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文治武功:清朝崛起與中興(3)(3 / 3)

值得慶幸的是,玄燁的祖母孝莊皇太後對玄燁母子格外鍾愛。她派自己的侍女蘇麻喇姑協助保姆照看玄燁,教他讀書寫字。她還經常親自對玄燁加以教誨。自玄燁懂事,孝莊皇太後便在各方麵培養他良好的習慣和高尚的情趣。祖母的教誨猶如春風化雨滴入幼年玄燁的心田,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補償了他所渴望的父愛,更重要的是培育了他日後作為帝王不可缺少的品質。玄燁也果然不負祖母的期望,從小好學,喜歡騎射,不喜飲酒,可謂少年老成。

盡管孝莊皇太後一直在用未來君主的標準培養玄燁,但順治卻一心一意要讓寵妃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做太子。誰曾想,皇四子福薄命淺,才3個月便夭亡了。從此,玄燁的處境才有了好轉。玄燁6歲時,同哥哥福全、弟弟常寧一同進宮拜見順治。向父皇請安完畢,順治便問兒子們有何誌向。常寧年僅3歲,不會回答。福全為庶妃所生,年紀長但地位低,他答道:“願意做一個賢王。”而玄燁則高聲回答:效法皇父,勤勉盡力。順治知道這是太後的安排,開始有了由玄燁繼承皇位的想法。兩年後,年輕的順治皇帝一病不起,在孝莊皇太後的堅持下,順治立下了以玄燁為皇太子的遺詔。

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九,玄燁在孝莊皇太後的親自主持下,登上皇位,改次年為康熙元年。孝莊皇太後由此又擔負起輔佐第二代幼主——康熙的重任。康熙即位第5天,孝莊便向王室宗親、文武大臣發出諭旨:要報答我的兒子順治皇帝的恩情,就要偕四大臣同心協力共輔幼主,這樣才能名垂萬世。太後的威嚴與對皇孫的深情溢於言表。四大臣輔政,也是孝莊皇太後同順治反複考慮後采取的新體製。按清代舊製,由宗室諸王輔佐幼主處理政務。太後對順治初年睿親王多爾袞攝政後獨斷擅權的往事記憶猶新,所以一改舊製,讓元老重臣佐理政務,而把決策權抓在自己手中。除此之外,太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指導康熙學習執政上。她諄諄教導康熙,要不辜負百姓的期望,要寬裕慈仁、慎言謹行,繼承祖先基業。一次,當著滿朝文武,太後問康熙平生最希望的是什麼。康熙毫不遲疑地回答:“惟願天下義安,生民樂業,共享太平之福而已。”聽到皇孫的宏願,太後不由得頷首微笑,大臣們也齊聲稱頌。康熙對朝政處理得當之事,太後總是全力支持。平定吳三桂叛亂時,太後將宮中所存銀兩、綢緞賞給出征的將士,士氣大振。康熙也由此感受到祖母的信任,信心和勇氣倍增。

少年親政

康熙即位時,還不滿8歲。他盡管在祖母悉心培育下大器早成,但擔負管理國家的重任還為時過早。好在順治在遺詔中已做安排,委托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鼇拜輔政。四大臣在順治帝的靈位前曾立下誓言:要竭盡忠誠,不謀私利,不結黨羽,不受賄賂,忠心仰報皇恩,全力輔佐君主。四大臣中的索尼、鼇拜和遏必隆都是兩黃旗人,是跟隨清太宗南征北戰的元老勳臣,後來又擁立年幼的順治皇帝即位。多爾袞擅權時,由於他們忠於順治,被視為眼中釘,先後被革職、削爵並籍沒家產。直到順治親政,他們才複了職,並且進一步受到重用。四大臣中的蘇克薩哈雖是多爾袞屬下的近侍,但他在多爾袞去世後,檢舉多爾袞殯葬服色違背祖製並企圖謀反的罪行,深得順治帝和太後的信賴。長期以來,他們對順治帝和太後忠心耿耿,所以能以異姓臣子的身份位居宗室諸王貝勒之上,擔起輔佐幼帝康熙的大任。

輔政之初,四大臣遇事協商,凡欲奏事,一同進謁皇帝或太後,待太後決策後,再由他們以皇帝或太後的名義發布諭旨。輔政大臣雖無決策權,但他們可以入直、票擬並代幼帝禦批,後來鼇拜專權亂政就鑽了這個空子。

鼇拜是鑲黃旗人,是清朝開國元勳費英東的侄子。顯赫的門第和卓著的戰功使他青雲直上,位至公爵。鼇拜野心勃勃,善於玩弄權術,驕橫跋扈,人多憚之。身為四朝元老的索尼盡管德高望重,這時已年老體弱,力不從心了。遏必隆為人怯懦,沒有主見,又加上與鼇拜同屬一旗,利害相關,所以總是隨聲附和。蘇克哈薩雖然在四大臣中僅居索尼之次,但他資望淺,又與索尼素有嫌隙,與姻親鼇拜也時常反目,常常在輔臣中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這樣,協商輔政的局麵不久便被打破了,大權逐漸落到了一心獨攬朝政的鼇拜手中。他任人唯親,廣置黨羽,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大學士班布爾善、吏部尚書噶褚哈、工部尚書濟世都是他安插在要害位置的親信。遇到政事,他們常常私定對策,然後才上奏皇帝,甚至攔截奏章,阻塞康熙同臣下的直接聯係,以便把持朝政,架空幼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