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家和萬事興(3 / 3)

當時,蘇軾誤以為自己要被判死刑,他首先想到的人就是蘇轍。他給弟弟蘇轍寫了一首絕命詩: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今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

1000多年前的這一段兄弟真情,正如電影《我的兄弟姐妹》中的一段台詞:“兄弟姐妹本是天上的雪花,誰也不認識誰;落在了地上,就融在一起,化成了水,永遠不分開了。”正是由於蘇軾從深厚的兄弟情誼中汲取了力量,才使他從來沒有被艱難困苦所壓倒,而是滿懷豪情,直麵人生。

但現實生活往往與我們的美好願望背道而馳,現在越來越多的有關兄弟反目、姐妹失和這些“煮豆燃豆萁”的新聞故事見於報端,實在令人痛心,應該如何避免這類慘劇的發生?首先應該有這樣的認識:

1手足間要互相扶持

俗話說:“自家人”是指同姓、同父母、從小同住一個屋、同吃一鍋飯長大者,除了年齡或性別有異外,其他少有不同。因此既然有這種親密關係,相親相愛、攜手並肩一同為這個幸福的家或前途而努力是很自然的情理,彼此理應相容相諒、隨時關懷、沒有妒忌、沒有猜疑、更沒有私心。

朋友郭某在家排行老大,下有三個弟弟均成家生子,父歿母存,家裏的公司經營由郭某主事,弟弟各有職位分別主管本公司部分業務,唯有老三異想天開要自立門戶創業賺錢,做大哥的主持家庭(也是公司)會議,不得已勉強同意分出一部分公司的股份,支持老三去創業。但由於他缺乏經驗、經營不善、加上生活上大手大腳、疏於理財,導致債務累累,做兄長的當然不能見死不救,尤其看著老母每天以淚洗麵、傷心欲絕,不能不替老三還債。街坊鄰居們都豎起大拇指稱讚郭某時,他總是笑著答道:“誰叫我是他哥哥呢?”

許惠珠教授在《人際關係》結論中說:曾記得有一出戲劇——一個小男孩每天背著他殘疾的弟弟去上學,有人指著他的背上問:“他重不重?”小男孩回答:“他不重,他是我的弟弟。”

如果你能體會上麵兩位主人公的心情,相信你也能感受到血緣關係所帶來的“甜蜜負擔”。這就是兄弟的情誼,是無法分割的;再者,兄弟姐妹吵架本是家常便飯,最後總會相互扶持、團結在一起的!

2牢記本是同根生的血緣關係

兄弟姐妹血脈同源、情同手足,無論發生什麼,都無法否定身體內那流淌著的相同的血液,所以兄弟姐妹之間同甘共苦、生死與共乃為天經地義的事,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自己的兄弟姐妹,由衷地感謝他們成為自己的兄弟姐妹。

報紙上曾登載著這樣兩條感人的事例:有一對兄弟在河邊戲水玩耍,9歲弟弟不慎失落水中被衝走,11歲的哥哥奮不顧身跳入急流中搶救,因水大浪急,兩人不幸遇難,後經人打撈,人們發現,兩兄弟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還有一對姐妹也是如此,姐姐11歲、妹妹8歲,某天樓下失火,她倆逃避不及,雙雙葬身火海,消防人員清理現場時,發現姐妹倆緊緊相擁,目睹者見此情景無不為之動容。

從這兩起事故中可以說明兄弟姐妹之情,如膠似漆、難以分割,但當今社會為了爭奪父母遺產“同室操戈”、“兄弟鬩於牆”者大有人在,早已喪失傳統的家庭倫理,實在令人痛心和惋惜。

3同在屋簷下必須團結一致

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家庭不但是可以避風躲雨的港灣,還可以在那裏茁壯成長,兄弟姐妹雖然免不了爭吵,但畢竟是孩童往事,最終不會妨礙血濃於水情懷的發展。放眼今天社會,有許多家族企業皆由兄弟姐妹攜手合作,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聯手經營、相互激勵、共渡難關,最終成就一方大業而受人敬慕和欽佩。

兄弟姐妹是人生路上最牢固的、最無私的人脈關係,它不會因為任何東西的改變而改變,交往起來也比朋友、同事簡單得多,手足交往靠的是一脈相連的血緣親情。

第八節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乃一個人一生中最早體驗到的關係,也是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關係,假如這層關係發展良好,它將成為孩子一生中一連串和他人良好關係的基礎。

一位做公務員的父親,辛辛苦苦存了點錢,終於如願以償地買了一輛漂亮的小轎車。公務員非常愛惜他的車,每到假日就為它洗刷打蠟。4歲的兒子每次在父親洗車時,也在旁邊看並不時幫助父親衝洗,父親看在眼裏,非常高興,一家人其樂融融。

上了一周班的父親感覺很累,心裏想著:車還是明天再洗吧!4歲的小兒子見此情形,很有同情心,於是自告奮勇要求為父親洗車,做父親的當然高興地答應了。

可是當小孩子洗車時,找不到抹布,遂走進廚房拿了母親平時洗鍋用的鋼刷使勁地洗起車來,這個結果如何?可想而知。小兒子嚇得一邊哭一邊走近父親身邊說:“爸爸,對不起,你快來看!”父親疑惑地跟著小兒子走到車旁,他幾乎氣得暈倒,跑進房內跪在地上問上帝說:“我該怎麼辦?”上帝告訴他:“世人都是看表麵,而我卻是看內心!”突然間他被點醒,走出房間,把正在流淚害怕的小兒子摟進懷裏說:“兒子,謝謝你幫我洗車,爸爸愛你,勝過那部車子,更何況彩繪的車子比起單一色調好看多了!”兒子破涕為笑。

如果你是這位父親,你會怎樣做呢?為了建立良好拭 親子關係,我們必須修正以往父嚴出孝、拳頭下麵出孝子的各種做法,要想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不妨學習一下下麵的方法。

1對子女要求要寬鬆

懷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現代家庭中對獨生子女的教育抓得格外緊,除了每天完成學校留的作業外,還要求孩子報各種興趣班、提高班。子女每天忙到很晚,星期天也無法放鬆,還要去上各類輔導班,家長的目的就是讓子女將來上個名牌大學。因此,家長應該適當降低對子女的要求。對子女要求過高,會形成孩子心理上的重壓,致使孩子把家庭看成“集中營”,變得厭惡學習甚至與父母產生對立情緒。家長應爭取給孩子創造一個寬鬆和睦的環境,不能按自己的好惡來評價孩子,不能固執地按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子女。

2盡可能滿足孩子的渴望與需求

每個人均有各種生理與心理方麵的需求,如安全感、被愛、成功與自我實現等。孩子若能健康、幸福地成長,必先獲得身心快樂與滿足,使得親子關係隨之融洽,而讓他們在這種健康環境下生活成長,個個都刻苦學習、奮發向上,充滿青春活力,為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人際關係基礎。孩子的滿足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自卑心理的產生。

3增加彼此相聚的時間

有人說:在70%至80%以上的時間裏,父母為了家庭操勞或工作,很少有時間與子女相聚在一起。有的孩子從中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一直單獨生活,渴望增加相處的要求非常強烈,所以父母多與子女一起談天或增加相處的機會很有必要。親子關係的建立,與共處時間的長短成正比,相聚少、感情就淡;反之情就濃。要知道深厚的感情不是靠血緣關係就能建立的,還需要時間去培養。

世界巨富比爾·蓋茨說:“我最大的快樂就是在家中陪太太和小孩玩耍。”不過,如果造成孩子對家人過分地依賴,變得難以自主獨立而成為長不大的人,反而有害無益,就像在大樹上開的花朵必定弱小也不豔麗,同理,在溫室中長大的樹苗,很難經得住風雪嚴寒的考驗。

4在觀念上與時俱進

現代社會中,科技日新月異,信息瞬間萬變。青少年沒有背負舊觀念、舊模式而輕裝上陣,憑著他們對新文化的敏感、認同以及接受能力的優勢,必然會走在父母的前麵。父母應主動學習新知識,與時俱進,跟上時代潮流和現代青年的愛好,力求與子女建立共同語言,獲得他們的信任。

5真誠接納與包容孩子的缺點

也許你的兒子或者女兒沒有你想象的優秀,也沒有考到你想要的分數,沒有其他朋友和同事家的孩子長得漂亮和可愛,甚至有種種讓你不滿意的缺點,但不管怎樣他都是你的孩子,如果你都不能接受他的這些缺點,那麼誰還去接受他、承認他?

一位從戰場上退伍回鄉的美國士兵,當他快回到祖國時就打電話告訴父母平安歸來,父母一時喜極而泣,不過這位士兵在電話中向父親請求:“我有一位好友被地雷炸斷了一隻手一隻腳,他現在走投無路需要我照顧,我們關係非常親密,我想邀請他同住家裏,好不好?”父親一再解說家裏住一個缺手缺腳的人,大家生活都會很不方便,也會增加許多困擾。士兵聽完就悶悶不語地掛斷了電話。

第二天,他父母接到外地警察局的電話:“你們的兒子跳樓自殺身亡了!”當那傷心欲絕的父母見到兒子的遺體時才突然發現,原來兒子失去了一隻手、一隻腳……

人與人相惜、相愛是互動的、是雙向的,如果父母能每天抱抱孩子、親親臉、說聲我愛你或鼓勵孩子的話:“你好棒啊!”相信孩子一定會做得更好、更聽話、更順從,也會讓你更高興。每個人都有缺點與優點,如果真愛他們,就應該多學習接納與包容,學會多用他們的優點肯定和鞭策他們去克服自己的缺點。

讓孩子良好的人際關係從自己開始,這樣不但有利於他們以後的成長,也是我們為人父為人母必修的一門學問。

第九節遠房親戚不要“遠”

俗話說:是親三分向,親戚之間都有血緣或者親緣關係,這種特定的關係決定了彼此之間關係的親密性,這種親屬關係,是一種長期持續,永久性的關係,是一種客觀存在,因此,應與親戚經常保持聯係。

“親戚不走不新,常走常新”,這是中國人的一貫觀點,隻有經常禮尚往來才能溝通聯係,深化感情,密切親戚的關係。

有人說:我不愁吃喝,親戚間何必要常聯係自找麻煩呢?此話不對,純潔真摯的親戚關係是一種人情味較濃的人脈關係。

常來常往首先表現在一個“往”字,這個意思就是說自身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經常到親戚家走走看看聊聊家常,聯絡聯絡感情這是非常有益的。

常“往”對於親戚關係非常重要,但有一點,就是千萬不可有貧富貴賤之分,也不要因為自己的地位較高而不常“往”親戚家走動。

除了一個“往”字還有一個“來”字,它的意思是除了經常去親戚家走動外自身也要經常地邀請親戚們到家裏來做客,利用自己的空閑與親戚聯絡感情,做主人熱情款待他們,讓他們有一種自己家的感覺,那麼時間一久,親戚之間的關係會相處得異常融洽。

一般情況下,親戚常來常往,越走越親。但是,親戚交往也應講究技巧和分寸,否則也會製造衝突。以下問題就不得不注意:

1親戚之間盡量不交財

俗話說,親戚別交財,交財兩不來。在求助的過程中,為了經濟利益糾葛而得罪人,在親戚之間屢見不鮮。親戚之間相互借錢借物是常有的事,有時是為了救急,有時是為幫助,有時就是贈送,情況不同,但都體現了親戚之間的特殊親密。應把這種財物往來當成表達自己心意和特殊感情的方式。

作為受益的一方在感情上對親戚的慷慨行為給以由衷的感謝和讚揚是應該的。如果把親戚的這種支持和幫助看做理所應當,不作任何回報,對方就會感到吃了很大的虧,而影響彼此的關係。

再者,對於需要歸還的錢物,同樣不能含糊。這是因為親戚之間也有各自的利益,一般情況下應把感情與財物分清楚,不能做人情糊塗賬。隻要不是對方明言贈送的,所借的錢物該還的也要按時歸還。有的人不注意這個問題,他們以為親戚的錢物用了就用了,對方是不會計較的。等到親戚提出來時,那就難堪了,親戚關係也就僵化了。

對於來自親戚的幫助要注意給以回報,這既是加深感情的需要,也是報答對方幫助的必要表示。如果忽視了這種回報,同樣會得罪人。

總之,親戚之間的錢物往來,既可以成為密切感情的因素,也可能成為造成矛盾的根源。

2親戚之間應保持行為上的高雅

親戚之間關係的遠近決定了其密切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在相處中要注意把握適當的分寸。

以前人們走親戚可以在親戚家吃上一年半載,但是現在這樣做就不合時宜了。大家都很忙,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住的時間過長,就會引起親戚朋友的反感。但是一些人到親戚家做客,毫不客氣,把別人家當做自己的家,這就給主人帶來很多的麻煩,也容易造成矛盾。

一些人每天要睡到很晚才起床,到親戚家也不改自己的習慣。主人既要照顧他,又要上班,時間長了必然會影響主人的工作和生活的正常秩序,進而影響彼此的關係。

一些人沒有講衛生的習慣,到了親戚家裏,廢紙到處扔,讓人家收拾不及。時間短,還能忍耐克製,日子長了,矛盾就會激化。

親戚之間交往,也應該注意優化自己的行為方式,尊重親戚的習慣,如果方式不當同樣會得罪人,給親戚關係蒙上陰影。

3對待親戚最好一視同仁

親戚之間雖有輩分的不同,但是,也應當相互尊重,一視同仁。特別是在彼此之間有地位、身份存在差異的情況下,更應如此。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就親戚而言,財大的、地位高的人對於比他們差的親戚很有吸引力。地位低的人總希望從地位高的一方得到一些實惠,同時在他們提出自己的請求時,又懷有極強的自尊心。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地位高的一方對來求助的親戚表示出反感態度,那就很容易打擊對方的自尊。一般說來,地位低的人對於被嘲諷是很敏感的,隻要對方流露出哪怕一點冷淡的表示都會計較和不滿,造成不良的後果,進而威脅到親戚關係的發展。

在有地位差異的親戚之間,最常見的矛盾是發生在求與被求之間的矛盾,是在不能滿足對方欲望的情況下發生的,因此,如果遇到這些問題,一方應注意盡量滿足對方的需求,另一方則應考慮對方的處境,盡量不要給人家出難題,即使因客觀原因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時,也不要耿耿於懷,應給以體諒,不能過多地埋怨。

真正有血緣關係的稱之為親戚,有一種親戚沒有血緣,但如果把握好其中的技巧,照樣和親戚一樣親。

當今社會上的攀親之風日盛,攀親之人不僅有孩子還有成人,而攀的對象大多都是有錢有勢的“款娘”和“權爺”,攀親的目的也與以前截然不同,那就是為了在社會上好走路。社會上以前流行的一句話就是“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既然自己的親生父母沒有足夠的能力,那麼攀一個在社會上吃得開混得“牛”的幹爹、幹娘,也可以沾個光。

民間早有“沾親帶故”的說法。實際上,沾親就是攀附的意思,千方百計地“踏破鐵鞋”去覓親戚。

一個“沾”字是巧攀親戚關係的一個很好的計策,它需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善於發現隱藏在人際關係網絡中的潛在能源,然後順藤摸瓜,也許就會找出一大串“得道飛升”的親戚,而他們所起的作用,往往出乎你的想象。

不管怎樣,親戚始終是親戚,親戚就是走出來的,並且越走越親,所以,每個人要珍惜身邊的所有資源。也許,就是親戚之間的常來常往,才會在以後的關鍵時刻,得到親戚的一臂之力,不要以為常來常往沒用,無論從哪個角度,於情於理都要建立起融洽的親友關係。

第十節讓愛灑滿全家

家庭是種植和培養親情的花園,是愛的苗圃和天堂,它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天地、兒女的樂園。它好似一首歌,由父作詞、母作曲、兒女歌唱。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甜蜜又溫馨,其樂融融。

有人說:“家庭是在同一屋簷下的愛”,家,是由愛形成的,有愛才有家,家應該是溫暖的、溫馨的、溫情的。隻要愛不變,家就不會變。

每個人都渴望擁有幸福的家庭,希望每天沐浴在愛的陽光下,那怎樣讓愛遍布家庭呢?那就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吧!

1家人間應該彼此關懷與鼓勵

有位朋友,其貌不揚,個子又矮,身高差太太一大截;而他的太太卻美麗大方、溫柔賢惠,待人也非常熱情,尤其廚藝一流,每個品嚐過她手藝的朋友都豎起大拇指,讚歎不已。

某天,朋友相聚時,一個朋友佯裝不服氣地問:“嫂子,你是怎麼嫁給他的?你們看起來相配嗎?”隻見她笑著說:“你別看他身高比我矮,他可是短小精悍、一肚子學問,很管用呢!尤其他心地善良、柔情溫順,處處百般嗬護著我,有時我不高興了、生氣了,他還會守在身邊唱歌逗我開心,你說到哪裏去找這樣的老公啊?……”

坐在一旁的老公早已笑開了花,沒想到太太一下子說了這麼多自己的優點,朋友們都特別羨慕兩人的幸福生活。

能生活在一個屋簷下,就是莫大的緣分,彼此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緣分。在生活中,隻要能夠互相尊重、相互鼓勵、相互關懷,大家都喜歡生活在這種心情愉快的家庭環境裏,唯有這種環境的熏陶與感染,才能使家庭更具有積極性與建設性,並搭建起家庭成員間相互關愛、彼此鼓勵與促進的良好人脈關係網。

2共同投入並相互支持

一個幸福的家庭應該盡量滿足每個成員各種不同的需求,也許這需要付出一些時間,集中全部精力去投入,甚至還要犧牲自己的興趣與愛好才能使某個成員心滿意足,如此才會減低家庭成員超載的工作壓力,隻要為家庭成員付出和投入,必定能讓所有家庭成員變得更快樂,家裏的愛會收藏的更多、更深。

3家人應該親密愉快共處

每到周末令老夏夫婦倆最高興的事情,便是兒子帶著媳婦與兩個孫子回來探望。老夏說,隻要一見到他們,心中就覺得很有成就感,與他們親昵地相處遊玩,便可以放鬆自己、忘記病痛憂愁,那種毫無約束、其樂融融的溫馨快樂感覺真是棒極了!

幸福的家庭總是充滿了歡聲笑語,在這個幸福溫馨的家庭中,每個成員並非勉強或被迫生活在一起,而是自然、和諧地生活在一起,彼此習慣相互融合、接納,有計劃地安排生活、娛樂、工作或從事有趣的活動,使大家忘記一切煩惱,高興而親密地接觸,共同創造更多的快樂和幸福。

4彼此間保持良好的溝通

生活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的步伐也不得不加快,每天等待我們處理的工作數不勝數,簡直沒有一點空閑時間,現在,多數家庭都麵臨著這三個字:忙、盲、茫,因為這三個字大家開始變得鬱鬱寡歡、不願與家人交流了,慢慢地也會產生爭議和衝突,破壞了充滿愛的家庭,這一問題如何解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那些爭議、衝突、煩惱擺到桌麵上輕鬆地商量討論,也就是具有創意性、建設性地來溝通,並把重點放在用心聆聽上,如此衝突便可迎刃而解,至少也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煩惱和壓力。

5團結互信並具有應付危機的能力

小A的老公在一家外企公司擔任經理,他們結婚已經10年,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兒子,一年前家裏生活還過得很融洽、平靜、快樂。可是,近來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她的老公每天不但很晚才回家,而且回來時還帶著醉意,小A如果關心地問:“又到哪裏去喝了?看你這個失態的樣子……”話還沒完,就會聽到她老公很生氣地說:“你少嘮叨我好不好?我愛到哪裏就到哪裏!你管得著嗎?”小A先是一怔,心想:“老公從來沒有用這種態度對待自己,怎麼這些日子他像是變了一個人呢?”後來小A才知道他被公司炒魷魚了。

下崗、炒魷魚、降薪、降職等等在生活中並不少見,麵對這種情況,為了家庭的幸福,雙方都必須冷靜地處理好相互的關係,否則再繼續發展下去,後果很難預測。其實,每個生活階段均有危機存在,為了家庭幸福,就必須小心應對,誰不希望在怨恨時聽到一句貼心理解的話,在痛苦中得到對方的安慰呢?所以遇到危機時,家庭成員之間應該彼此信賴、相互理解,不怕失敗、不畏縮,跌倒後盡快站起來,相互支持突破困境。

幸福家庭是孕育健康人生與和諧社會的根基,有美好溫馨的家庭,就能培養出積極正派,在社交、人脈關係網都很成功的成員。而家庭的無限潛力,它所發揮出的影響力更是無限深遠,由於每個人均來自家庭,因此更應該用心經營家庭建設,讓每個家庭成員的未來比今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