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魯莊公(1)(3 / 3)

“但是這樣就違逆了齊國呀,”魯莊公說,“齊國那邊派人來抓管仲了呢!”

“那就殺了管仲,以免為別國所用。”

齊國使者馬上攔住:“不許殺,管仲射過我們主公一箭,主公恨之入骨,非親手殺了他不可。”

於是,魯莊公於是不殺管仲也不留管仲,把他引渡回齊國處理。

管仲到了齊國以後,齊桓公的跟班,同時目前也是齊桓公依賴的大臣了——鮑叔牙,就推薦管仲,叫齊桓公任用管仲為執政官,說:“管仲的才能,比我們齊國的上卿高奚還高,可以為政。”

齊桓公沒有記恨管仲射了自己一箭,於是拜管仲為相。

管仲隨即搞了一係列改革,他要求男的走馬路左邊,女的走馬路右邊,不能再搞齊國的性亂倫了,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又強調士農工商都要分類而居,士人住在城裏的固定街區,農人住在鄉下田塍之間,工人住在官辦的手工業場內外,商人住在“市”(農貿市場)裏。還有加強鹽鐵管理國有化,統一鑄造貨幣,狠抓物質文明。

齊桓公則聽憑管仲治國,全部授權給管仲,自己則繼承了父親的基因,和齊襄公、宣薑、文薑這些姐妹兄弟一樣,以好色為務。

齊桓公好色,確是事實,據說這位三十出頭的年輕國君最喜歡的事,就是披散著頭發(不戴冠),坐著馬車,載著婦人跑到臨淄的市(農貿市場裏),在陽光照耀下徐徐脫下裙子,和車上的婦人makinglove。這種出格的行為,在不重周禮的齊國,應該是非常酷的。而在魯國則是不可想象。

不過齊桓公也有獨特的能力,就是有誌向,他出奔莒國的時候,半路經過譚國,譚國人不善待他,使他很吃了些苦頭,這幾年的流浪經驗,使他知道發奮圖強。同時,他智商也比較好,雖然好色,不務正業,但是對於管仲提出的合理化建議,都能分辨好壞,虛心聽從,並且放手支持管仲去做。於是齊國得到發展。本來齊魯水平相當,此時齊國開始有所勝出。

管仲歲數比齊桓公大,齊桓公就尊稱管仲為“仲父”,就是幹爹或者二叔的意思。

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春天,齊桓公派兵南伐魯國,報複去年魯國在乾時攻擊齊國之事。按照國際慣例,挨打了,總要隨即出兵報複對方。雖然魯莊公殺了公子糾,但還是要報複魯國。

魯莊公沒有選擇求成講和,而是準備迎戰,給齊國點顏色看看。

這時候,一個士人,名字叫曹劌,求見魯莊公。士人,也稱布衣,你說他是官吧,他不是官,說他是老百姓吧,他又不樂意承認,總之算是普通百姓中的佼佼者吧。

當時當官的人有俸祿,可以買肉吃,叫做食肉者,士人則窮,和其他平民一樣主要吃菜。曹劌既然是一個士人,就是吃菜者。吃慣了菜的曹劌再也不想多吃一口了,他說:“我要當官去,改吃肉去!我要去見國君。”

他的鄉黨勸他:“國家大事都是肉食者管著,何必插中間摻合呢?”

曹劌說:“食肉者鄙,未能遠謀!”

曹劌跑去求見魯莊公,問道:“國君,現在齊國大兵壓境,聽說您打算迎戰。打仗需要有勝利把握再打,您覺得您有什麼打勝的憑依呢?”

魯莊公說道:“我平時祭祀神祗,從來都用上好豬肉。鬼神準能保佑我打贏這場仗。”

曹劌說:“隻靠鬼神,是不夠的。關鍵你平時對老百姓怎麼樣。”

魯莊公說:“平時開堂辦案,我盡量做到公正無私,取信於民。”

“那咱們就有勝利希望。到時候,您叫上我,我幫您指揮”

於是魯莊公跟他共乘一車,與齊軍戰於長勺(曲阜以北的野外)。當時打仗還很講禮儀的,兩軍各自公開行軍,互相路上不偷襲,公開進入預定陣地。齊魯兩軍各自列好。第一通鼓響,齊軍實行戰車橫排編組,絡繹壓向魯軍。

戰車一般使用大排麵橫列作戰方式:兩軍對壘的戰車都以橫排前進,迎麵對衝,敵我車輛倆倆交錯,戰車兵從車上立直了身子,趁著與敵車一錯軸的時刻,拿戈往旁邊車上的人腦袋上招呼,或者用矛去戳。所以車戰的陣列很重要,最好是戰車排成整齊的一行,倆倆夾擊對方的戰車,在互相錯軸的時候。如果陣列不整齊,自然戰鬥效能下降。

魯莊公也要擊鼓前進,曹劌卻叫他先不要擊鼓,而是命令魯國戰車原地不動,以箭雨注入齊軍,拒住對方攻勢,挫敵銳氣。

齊軍像一把錘子敲打著鐵桶,魯軍車陣卻紋絲不動。偶有衝入魯陣的齊車,也因後援不至,在魯陣肅然有序的大嘴裏無所作為,東突西馳來回碰壁,最終被牙齒咬碎,咀嚼之後,吐出吃剩的葡萄皮。

齊軍見一衝不能奏效,於是擂動第二通戰鼓,戰車又向魯陣的鐵桶淹過去了。但是仍然不能擊破魯陣。

不久,齊軍人喊馬嘶,兵車亂糟糟地,隊列也不怎麼整齊了,又敲響第三次衝鋒鼓。曹劌大喊一聲:“軍人士氣,一鼓振作,再而衰,三而竭。敵人銳氣已竭,擂鼓衝啊!——”魯國子弟兵乘坐雷霆一樣的戰車,把隊不成列的齊軍衝得棄甲跳車,全線潰敗。

一般打仗,靠的是士氣,而人的精神頭是有限的,幹一件事情,一開始肯定精神專注,但做的久了,難免就鬆懈下來。而且進攻兩次都沒能擊潰魯軍,信心也開始滑坡。這時候魯軍才出擊,就把六神無主的齊軍打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