從內部反叛,西保烏即城;一麵求援於龜茲。當班超出兵以後,疏勒果然叛漢而從莎車。班超於是改立疏勒府丞成大為疏勒王,悉數征發疏勒的親漢吏民,全力攻忠。由於康居出兵援忠,半年未能攻下。班超又施展外交攻勢,聯合與康居結姻的月氏,厚贈錦帛,令其曉示康居王罷兵,並執忠以歸其國。烏即城遂降於班超。

章和元年(公元87),班超征發於闐等諸國兵2.5萬人,複擊莎車。龜茲王遣左將軍發溫宿、姑墨、尉頭兵共5萬人前往救援。班超召集將校及於闐王商議決定:“今兵少不敵,其計莫若各散去。於闐從是而東,長史(時班超為將兵長史)亦於此西歸,可須(等待)夜鼓聲而發。”然後故意放鬆對所獲俘虜的監視,令其得便逃走,還報軍情。龜茲王聞訊大喜,親率1萬名騎兵馳至西界,阻遏班超。溫宿王率8000騎兵於東界,邀截於闐兵。班超得悉二虜已出,遂密召諸部部署兵馬,於雞鳴時趕至莎車營。胡虜毫無準備,驚亂奔走,班超乘勢追殺,斬5000餘級,大獲其馬畜財物,莎車遂降。龜茲、溫宿等亦各退散。班超由此威震西域,遠近懾服。西域南道從此暢通。

正當東漢政府在西域進行活動時,月氏族亦欲染指塔裏木盆地。永元二年(公元90)五月,大月氏遣其副王謝統兵7萬,向班超進攻。當時班超兵力甚少,部屬都感到惶恐不安,班超胸有成竹,鎮定自若,他曉喻軍士們說:“月氏兵雖多,然數千裏逾蔥嶺來,非有運輸(言運輸糧草困難),何足憂邪!但當收兵堅守,彼饑窮自降,不過數十日決矣!”事態的發展果如班超所料。月氏副王謝驅兵進攻班超,不勝,縱兵抄掠,又一無所得。班超估計敵軍軍糧將盡,必定派人向龜茲求援,於是派兵數百於東界邀截。謝果然派出騎兵攜帶金銀珠玉往賂龜茲。班超伏兵截擊,將其盡行消滅。班超派人持月氏使者首級以示謝,謝大驚恐,因即遣使向班超請罪,乞求生還。班超釋其西歸。月氏由是大震,向東漢歲奉貢獻,以示臣服。

永元三年(公元91),在班超的威名震懾下,龜茲、姑墨、溫宿諸國皆降。是年底,東漢政府複置西域都護、騎都尉、戊己校尉官。以班超為都護,徐幹為長史,拜白霸為龜茲王,遣司馬姚光護送其回國。班超與姚光共同脅迫龜茲,廢其王尤利多而立白霸,同時派姚光將尤利多送至洛陽。班超駐龜茲它乾城,徐幹屯疏勒。其時西域隻有焉耆、危須(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尉犁(今新疆庫爾勒)尚懷二心,其餘悉定。

永元六年(公元94)秋七月,班超調發龜茲、鄯善等八國兵共7萬餘人,吏士賈客1400人,討伐焉耆。大軍到達尉犁界,班超派使者曉喻焉耆、尉犁、危須說:“都護來者,欲鎮撫三國。即欲改過向善,宣遣大人(謂其首領)來迎,當賞賜王侯以下,事畢即還。今賜王絛500匹。”焉耆王廣遣其左將北鞬支攜帶牛酒來迎班超。班超質問北鞬支說:“汝雖匈奴侍子,而今秉國之權。都護自來,王不以時迎,皆汝罪也。”班超部下有人建議班超殺掉北鞬支。班超以為不可,說:“此人權重於王,今未入其國而殺之,遂令自疑,設備守險,豈得到其城下哉!”於是依例賞賜北鞬支,遣其歸去。焉耆王廣遂與其酋豪帶上珍寶至尉犁來迎接班超。

焉耆國有葦橋之險。廣因戒懼,不欲令漢軍進入其國,乃拆除葦橋,斷絕交通。班超指揮部隊從別路涉深水而渡。七月末,班超進入焉耆,在距城20裏的大澤之中紮下營寨。廣得到報告,大為驚恐,準備將其部眾盡數驅入山中以自保。焉耆左侯元孟以前曾入質洛陽,與漢有舊,因派人將此事密告班超。班超當即斬殺來人,示不信用。然後與諸國王約定會期,揚言要對與會者重加賞賜。焉耆王廣、尉犁王沮及北鞬支等30人如期到會。焉耆國相腹久等17人懼誅,皆逃至海上,危須王也未到會。廣等坐定,班超怒斥廣說:“危須王何故不到?腹久等所緣(為什麼)逃亡?”說罷,即下令吏士捉拿廣、譏等斬首於陳睦故城。然後縱兵抄掠,斬首5000餘級,俘虜1.5萬人,馬畜牛羊30餘萬頭,宣布改立元孟為焉耆王。班超本人留駐焉耆城內半歲,對焉耆百姓善加撫慰。於是西域大小50餘國全部擺脫匈奴控製,納質歸附,再度隸屬於東漢統治之下。班超在西域的活動,為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和帝下詔表彰其功績,封班超為定遠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