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威震四海——台風(1 / 3)

1.何謂台風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台風扮演著一個反麵角色。然而,他們對台風的成因、表現形式等卻並不了解。那麼,讓我們共同走進台風的世界去看看吧!

其實,台風(或颶風)是產生於熱帶洋麵上的一種強烈熱帶氣旋。隻是隨著發生地點不同,叫法不同而已。在北太平洋西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包括中國南海範圍內發生的熱帶氣旋,我們稱為“台風”;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則稱為“颶風”。也就是說,台風和颶風是一對生活在不同地域的雙胞胎。在歐洲、北美一帶稱其為“颶風”,而在東亞、東南亞一帶稱“台風”;此外它還有別的名字呢,如在孟加拉灣地區又被稱作“氣旋性風暴”;而在南半球則稱為“氣旋”。

台風經過的時候,往往伴隨著大風、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強對流天氣。風向在北半球地區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南半球為順時針方向)。在氣象圖上,台風的等壓線和等溫線近似為一組同心圓,中心氣壓、氣溫均達到最低值,天氣條件極為惡劣,僅台風眼附近除外,那裏通常是風平浪靜。

知道超強台風泰培嗎?它就是強度最大、中心附近氣壓值最低的台風!

2.台風的形成與結構

海麵接收太陽輻射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蒸發形成水汽和海麵上的空氣一起上升到空中,周圍的較冷空氣就會流過來補充。海麵上的空氣受熱再上升,周圍的冷空氣再來補充,周而複始的循環下去,最終就會使整個氣流不斷擴大而形成風。我們知道,海麵是十分廣闊的,所以氣流循環不斷加大,最終直徑可能會達到數千米。地球每時每刻都在自西向東高速自轉著,這就使氣流柱和地球表麵之間產生一種摩擦力,而且這種摩擦力越接近赤道就越強,這就導致了氣流柱在北半球逆時針旋轉(南半球則順時針旋轉)。與地球自轉的速度相比,氣流柱的速度要慢得多,所以氣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轉的速度就形成感覺上的西行,也就形成了台風和台風路徑。一般來說,當近地麵最大風速到達或超過每秒17.2米的時候,我們把它叫做台風。

台風的範圍都很大,它的直徑通常為幾百千米甚至數千千米,垂直厚度也有十餘千米,一般來說,台風的垂直與水平範圍之比大概為1:50.

在水平方向上,台風由台風外圍、台風本體和台風中心三部分組成。台風外圍是指螺旋雲帶,直徑一般為400~600千米,有時甚至能達到800~1000千米;台風本體即渦旋區,也叫雲牆區,它是由一些高大的對流雲組成的,直徑通常有200千米,有時甚至能達到400千米;一般情況下,從台風中心到台風眼區,直徑大概在10~60千米範圍內,不過也有的直徑超過100千米或小於10千米。台風絕大多數是圓形的,其中也有少數是橢圓形和不規則形狀的。

在垂直方向上,台風由流入層、中間層和流出層三部分構成。流入層的範圍為從海麵到3千米的高度,中間層的範圍為3~8千米高度左右,流出層的範圍從8千米高度左右到台風頂。流入層中,四周的空氣以逆時針(北半球)方向向內流入,風速越近中心就越大,通過空氣的流入,大量水汽被輸入到台風內部;在中間層中,氣流主要是圍繞中心運動,從底層流入現象到達雲牆區基本停止,而後氣流環繞眼壁開始螺旋上升;在流出層中,中間層上升氣流到達這裏的時候,便開始向外擴散,流出的空氣一部分與四周空氣混合後下沉到底層,另一部分則在眼區下沉,組成了台風的垂直環流區。台風的中心高度與氣溫有關,一般來說,台風氣溫越接近中心就越高,而氣壓越接近中心就越低。

3.台風的分級

在國際上,人們一般根據台風中心附近的最大風力來確定其強度並將其進行分類,分類方法如下:

① 較強台風

通常,較強台風又分為三種,分別是:

超強台風:我們把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大於51.0米/秒,即16級或以上的台風,稱為超強台風。

強台風: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41.5~50.9米/秒,也就是14~15級台風,稱為強台風。

台風: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32.7~41.4米/秒,也就是12~13級台風,稱為台風。

②弱台風

通常,弱台風也分為三種,分別是:

強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的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為24.5~32.6米/秒,也就是風力10~11級的台風。

熱帶風暴:熱帶風暴就是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17.2~24.4米/秒的台風,也就是風力8~9級的台風。

熱帶低壓:熱帶低壓就是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10.8~17.1米/秒的台風,即風力為6~7級的台風。

4.台風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