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眼中月亮代表美好和團聚,在西方人的眼中有時卻代表自私、狂躁或是邪惡。
凡·高是法國著名印象派畫家,他激情創作出的《星月夜》,曾給世人帶來許多的紛爭。在100多年的爭論中,人們一直為右上角那個圓球到底是太陽還是月亮的爭論沒有結果。美國西南得州大學的天文學家納德·奧爾森經過多年的研究,堅定不移地確認圖中的圓球絕對是月亮。凡·高創作的畫均有些怪異。這幅畫寓意黑暗越來越多的來臨,是當時他心境的寫照。
古印度傳說中,就有月神蘇摩為了搶奪別人家的妻子,不惜掀起一場神界大戰,這種自私的瘋狂和殘酷,就連印度信奉的大地女神也為之震驚。
莎士比亞在其名著《仲夏夜之夢》中更是將月神這個自私、狂躁的形象描繪得繪聲繪色:“執掌潮汐的月亮,因為再也聽不見夜間頌神的歌聲,氣得臉孔發白,在空氣中播滿了濕氣,人一沾染上就要害風濕症。”西方人自古就認為精神錯亂與月亮盈虧相關,就連英文裏麵的瘋子“lunatic”這個字,也是從拉丁文“lu-na”(月亮)演變而來的。2005年,在倫敦召開的世界神經病學大會上,曾以許多病案加以證認。像美國的醫學專家聲稱接受研究的一名51歲的男性病人患有癲癇症,但隻有在滿月時才會發作,據科學家估計是月亮引力的微妙改變,可能在某種方麵觸動了癲癇症的發作。在西方月亮文化中也有表現溫馨的話題。例如:俄羅斯著名畫家伊凡·尼古拉耶維奇·克拉姆斯柯依(1837-1887)創作的油畫《月夜》,在美術史上譽為“愛情詩”的油畫。他以俄羅斯的民族藝術風情,敘述了一個美麗的故事。畫家用銀灰色調渲染了夏夜的恬靜,沒有微風,參天的菩提樹顯得神秘幽邃,夜色中的薔薇花散發著清香。這樣的時刻,一個穿白色衣裙的美女,獨坐池塘邊的長椅上,她麵前的池塘中漂浮著睡蓮積菖蒲,一輪明月倒映在水中。人物與環境處理得十分和諧,迷蒙的月光灑滿林巾,恍若仙境,令人向往,使人陶醉。當每個駐足觀看此畫人,不由自主地被那人物美、環境美、月夜美所觸動,這是一幅以畫筆描述的愛情詩的溫馨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