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玻璃瓶的瓶底墊一張草紙,把七星瓢蟲放在玻璃瓶的草紙上。草紙上放一個盛濕藥棉球的小瓶蓋,以保持瓶內的濕度,瓶口蓋上紗布,並用橡皮筋係緊。每瓶放進七星瓢蟲1~2對,每天投一次飼料,它們就能正常生活,並能繁殖後代。
七星瓢蟲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不同發育階段。人工飼養七星瓢蟲的成蟲,室內的溫度要控製在20℃~25℃,相對濕度在70%~80%。成蟲產卵時要求溫度較高,可在25℃飼養。但飼養幼蟲以平均溫度20℃左右為好。
②七星瓢蟲的田間散放
大量繁殖的七星瓢蟲,可以放到田間,幫助人類消滅蚜蟲和蚧蟲。如棉田出現大量蚜蟲危害,就可以把七星瓢蟲散放到棉田裏,它就能將蚜蟲吃掉。
散放時,在棉田邊走邊放七星瓢蟲,走幾步放幾隻,為求散放均勻。
掌握好散放時間,以傍晚時散放為宜。因為傍晚氣溫較低,光線較暗,七星瓢蟲活動性較弱,不易遷飛。
散發前一天停止喂食,再進行散放,可以降低七星瓢蟲遷飛活動能力。
采用成蟲和幼蟲混放。因為幼蟲沒有遷飛能力,不會逃逸,而它也有吃蚜蟲的本領。
散放後兩天內,不進行中耕和其他田間管理,以免使七星瓢蟲受驚遷逃。
捉一隻七星瓢蟲,用手指頭輕輕捏一下,手指頭馬上就會沾上一滴黃水,這是它的血,聞一聞的話會發現氣味很難聞。七星瓢蟲遇到敵人侵襲的時候,就立即分泌這種難聞的黃水,使敵人聞而生畏,倉皇逃走。
七星瓢蟲還有偽裝本領,當它遇強敵感到危險時,立即從樹上掉落地麵,把它那三對細足收縮起來,像“失去知覺”一樣一動不動,裝死躺下,瞞過敵人。根據七星瓢蟲的假死習性,你突然搖動植物枝條,往往會掉下裝死的七星瓢蟲,你可以用這種方法在野外尋找七星瓢蟲。剛從蛹殼鑽出的七星瓢蟲,待在蛹殼一動不動。這時候,你可以做一個有趣的實驗,用手指頭突然推它掉下來,嚇唬一下。一天後,七星瓢蟲鞘翅逐漸變硬,但是7個斑點始終不能出現,成為一隻“無斑點”的七星瓢蟲。
(4)蜣螂為什麼喜歡做“清道夫”
蜣螂是一種很有意思的甲蟲,俗名叫屎殼郎,人們在田間地頭常常可以見到它會用腿把糞便推成一個比它自己的身體還要大的糞球。屎殼郎學名叫做蜣螂,是自然界的“清道夫”。蜣螂還以這種方式給它們的幼仔提供食物。一對正在繁殖的蜣螂會把一個糞球藏起來,但是這時雌蜣螂會用土將糞球做成梨狀,並將自己的卵產在梨狀球的頸部。幼蟲孵出後,它們就以糞球為食。等到糞球被吃光,它們已經破土而出,長大成成年蜣螂了。
我們在這裏說說蜣螂和大象的故事。
在雨季雨後的夜裏,非洲大草原上有成千上萬隻蜣螂就會從土裏鑽出來。巨蜣螂是蜣螂中體形最大的一種,它的食物來源主要依靠大象的糞便。大雨過後,大象貪婪地享用著新生的植物,可是消化係統難以承受這突然增大的負荷,不少吞下去的食物又奉還到地麵上。
蜣螂的身長約7~8厘米,它的身體前半部分極堅硬,即使是碰上一隻很大的雕鵠也很難被摧毀。剛出穴的蜣螂,馬上就可以飛起來尋找食物。為了尋找大象,蜣螂常常要飛行很遠的路程。一旦它嗅到了大象糞便的味道,便會一直沿著大象行走的路線追下去。當蜣螂追到目標之後,就會將翅膀一縮,猛地摔落到地麵上,然後調整身體開始奔跑。蜣螂隻是食用大象糞便中的微生物和營養物,並不是真的在吃大象糞便,因為它無法吞食這些堅硬的東西。
聖甲蟲也是蜣螂的一種,它的技巧是將糞便滾成一個小小球,推到安全的地方去享用。聖甲蟲那訓練有素的口器,開動起來可以像一台滾軋機一樣從纖維中分離出美味淳漿來。
與聖甲蟲不同,巨蜣螂采取另一種策略。它先是在地麵上大吃,然後再著手在地麵下挖一個小小的貯藏室,把象糞推到那裏邊緊緊地封好。從雨季一開始,蜣螂們就成堆地聚在象糞上,有時,一團大象糞上竟撲著40多隻蜣螂及4萬多隻其他的甲蟲。
大象們每天在平原上留下數百噸象糞,後麵跟隨著蜣螂大軍。一部分象糞被埋入地下,蜣螂的勞動使得土地肥沃起來。這是一個循環往複的過程,巨蜣螂在其中擔負著重要的角色。
在出洞前3個星期,蜣螂們已經交配完畢,準備生育後代了。雌蜣螂在糞堆下挖出一個坑道,然後把土推到地麵上,堆成一個金字塔形的土堆。這個坑道連接一個地下室,這是它們貯存食物的地方。雨季一開始,蜣螂每天都要從事這項勞動。在此期間,它終日忙著為生兒育女做準備,對食物十分節省。
蜣螂的頭頂上有一個大“鐵鍬”叫唇基。用它可以刨鬆土壤,然後用前足把身體下麵疏鬆的土推到身體後麵去,再下一步,就是想盡辦法,把土推到地麵上去。
通常隻有雌蜣螂自己動手挖掘一個貯藏室,一般要用2~3個小時。它爭分奪秒地挖著,因為放在地麵上的食物在太陽的照射下很快會變質。挖掘一個能夠貯藏全家所需食品的貯藏室,需要搬運的土方量相當於蜣螂自身體重的400倍。
蜣螂搬運象糞的辦法很特殊,雌蜣螂背過身去,用雙腿一點一點地退著行走,把東西運下去。雌蜣螂把食物運到坑道中,然後再由雄蜣螂背到貯藏室裏。
盡管雌蜣螂已經安全地將食物貯存在地下,但還是不能休息,它還要立即挖掘一個坑道,這個坑道要挖在貯藏室的裏麵。第二個通道需要延伸得很長,它的終點將是雌蜣螂的產房,這又是一項艱苦而浩大的工程。把後腿支撐在通道的一邊作為支點,雌蜣螂然後用它鐵鍬般的頭在堅硬的土中打出一個洞孔來。通道的寬窄僅能容下它的身體,並且隻是單行道。所以兩隻蜣螂交會時,就會出現一些麻煩。背對背地錯過是一個較為有效的辦法。其中一隻蜣螂必須抓住通道頂,通常這個角色由雌性扮演。
挖掘工作的最後一部分是挖掘另外一個洞室,這個洞室將有一隻鞋盒那麼大。先要挖一個比它身體稍大的通道,然後以此為基礎,向不同角度拓展空間。積土運走後,蜣螂對洞壁和洞頂進行修整、清理。在過去的12小時中,它已搬運了超過自身體重1000倍的土壤。所有貯存的食物都要搬進1米深的孵育室中。雌蜣螂沿著它的食品堆周圍又挖了一個容納它身體的空隙,然後蜣螂為保證裏麵的溫度,封住這個洞的尾端。
雌蜣螂已經滾好了兩個孵化球,又開始製作第三個球了。就這樣,它一直不停地忙著。每做完一個球體,它都會排下一個卵在球體內,球體內的卵約2毫米長,6天後,它就會孵化出來。雌蜣螂用前足把糞球分開並它產下的第三隻卵放到小糞球中並將新產下的那隻卵封閉好,以防水壞死。它需要修正這些卵糞球,它一邊用前足輕輕地拍打纖維性的食料,一邊用它的後腳轉動著小球,就這樣一邊拍打,一邊轉動,糞球越來越光滑。
球內的幼蟲不停地轉動,不停地進食,把身體鑲嵌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裏麵的空間變得越來越大,這給幼蟲發育提供了條件。雌蜣螂總是來回輪流滾動著它的每一個孵化球,並慢慢地用土把它們蓋起來。它來回地翻滾,以便使每一個小球能與潮濕的地麵接觸。雌蜣螂伸出後腿,比量著每一個球的大小,這對於保持每一個子女有足夠的食物是至關重要的。雌蜣螂用土壤覆蓋著小球,以保證裏麵的幼蟲在適當的溫度和濕度裏生長。經過幾個小時的不停滾動,一層紅色的黏土包裹了小球,它保護著裏麵的小蜣螂。這個地下洞室就是小蜣螂逃避捕食者、成長發育的好地方。
7.蝗蟲的危害
蝗蟲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蝗科,身體一般呈綠色或黃褐色,咀嚼式口器,後足大,適於跳躍,不完全變態,其幼蟲稱為“蝻”。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為食,是農林業的主要害蟲。種類很多,世界上約有一萬餘種,在我國就有300餘種,如飛蝗、稻蝗、意大利蝗、竹蝗、蔗蝗、棉蝗等。
人們如果要詛咒某個貪官往往就會稱他為“蝗蟲”,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平時的蝗蟲隻是大自然生態中的一個不起眼的角色。但是當蝗災發生後,小小的蝗蟲就會變得殘忍而瘋狂。漫天的蝗蟲群是農業生態的大敵,它們主要吃水稻、小麥、玉米、高粱等農作物,使莊稼地顆粒無收。把這些東西吃光以後就會吃其他的東西,隻要是能咬得動的,幾乎什麼都吃。而且蝗蟲能夠連續飛行3天,飛行能力極強,高山和河流都難以阻擋。在菲律賓的蝗蟲可以跨越大海飛到我國的台灣地區。
(1)為什麼蝗蟲又被稱做“飛蝦”?
蝗蟲營養豐富,肉質鮮嫩,味美如蝦,是各國人民的喜食佳品。在香港等地具有“飛蝦”的美稱,在美國還舉行“昆蟲宴”招待貴賓,其中就有蝗蟲。我國吃蝗蟲的曆史悠久。在雲南、天津等地“油炸螞蚱”是著名的風味特色菜。
(2)油炸螞蚱
一、原料
1.主料:活螞蚱150克
2.調料:鹽水、花生油
二、製法
1.將活螞蚱放盆裏加蓋(通氣)放2天,等螞蚱排光糞便,下沸水鍋燙死,然後撈出,去掉頭、肢、翅、內髒,同鹽水一起入鍋,文火煮一段時間撈出瀝水。
2.油鍋燒至四成熱,投入螞蚱,炸至金黃色撈出即成。
注意:秋季的螞蚱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特別是雌蟲有很多卵,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卵磷脂被消化後,可釋放膽堿,對增進人的記憶大有裨益。
螞蚱有止咳平喘、滋補強壯等功效。對百日咳、支氣管炎有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