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山的意義(2 / 2)

爬山的時候,你的目標在峰頂。但你並不需要去考慮它,你應該關注的,是你腳下的那一級台階。也許,你會覺得黃山太高,華山太險,但一旦你站在山腳下,頂峰你可以看不見,你所要做的非常簡單,就是隻要登上麵前的一級台階。當你登上一級台階之後,你再往上登一級,就這樣一級一級地攀登,你自然而然就到達了頂峰。其實,人生的目標不是也如此嗎?所有遠大的目標,所有巨大的成功,都是一步一步取得的,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踏上一級一級台階,你就無法到達山頂。

久住在城市,不能天天爬山。有一段時間,我的辦公室在二十四樓,我就和辦公室的朋友們每周一次集體爬樓梯。一則為了鍛煉,二則為了讓自己始終懂得——萬丈高樓平地起,人生的每一個日子,就像一級一級台階,需要不斷攀登。

山永在那兒,不需要大智,不需要機巧,你隻要努力,你永不放棄,就不會迷失方向,就最終能到達山頂。因此,在這個意義上,山是最為公平的。爬山的較量,是真正君子之間的競爭。

最近有一個廣告,畫麵上是一群人在登山,當他們到達峰頂的時候,一個豪邁堅定的聲音響起:山高人為峰!是的,人能登上峰頂,能站得比山更高,但與山的滄桑、博大、寬容相比,人是多麼渺小啊。

當然,山對於人的意義,隨著各人的閱曆與年齡也是各有不同的。年少的人,能從登山中看到進取。年邁的人、豁達者,能看出人事變遷、滄海變幻,悲觀者卻隻有望山興歎、悲從中來了。

杜甫的一首《望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其中“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兩句,更是千古名句。這首詩是杜甫二十三歲那年,赴洛陽考進士落第後,漫遊齊魯時寫的,誰都能看出來這是杜甫在自己給自己打氣,告訴自己不要把今天的失敗放在心上,隻要努力,總有一天還會飛黃騰達,占據人生的製高點。這與他晚年流寓夔州時寫的《登高》境界完全不同。《登高》一詩讓人傳誦的名句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到了晚年,他終於明白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因此,與《望嶽》中盛氣淩人的名句相比之下,我更喜歡“仁者樂山”的說法。

爬的山越多,就越懂得謙遜和勤勉。就像一個人經曆的人事越多,就越懂得忍讓和包容。山無欺,山無言。無論你去往哪裏,山都在原地默默等待你,注視你,當你再回來時,山又會第一個迎接你。我們對於山,有敬畏,有依戀,有感恩,就像我們對於母親和父親,對於真正的朋友,對於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