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統一,對我國邊疆地區社會生產的發展起了顯著的推動作用。早在成吉思汗時期,元朝就把大批工匠和俘虜從中亞各地遷到長城以北地區,又強迫長城內的漢族和其他各族人民遷往長城以外。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時期,為了對付同西北諸王的鬥爭,忽必烈曾利用從內地簽發的漢軍,並招募各族人民,在和林、上都等城市周圍和阿爾泰山、杭愛山、克魯倫河等地屯田積穀。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原地區和邊疆各兄弟民族地區的經濟和文化的聯係,有利於各族人民之間進一步的了解和融合,忽必烈在邊疆地區設置嶺北、雲南、遼陽等行省和土蕃宣慰司、澎湖巡檢司等機構,加強對蒙古、東北地區、西北地區以及西藏、台灣地區的管理,加強了中央集權,密切了各民族之間的關係。
附:元世祖忽必烈簡況
忽必烈,生於宋寧宗嘉定八年(1215),卒於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他是元王朝的開國皇帝,在位34年。自秦以來到清為止,在統一中國的曆代開國皇帝中,忽必烈壽命之長,在位時間之久,堪稱首屈一指。
元王朝在中國曆史上開創了一個先河,即以少數民族為主的統治集團奪取了中央政權,統一了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的中國,建立起了一個疆域空前廣闊的封建專製國家。在這場偉大的統一戰爭中,忽必烈的先輩,諸如鐵木真、窩闊台等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但他們由於局限於諸多的主客觀因素而未能完成統一大業。正是忽必烈,憑借著蒙古貴族政權的強大機器,順應曆史潮流,采取了適當的戰略戰術,終於完成了父輩的未竟事業。因此,元世祖忽必烈是中華民族曆史上一位偉大的封建帝王,又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
蒙古民族是一個強悍英勇的遊牧民族。公元1206年,蒙古族“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建立起了蒙古族的統一政權——蒙古國。忽必烈的父親拖雷是成吉思汗的幼子,按照蒙古的慣例,凡正妻所生的幼子在家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為父親的位置按規律傳給幼子。拖雷的正妻唆魯忽帖尼生有四個兒子,忽必烈則是正妻所生的第二子(總第四子)。
忽必烈出生於公元1215年,當時成吉思汗正在攻打西夏和金朝。時年54歲的成吉思汗,雖暫時回到了漠北草原,但他圖略中原的雄心卻一直沒有停止。這一天,他接到衛士送來戰報說,騎兵已經到了黃河沿岸,伴隨著這一捷報,忽必烈降生了。成吉思汗急忙跑過去,隻見這個剛降生的孩子在母親懷中躁動不安,他驚異地說道:“我的子孫們初生時個個膚色皆紅,惟獨這個孫子全身褐黑,像是草原上空飛翔的蒼鷹,我一定要好好培養他,讓他日後繼續開拓蒙古帝國的大業。”
時光荏苒,忽必烈在優越的環境中慢慢長大,逐漸長成為一個聰明的少年。11歲那年,在一次圍獵中,忽必烈射到一隻野兔,這使成吉思汗大喜。依照蒙古習俗,孩子們第一次射獲獵物時,要舉行稱之為牙黑剌建的隆重儀式,由眾望所歸的長老將獵物的鮮血擦拭在射獵者大拇指上,以祝願他在未來的歲月中成長為勇敢的蒙古武士。成吉思汗對忽必烈這個孫子特別喜愛,而且,忽必烈還特別聰明,不僅少年時武藝高超,還能夠背誦出流傳於草原上的一首又一首長詩。當時蒙古還沒有自己的文字,要記熟這些長詩並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忽必烈的少年時代過得很幸福,不過,這種幸福並沒有一直伴隨著他。幾年後,疼愛他的祖父成吉思汗在征戰中病逝。隨後不久,他的父親拖雷因代大汗窩闊台受過,喝下巫水致死,忽必烈同母親唆魯忽帖尼和眾兄弟投靠到伯父窩闊台的帳下。這時的忽必烈才1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