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重點突破,加快欠發達鄉村的城鄉一體化進程(2 / 2)

十三,高度重視和積極推進村域經濟社會的全麵轉型和發展。村域即以行政村(自治村)為單元的村社區域。村域發展是農村行政單元內經濟、政治、社會的全麵發展。一方麵,要充分肯定我國農村基礎設施、農機裝備、生產條件、生活質量、村級民主建設等方麵取得的巨大曆史性成就,但也應該大膽承認我國“三農”與世界中等收入國家的較大差距。整體推進我國現代化進程,應該高度重視和積極推進村域轉型發展。目前浙江省村域已經進入全麵加速轉型發展期,村域範圍內已形成村集體經濟、農戶家庭經濟、私有工商業經濟等三種經濟成分同時並存共同發展和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局麵,農村工、商業發展已經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比如,據浙江省企業調查隊的調查,2003年,浙江農村工業單位數63.23萬家,工業總產值12076.61億元,從業人員816.13萬人,農村工業單位數、工業總產值、從業人員分別占全省工業的83.5%、65.6%和74.2%(;調查結果還顯示,農民認為農村工業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這表明農村工業在全省工業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時也表明農村工業已經成為農村居民的重要生產生活方式。但是,農村工業單位數中絕大多數是個體工業單位(53.63萬家占總數的84.82%),從業人員以農村居民為主,廠房以自家的住宅居多,先進生產設備少、產業結構單一。這種狀況在農村工業化初期尚有一定的生命力,如果不從產權、場地、設備、治理結構等多方麵完成轉型和升級,將被殘酷的市場競爭所淘汰。因此我們建議,加快村域轉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改革村域生產經營製度,建立和完善雙層經營體製:(1)當前應該創造條件,加快欠發達村域向新型的村域“三元”經濟結構轉型發展;抓好專業合作社(含專業協會)、村集體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不同類型的合作組織的發展和規範;抓好農戶經濟和村域工商企業的發展。(2)為農村工業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比如提供產業發展信息,拓寬融資渠道,提供生產技術谘詢、培訓技術人員,引導工業企業規範生產行為等。(3)賦予農戶家庭的法人資格,逐步培育農戶家庭的積累和投資能力、市場談判能力,以法人的身份和地位參與市場活動,使之成為有活力的市場主體。(4)經濟發達地區的社區集體經濟組織,應該完全從直接經營土地中退出,把發展產後經營業作為自己的產業定位,使家庭經營成為集體經營的一個環節或部分。(5)在經濟欠發達地區,集體統一經營應主要向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通過創辦服務性企業,用產業紐帶將分散的家庭經營連成一個有機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