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霞光中,背書包的孩子沿著彎彎的山道去上學,一路上呼朋喚友,調皮的黃狗、黑狗、花狗也跟著孩子們一起跑。
有一天早晨,一個孩子在上學的路上走著走著,突然不走了。他抬起頭看著前麵、後麵、左麵、右麵的山,問同學們:
“山的那邊有什麼呢?”
“什麼也沒有吧。”一個孩子說,“你看,山頂都夠到天了,那兒就是天邊。”
“山的那邊還是山。”另一個孩子說。
“不是的,山的那邊是海。”第三個孩子說。
首先提問的那個孩子發出倡議:“我們爬到山頂上去看一看吧!”
山太高、太陡,平時大人不允許孩子們爬到山上去玩。孩子們呢,每天一打開家門就望見山,望見太陽和月亮從東邊的山頭升起來,落入西邊的山脊,他們很早就想要爬到山頂去看一看啦。
孩子們朝山上爬去。他們攀著樹枝,揪住藤蔓,從陡峭的山崖爬向更陡的山崖。
孩子們終於爬上了山頂。
站在山頂上,他們看到了山的那邊。
山的那邊並不是海,也不是山。山的那邊是沿著山坡散開的一道道山嶺。山嶺的緩坡處,一座座房子藏在山彎裏、山坡旁。一口口山塘像一塊塊鏡子,在房前屋後閃閃發光。
原來,山的那邊跟山的這邊一樣,也是一個小小的山村。
山村的那邊,有一座更大更高的山,山脊仿佛頂住了天空。
孩子們轉過身來看山下自己的村莊,看見自己家的房子都變得小小的,倚偎在山的懷抱中,像山的孩子;看見一口口水塘散落在山彎裏、田壟旁,像孩子褲兜裏的小鏡子。
孩子們站在山頂上,向山那邊那個陌生的山村大聲喊:
“喲嗬——嗬——”
“喲嗬——嗬——”空蕩蕩的山穀發出回聲。
“喲嗬——嗬——”“喲嗬——嗬——”
孩子們喊得更起勁了。他們想:也許在遠處的山上,也有一群孩子為了知道山那邊是些什麼而爬到山頂上,這會兒也站在山頂上,朝著這邊大聲呼喚呢。
山澗裏的水沿著溪流,就能流出大山。山村的村口有一條溪流,那是山村各處山澗的水彙聚成的。村口的路沿著溪流蜿蜒而去。孩子們沿著這條路,就能一路聽著叮咚的溪流聲,一路走出山村,走向外麵的大世界。
然而,無論山村的孩子走去了哪裏,山村都在默默注視著他。當他再回來時,山村依然站在原地,第一個迎接他。而山村四麵的那些山,就像坐標,高高地立在那兒,舉起手臂,讓山村的孩子永不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