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最難忘的是守歲。
一家人吃過年夜飯後,就圍坐在火塘邊守歲。火塘裏燃著的,是在灶屋的閣樓上煙熏火烤了大半年的木柴和樹根。木柴幹爽、蠟黃,燒出的火旺旺的,且有一股濃濃的香味。在童年的記憶中,這木柴的清香,像是年夜的氣息。
這火要燃到很晚很晚才熄。
在紅紅的火光中,大人們的臉上有一分少見的祥和,閑聊時的語聲,也比往日舒緩。好像勞作了一年之後,在這一刻,連心緒也該安歇了。
孩子呢,肚皮被大魚大肉脹得圓圓的,但還惦著灶上放的糯米粑粑。粑粑是媽媽在前一日的下午做好的,裏麵有油渣、炒花生仁、紅糖和胡椒混合成的餡,外麵包以夏日就準備好的青青桐葉。媽媽微笑著用火鉗扒開火塘裏紅紅的灰燼,將一個桐葉包裹的粑粑煨在火灰中。隻一會兒,便有桐葉和糯米的清香從火塘裏飄出,彌漫整間屋子。
剛從火灰中夾出的粑粑很燙,但孩子還是迫不及待地用手去拿。桐葉已自然剝落,冒著熱氣的粑粑在孩子的兩隻手中忙不迭地丟來丟去,嘴裏還稀溜稀溜地吹氣。
吃過粑粑後,孩子忍不住打哈欠了,眼皮沉重得睜不開,但她還是頑強地坐著,守著那一塘紅紅的火,守著歲。孩子的心裏有另一個期盼——壓歲錢。
於是,爺爺、奶奶從貼身的口袋裏摸出一張嶄新的鈔票,五角或一元,沙沙脆響,且帶著體溫。孩子欣喜地接了,便將臉轉向爸爸媽媽。於是,爸爸媽媽也從外衣袋裏掏出錢。孩子注意到爸爸媽媽的動作不像爺爺、奶奶那樣鄭重其事,嶄新的鈔票摸上去也沒有體溫,但鈔票的麵額總是比給爺爺、奶奶的大。
“這是壓歲錢啊,給你壓歲的。”爺爺、奶奶摸摸孩子的頭,慈祥地說。
孩子便認真地看著手上的錢,有好長一段時間不再感到困倦。
孩子並不明白“歲”的含義,但紅紅的守歲的火,映得孩子的臉像一個美麗的蘋果。
我就是那個守歲的孩子,在許多年後,想起爺爺、奶奶那帶有體溫的壓歲錢,我的眼睛就潮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