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再審視
馮友蘭在西南聯合大學演講《抗戰與中國社會思想》,對全盤西化論批評道:“如果要西化,便要中國人都是高鼻子、綠眼睛……這是不必要的。”還有論者認為,若要全盤西化,就連“全”、“盤”、“西”、“化”這幾個漢字也不應使用。這實際上將對全盤西化思潮的理解引入了歧途。
汪一駒在《中國知識分子與西方》中說:“當我們說一個中國人‘西化’了,我們不是說他真的變成了一個西方人。我們更想說的是,由於他的西方經曆,他已脫離了中國式的範型。換言之,西化的影響恰可以成為兼具中西文化痕跡的行為範型,但其範型本身又不中不西。”全盤西化,無非意味著更大程度上的“脫離了中國式的範型”,而並不是說變成完全的“西方人”。
然而,“脫離了中國式的範型”的陳序經、胡適等人,卻經常性地在一種被片麵理解的狀態下受到評價。
要準確理解全盤西化思潮,則需厘清以下幾個問題。
1、全盤西化與照搬西貨
陳序經所主張的全盤西化,不是享受西貨、照搬西貨,而是創造西貨。陳序經1928年在《再開張的孔家店》一文中就以汽車和洋樓為喻,反對專事采納西方的物質文化,他說:
“我們若隻喜歡住洋樓而不求造作洋樓的材料與方法,隻喜歡坐汽車而不求造作汽車的材料與方法,結果隻有消耗而沒有入息,這樣作去,則帝國主義者雖不侵略我們,我們的生計必日趨日蹙而終至於自殺的地位。”
後來他多次明確表示:“我雖是極力主張全盤和徹底的西化,卻不主張盲目的全盤和徹底接受西貨。”“我主張全盤西化,就是為著反抗那般專事享受西洋貨的人的言論。”
陳序經指出,全盤西化重在“化”,而不是“運”。“化”與“運”的辯證關係是:
“西化固和西貨不同,采納西貨是含有西化的。可是西化的真諦,是要中國人自己創造西貨來享用,然欲享用西貨,則應當必要西化。原來我們若是一定要用西洋貨物文化——西貨,那麼自己必定要努力去製造這種西貨來享用,這才是西化。”
“須知所謂西化,是要像放入自己的肚子,而能起了消化的作用。照搬的運過來,隻能叫做運,不能叫做化,運過來而不能化,其危險也許還要甚於不運,正像食了東西若不消化,就會生病,就會致命。然而同時若說不必運它過來,那又是為了時勢所不許,何況若因了不能消化而就永久不食東西,則其結果仍是因餓而致命。”
2、全盤西化與西方文化的分裂
全盤西化提倡的時代,已是西方文化本身分裂為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大類型的時代,對全盤西化論者究竟采取哪一部分來“化”,這一對象的指認自然引人注目。陳序經和胡適提倡全盤西化,其心目中的理想藍圖,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思想文化,顯然都與歐美的資本主義模式相合。而社會主義在他們心目中的位置,也是他們不得不加以考慮的一個問題。並且這一問題對於理解他們所論述的“全盤”西化,還十分值得關注。
陳序經認為,社會主義本身,也是西洋文化的一部分。他在論中國政治的出路時說:
“要是有了出路,那麼這個路,無論是民主主義的路,或是獨裁主義的路,以至社會主義的路,或是一個這些形形色色的主義的調和的路,還是西洋的路。”
“在今日的中國主張資本主義者固不少,主張社會主義者也很多,擁護棒喝黨的固不乏人,擁護民主黨的更為不少。這些特性、這些成分既無一不是西洋的東西,也無一不能采納與介紹。這樣看起來,所謂全盤西化的可能性與確實性是很顯明的。”
在陳序經那裏,西洋文化雖有各種各樣的差異,但卻具有共同的基礎。從這一共同點出發,陳序經抹平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區別。他說:
“我的意見是:現在人們所謂社會主義文化的國家,不但在外交上,正與所謂為資本主義的文化的國家力求合作,近來連了憲法也要從後者采納過來!此外無論在科學上,在工業上,以及文化的其他方麵,在根本上都找不出什麼差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