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水井(1 / 1)

我家門前有一口水井。我家屋場也因水井而得名,叫井灣裏。

水井在屋東頭竹林的下方。四時有竹林蔭蔽,水井的水特別清冽甘甜。

水井四四方方,井沿用粗大的麻石砌成。井壁是用各色碎石堆砌的,有大大小小的縫隙供泥鰍、小蝦藏匿,而清泉也正是從那些隙縫間流出來的。

村子裏也有別的水井,但都不及這口水井的水清澈,也不及這口水井的水流量飽滿。井沿有一道五寸左右的口子,滿溢的井水從這個小口子流出,流進井旁的水田,四時不絕。因此,這井水是活水,特別幹淨、清潔。

每日清晨和傍晚,是水井最熱鬧的時候。各家都有人挑了水桶來井裏取水。來的時候是空空的兩隻木桶,走的時候是滿滿的兩桶清水。水在木桶裏顫悠悠地蕩漾,或倒映出藍天白雲,或倒映出清晨的朝霞萬道,或留下暮時的落日鎔金。

挑水人的姿態也是不同的。挑水的女人扭著腰肢,邁動步伐,肩上的扁擔也晃動起來,發出吱吱的聲音,仿佛配合女人的步伐吟唱。男人挑水時,昂首闊步,腳下平穩,桶中的水波瀾不驚。若是小孩子來挑水,盡管扁擔上的繩索挽得高高的,但兩隻水桶還是不免一會兒碰到地麵,一會兒碰到孩子的腳跟,水桶裏的水晃過來蕩過去,灑一路水花,到家的時候,大多隻剩了半桶水。

水井在竹林下方,飄零的竹葉難免會掉落井中。井是清澈的,也隻有一人來深,井底的一切泥沙、落葉清晰可見。當井底能見到明顯的落葉的時候,我們就會把井水戽幹,清理井底的淤泥落葉。在戽井之前,家人早派了我們這些小孩子通知各家各戶,要預備好水。

戽水是我童年時極熱愛的一項勞動。一桶又一桶水從井裏飛快地提上來,飛快地倒出去。慢慢地井水越來越淺。終於隻留下淺淺的水窪的時候,藏在井壁縫隙裏的泥鰍和小蝦便無處藏身了,隨了線線泉流滾出來,這時候隻要雙手合起來輕輕一捧,就能將它們抓到。

把淤泥和落葉清理幹淨之後,爺爺會在井底和井壁上薄薄地灑一層石灰。我們從井底爬出來,看著泉水從岩縫裏潺潺流出,因為石灰的緣故,這時候的井水是灰白的。

泉眼裏的泉水豐沛,要不了一個時辰,井水又滿了,又有水從那個五寸許的淺淺缺口流出來,流進田裏。但這時候的水還不能飲用。要讓井水這麼流淌一個晚上,到第二天早晨,村裏的人才會重新來挑水。

夏天坐在井邊,清涼舒服。滿頭大汗的你,若撩起井水洗把臉,再喝上幾口,會感到從裏到外的清爽。冬天的早晨,井麵上會氤氳起縷縷淡淡的水汽,用手捧起井裏的水,你能感到井水是微溫的。

初時人們愛惜這井水。很少有人會把髒的衣服、被褥拿到井邊來洗,因為怕髒的水會回流到井裏,汙染了井水。

但慢慢地,聰明的人想到了一個偷懶而方便的主意。他們在井台上用水泥做了一個洗衣盆。於是,家家戶戶來挑水的時候,同時也挑來髒的衣服和被褥。女人們一邊洗衣服,一邊聊著家長裏短。洗衣粉泡沫、肥皂液和汙黑的髒水混合在一起,翻滾著流向水井旁的水田。

那丘水田幾乎和水井齊平。水田也因了水井而得名為“井丘”。家人擔心地看著這一切的變化,無可奈何,於是,隻好在田邊挖一條深溝,把髒水引排出去。

後來又有更聰明的人想出了更偷懶和更方便的主意。他們找來引水管,一頭插在水井裏,一頭引到自己家的水缸裏,於是,清澈的井水一年四季,長流不息。人也可以免除挑水的勞役了。

人們紛紛仿效。更多的水管埋進了水井的底部。自從有了引水管,井水已經無法滿溢了,它永遠隻有淺淺的一汪在水井底部,如果想要引到水,就得把水管埋到水井的深處。因為聰明人雖然為自己家裏裝了引水管,但卻懶得為引水管裝上開關,聽憑引水管一年四季不停地流。

然而井水是有限的,無法滿足那麼多引水管的淘引。現在的水井像一張饑渴的口,黑洞洞的,空空的,看上去有些怕人。曾經用石塊砌成的井壁也生了青苔和雜草。

水往低處流,而我家在井的上方。我家水井裏的水流向家家戶戶,卻沒有一滴能流向我們自己家。

父親隻得在後院打了一口深井,用手搖泵把水泵上來。父親在手搖泵的旁邊擱了一口大水缸。要用水的時候,使勁搖幾下搖柄,水就嘩嘩地流出來了。不用水的時候,泉水依然涵養在地下,在我們看不見的地層深處浸潤滋漲。

我的童年的水井,它曾用乳汁般的清泉滋養過我的生命。當索取永無止息的時候,清泉枯竭了,那一方美麗的水井也就變成了一張饑渴的大嘴。

因為家人不再到井邊拔除雜草、修葺裂隙,井荒廢在竹林裏,如同一個陷阱。終於有一天,一個趕夜路的外鄉人不慎掉入井中,撞得頭破血流。

於是,家人把這口井封住了。隻是那些埋在井下的管子,依然存在。但我想那些管子裏能流出來的,不再是清泉,而是混濁的泥漿和沙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