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與民生息:西晉崛起與中興(1)(3 / 3)

王濬軍已成破竹之勢,孫皓還想作最後掙紮,急忙派遣遊擊將軍張象率水師萬人抵抗。王濬軍兵甲滿江,旌旗蔽天,威勢甚盛,張象望風而降。王渾、王濬、司馬伷幾路大軍都逼近建業,孫皓見勢,便寫降書分頭送給王渾、司馬伷和王濬,以圖挑起晉將內訌。公元280年3月15日,王濬以戎卒8萬,方舟百裏,首先鼓噪開入吳都。孫皓無奈,自綁雙手,讓人抬著棺材,到王濬軍前請降。王濬派人給他鬆綁,焚燒棺材,表示接受。吳國的40多個郡、300多個縣、230餘萬人口全部歸入西晉的版圖。至此,東吳徹底敗滅,三國鼎立的局麵完全結束,全國趨於統一。

寬以待人,兼聽諫言

在消滅東吳之前,司馬炎為鞏固政權,進而完成吞並東吳、統一中國的大業,首先想到要增強統治集團本身的凝聚力。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采取寬容的政策。

司馬炎曾下詔讓已成為陳留王的魏帝載天子旌旗,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禮樂製度皆如魏舊,上書不稱臣。同時又賜安樂公劉禪子弟一人為駙馬都尉,第二年又解除了對漢室的禁錮。司馬炎采取的這種政策緩和了朝廷內部的矛盾,而且還消除了已成為司馬氏家族統治對象的曹氏家族心理上的恐懼,更安定了蜀漢人心。

晉武帝·《譙王帖》

與此同時,司馬炎對於大臣的建議總是顯得寬容,即使他們意見再激烈、態度再不客氣也不怪罪。尚書左仆射劉毅就是個直言敢諫的人。西晉時的人都很迷信吉兆福瑞,於是在司馬炎受禪即位的當月裏,全國就有6隻鳳凰、3條青龍、2條白龍和1頭麒麟出現,成為改朝換代的祥瑞標誌。在此後的一年裏,各地又頻繁出現祥瑞,算是對皇帝即位第一年成績的肯定。以後幾年裏,青龍、白龍又在各地的井裏和湖泊裏源源不斷地出現,直到有一天連京城武器庫都報告井裏都出現了龍,司馬炎親自過去觀看,覺得是難得的吉兆,忍不住喜形於色。眾人正要向司馬炎道喜,劉毅卻潑冷水說:“當年有龍降落在夏朝,後來又在周朝出現,結果驪山烽火戲諸侯,周室從此衰微,可見有龍不一定是什麼好事。”又有一次,司馬炎率群臣到洛陽南郊祭祀,他問隨行的司錄校尉劉毅:“我能和漢代的哪一位皇帝相比?”司馬炎當時以為他一定說出個劉邦、劉徹等英明之人,誰知劉毅的回答卻是:“可以和桓帝、靈帝相比。”司馬炎一愣,“怎麼會到如此地步?”劉毅毫不掩飾地說道:“桓帝之世雖然賣官鬻爵,但把錢留給了官府,陛下如今賣官鬻爵,卻在中飽私囊。”麵對這個耿直的臣下,司馬炎聽後哈哈大笑說:“桓、靈之世,不聞此言。今有直臣,故為勝之。”此言足見司馬炎度量之大。

休養生息,以解民困

西晉建立以後,迫切需要醫治戰爭創傷,恢複和發展社會經濟。因此,在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西晉政府頒布了占田、課田和戶調的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