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麗江印象(6)(1 / 3)

呂喜是個英俊的種族,他們身材雄偉高大,體格魁梧,麵貌迷人。不是說他們不像黑彝,而是說黑彝人具有嚴肅而似鷹的相貌,更像古代羅馬人,呂喜更多地屬於古代希臘人類型。他們的外貌和舉止溫文爾雅,很少粗魯。像彝族婦女一樣,她們穿拖到地上的長裙,係紅色腰帶,穿黑色羊皮褂,頭戴帽子或頭巾。有時他們不戴帽子,留著羅馬發型,用發網固定住。她們打著很濃的口紅,畫了後,她們有時走得慢,有時走得相當起伏波動,穿行於街道上,搖擺著屁股,微笑著,向這個男子或那個男子投以俏情的眼光。就這一點足以激怒不那麼世故的納西族婦女了。但是當她們慢慢地手摟著一個丈夫或情人的脖子走時,同時還被男的摟著腰,即使是厚臉皮的納西族婦女也覺得太過分了,於是她們神經質地吐唾沫或傻笑。

呂喜男子看來是愛虛榮的人,總是喜歡照著鏡子收拾打扮自己。他們也塗脂抹粉,有時他們來我家,倒不是時常來求我醫治,而是來問我是否可以給他們一點香水、香粉或便宜的裝飾品。

麗江明代建築

[民國]劉敦楨

皈依堂

皈依堂在麗江縣治西南官院巷,現改為小學校。正殿東南向,下承石台,束腰處鐫如意紋一列,類明季作風。殿身麵闊三間,進深八架,其外繞以走廊,但廊外側之牆非原構,正麵抱廈亦為後代所增。

殿柱比較粗矮,其下柱礎,介乎宋式之櫍與明式鼓鏡之間。柱上額枋狹而高,平板枋薄而寬,胥存宋、元矩矱。

走廊之鬥栱,內、外側皆僅一跳。外側之翹,直接承載挑簷枋,枋之下緣,刻如意紋,為元代以來滇省建築通行之作法。惟此殿正心縫僅施拱墊板一枚,板甚厚,雕作如意紋,則不常見。內側跳頭上,隻以三幅雲與麻葉頭相交。

殿身鬥栱,內、外側皆出三跳。第一跳無瓜栱,以如意頭式雕飾,與外拽枋聯為一體,另於坐鬥左、右角,各出斜栱一縫,上施斜三幅雲。第二跳以三幅雲代替瓜栱,其上施十八鬥以承外拽枋。第三跳直接托於外拽枋及井口枋下。正心縫無瓜栱、萬栱,與走廊同,惟墊拱板所雕如意紋,易空雕而為剔地起突,為稍異耳。

殿內明間上部,原構有藻井,現已無存。其上屋頂采用單簷歇山式,但因藻井麵積過巨,特將明間梁架二縫,移於左、右次間,而於殿身四隅,另施抹角梁四根承之;抹角梁之兩端,則載於正、背二麵與山麵平身科斜三幅雲之上,其結構原則,與大理聖源寺觀音閣,約略相類。

殿身正麵,於左、右次間裝佛像版各一、鏤刻南無淨土梵王及忣利天王帝釋部眾,不僅構圖精美,且其佛像與卷雲之間,雕有空隙,兼可采取光線並流通空氣,意匠尤為奇特。殿身背麵與兩山,均施薄壁,壁之內、外兩側,繪有壁畫多幅,胥明人手筆,惜為煙火熏炙,已模糊難辨其原來麵目。

殿之建造年代,《府誌》稱建於明隆慶三年(1569年),然殿內明間脊枋下,榜書“皇明成化辛卯孟夏穀旦,太中丈夫資治少尹世襲土官木嶔命工□□□□,世祿延長,子孫榮盛,凡皆吉昌……”四十餘字。按辛卯乃成化七年(1471年),據《木氏宗譜》,嶔以英宗正統七年(1442年)襲職,卒於憲宗成化十二年(1476年),則成化七年營建此殿,年代適相契合,然則《府誌》所紀,殆誤重修而為鼎建歟?

琉璃殿

琉璃殿在麗江縣治北十公裏之白沙裏,明土官木氏建。寺東向而微偏北,外為山門三間,門內小院,周以回廊;次拜殿三間,其後即緊接琉璃殿;殿後複有方院及寶積宮,俱位於寺之中軸線上,但琉璃殿與寶積宮現已隔絕不通,各有主持,不相統屬。

琉璃殿平麵正方形,殿身正麵一間,背麵與山麵以中柱分為二間,皆施薄壁。

殿身之外,繞以走廊;廊之正麵三間,其餘三麵周以牆壁,皆四間。廊後原有一門可通寶積宮,現已封閉。

此殿外觀分為上、下二層。下層之簷,覆於走廊上。上層乃殿身金柱所延長,冠以歇山式屋頂,已殘破不全,急待修葺。

下簷鬥栱三彩單翹,外出一跳,但正心瓜栱比例過長,疑經後代修改。上簷七彩三翹。第一跳施幅雲,承外拽枋,另於坐鬥兩角,各出斜栱,上置斜三幅雲,托於前述外拽枋下。第二跳僅施三幅雲一具,承外拽枋。第三跳直接承於挑簷枋下,無廂栱。就今日已知資料,國內建築以三幅雲代瓜拱者,僅見於北平明長陵之屏門。其以斜三幅雲承托外拽枋,無有早於此殿者。

殿身牆壁內、外側,繪有壁畫多幅,其旁題記可辨者,共計九處,現迻錄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