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公元前1200年的特洛伊戰爭(1 / 2)

從土耳其達達尼爾海峽南端的重鎮恰納卡來南行40公裏,就到了古代特洛伊城的遺址——公元前9世紀盲詩人荷馬的不朽史詩《伊利亞特》中描寫的特洛伊戰爭的戰場。

特洛伊遺址坐落在平緩的城堡腳下,西麵是寬闊的平地,北麵便是波濤洶湧的達達尼爾海峽。這裏,山巒青翠,流水淙淙,柑橘樹和橄欖樹滿山遍野,紅瓦白牆的農舍點綴其間,是土耳其愛琴地區典型的農村風光。

在今天的世界上,知道“木馬計”的人大概不會太少,就連一種厲害的計算機病毒的名字也叫“木馬”。特洛伊戰爭發生在距今3000多年以前,大致相當於中國的商朝時期。由於年代過於久遠,沒有留下可靠的文字記載,後人隻能根據傳說和考古資料去研究它。這場打了10年之久的殘酷戰爭,從始至終,竟然是為了一個名叫海倫的漂亮王後。很多人第一次讀特洛伊戰爭的故事時,就覺得西方人真浪漫,居然可以為了一個女人而發動一場持續10年之久的戰爭。真實的曆史事件和美妙的神話傳說糅合在一起,使傳奇的特洛伊戰爭增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

據說,特洛伊戰爭的一方是希臘半島上的以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為首的阿哈伊亞諸國(邁錫尼、特林斯、底比斯等國)同盟,另一方是小亞細亞半島(今土耳其)上的小王國特洛伊,戰場是在小亞細亞西北部赫勒斯滂海峽(今達達尼爾海峽)和愛琴海沿岸。

傳說海倫是宙斯和勒達的女兒,在繼父斯巴達國王廷達瑞俄斯的宮中長大。她是當時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子,吸引了大批求婚的人。斯巴達國王選中了阿特柔斯的兒子、阿伽門農的兄弟——亞各斯國王墨涅拉俄斯做他的女婿,繼承了他的王位。

有一天,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斯外出訪問後,美麗的王後海倫孤獨地住在宮殿裏,過得十分單調、乏味,感到非常寂寞。這時她聽說一位外國王子——愛琴海彼岸特洛伊國王普利阿姆的兒子——帕裏斯,即將率領強大的戰船來到錫西拉島,便懷著女性的好奇心,想看看這位王子和他的武裝隨從。於是,她動身前往錫西拉島,準備在阿耳特彌斯神廟裏隆重獻祭。她走進神廟裏,帕裏斯正好獻祭完畢。他看到端莊的王後走進來,說不出的驚羨,拿雙高舉起向天祈禱的手不禁垂落下來。這位儀表堂堂的王子,是一個貪戀女色的花花公子。他幾乎不能控製自己,因為他感到好像又看見了他在牧場放牧時曾經見到過的愛神阿芙洛狄忒。他早就聽說海倫美豔動人,他覺得愛情女神給他送來的這位女子要比傳說中的美女海倫還要美麗,他原想愛情女神許諾給他的美女一定是個處女,沒有想到她會是別人的妻子。現在,斯巴達的王後站在他的麵前,她能與愛情女神媲美,這時他明白了,這便是愛情女神贈給他的美女。他一心想得到她,父親的委托,遠征的計劃頃刻間都被拋到九霄雲外,他覺得帶領著成千上萬的士兵遠征的目的就是為了得到海倫。正當帕裏斯默默地沉思時,海倫也在打量這位從亞細亞來的俊美王子。他一頭長發,穿著東方閃亮的金色長袍,身材魁梧,十分動人。頓時,她丈夫的形象從意識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這位年輕而英氣勃勃的外鄉人。帕裏斯深深地烙在海倫的心上。

獻祭完畢,海倫回到斯巴達的王宮中,她竭力想要從心中抹去那個異國王子的形象,強迫自己想念仍然逗留在皮洛斯的丈夫墨涅拉俄斯。不久,帕裏斯帶著幾個隨從來到斯巴達,住入王宮,王後海倫按照禮儀熱情地接待了前來造訪的王子。帕裏斯王子講話溫文爾雅,言詞動聽,眼睛裏燃燒著激情的火焰,他又彈得一手好琴,琴音美妙,使海倫迷醉得不能自製。帕裏斯見到海倫心旌動搖,便忘了父親的委托和此行的使命,心中隻有愛情女神迷人的許諾。他召集跟他一起來到斯巴達的全副武裝的士兵,答應滿足他們的任何條件,說服他們幫助他。然後他帶領他們衝進王宮,把希臘國王的財富擄掠一空,並劫走了美麗的海倫,乘船返回特洛伊。海倫表麵上在反抗,可是心底並非不願意跟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