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是個勇於進取的人,他覺得不應該僅僅滿足於用自己的筆去陳述別人的思想,而應該寫出自己的心聲,特別是那些受下層人歡迎的文章。於是,從1832年起,狄更斯一邊做《時事晨報》記者,一邊利用業餘時間寫一些隨筆、雜感、速寫之類的東西。他用“博茨”做筆名,不斷在各家報刊上發表文章,如表現政界內幕的隨筆《國會一瞥》,再現城市生活的《街市之晨》,人物速寫《校長先生》等等。
在文中,他諷刺了中小資產階級庸俗、趨炎附勢的習氣,揭露議會、法院及一些慈善機構的虛偽,也有表現對下層人民同情的篇章,受到了讀者的歡迎。
成名作的誕生
center在創作的山峰上不斷攀登
1835年,狄更斯應倫敦一家出版公司的約請,開始著手寫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這就是《匹克威克外傳》。
當時英國的長篇作品一般都是先在刊物上連載,效果好,則繼續寫,不好則停止合約。刊載《匹克威克外傳》的雜誌開始銷量並不好,有人就懷疑狄更斯的創作才能,但是狄更斯很冷靜,他認為讀者沒有喜愛上匹克威克先生,是因為小說才發表了一小部分,人物的魅力還沒顯示出來。於是他苦口婆心地說服出版商,希望能繼續讓作品在讀者中亮相。結果,這一辦法果然很成功。雜誌銷量從第四期後逐漸猛增,到第十五期時,由最初的幾百份增加到四萬多份,這在英國當時很少見。各階層人士都開始關心主人公匹克威克的命運,聰明的商人更是借用匹克威克的名字,大做廣告。一時間,匹克威克和狄更斯的名字緊緊連在一起,傳遍了全英國的每個家庭。
《匹克威克外傳》並沒有嚴謹的結構,整部作品通過對匹克威克及其朋友們旅遊經曆的描寫,展現了一幅幅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城鄉各階層人物的生活畫卷,其中有貴族、地主、資本家、政客,也有軍人、律師、牧師、店主、太太、小姐及社會底層的各種人物,其中主人公匹克威克的形象塑造得最為成功,他滑稽、善良、忠厚、富有教養及愛打抱不平的性格,在作者筆下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狄更斯成功了,“博茨”終於實現了自己成為文學家的夢想,但是他並不滿足,相反他更加認清了自己的使命,創作出了更多的作品,其中《老古玩店》最能代表他當時的水平。
《老古玩店》取自狄更斯在著名療養區巴斯聽到的一個故事:主人公耐兒是古玩店店主的外孫女,她從小失去了父母,和外祖父相依為命,後來外祖父欠了債,輸掉了古玩店,放高利貸者想霸占耐兒,外祖父隻好帶著外孫女偷偷離開倫敦,過著顛沛流離、乞丐般的生活,還提心吊膽地怕放高利貸者追蹤。
小說通過耐兒的命運,對充滿虛偽、欺詐、掠奪的資本主義社會提出了大膽地批判,反麵人物放高利貸者,顯示了英國資本主義初期暴發戶們靠掠奪、欺詐發家的曆程。
作品受到了極大的歡迎,人們對主人公耐兒的命運,表現出極大的關懷。有人要求狄更斯不要讓耐兒死去,但狄更斯為了深化主題,還是讓耐兒悲慘地死去了,因此在國內外讀者中,引起了巨大的震撼。
《老古玩店》的成功極大地提高了狄更斯的聲譽,他向前邁進的步伐更加堅定了。
巔峰之作
center“英國小說之王”的誕生
狄更斯這樣說過:“在我所有的著作中,我最愛這一部(《大衛·科波菲爾》)……正如許多溺愛孩子的父母,我在內心的最深處,有一個得寵的孩子,他的名字就是大衛·科波菲爾。”
這是一部半自傳體的長篇小說,作者在書中融入了不少自己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曆,如當童工、在寄宿學校被摧殘、流浪、當記者、成為作家、出國旅行等等,因此作品刻畫的主人公形象很感人,加上作者把貧窮的小市民生活的各個方麵都串連起來,從而透視出整個19世紀英國的廣闊生活畫麵。托爾斯泰就將《大衛·科波菲爾》列為“深刻的”世界文學名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