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我們作為企業裏的員工,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敬業精神是我們永遠都要保持的,要努力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得更好。因為企業就是在不斷的追求完美中發展的,自我滿足就意味著停滯不前,就意味著被社會的車輪所淘汰。如果我們隻滿足於目前的水平,就難以突破自我,隻能固步自封,慢慢地就會逐漸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剛剛來公司工作,維克自以為專業能力不錯,很隨意的去對待工作。一天,領導親自交代他為一家企業做一個廣告策劃方案。一想是領導親自交代的,他很用心地準備了半個月。哪知方案拿到領導的辦公室時,領導看都沒看,就問:“這是你最好的方案嗎?”維克一怔,什麼也沒說就拿起方案出來了。
冥思苦想了好幾天,他修改了一番,再交給領導看時,領導還是那句話:“這是你最好的方案嗎?”維克心中忐忑不安,不敢給予肯定的答複。老板還是讓他拿回來修改。
如此反複了好幾次,最後,維克終於可以很自信地說:“是的,我認為這是最好的方案了。”領導微笑了:“好,這個方案批準通過了!”
維克經過這些事,終於明白了,任何工作都還可以做得更好,而企業需要的是最好的結果!隻有不斷地追求完美,精益求精,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於是在他以後的工作中不再馬馬虎虎,應付了事,什麼方案都是反複修改,直到認為是最好的方案了才拿給領導看。領導對他也非常滿意。他現在已經做到了部門經理,本公司的團隊憑著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取得了很好的業績。
我們通過這個故事明白了,隻有總想著把事情做得更好些,追求完美,才能不斷發展,獲得進步和成功。
功虧一簣的事情我們常能聽到。比如說,99%等於0。開水燒到99度,我們想差不多了,不用再燒了,那我們永遠也喝不到開水。作為企業的一名員工,在工作中,我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能完成100%,就不能隻完成99%;能做到最好,就不能允許自己做得次好。在《把信送給加西亞》中,羅文就是這樣一類人,一種異常優秀的人,他們不僅僅會做別人要他們做的,而且會出人意料地做得非常完美。
每個人都有一種才能是上帝賦予的,比如,管理的才能、寫作的才能、思考的才能、領導的才能。無論我們的才能是什麼,上帝都不希望我們存放不用或藏起來,而是希望我們盡量去發揮我們的才能。更進一步說,上帝不但希望我們發揮才能,而且更希望我們追求完美——讓我們指定一個高於他人的目標。
我們常常覺得自己已經做得足夠好了。事實上是這樣嗎?我們真的已經做到盡善盡美,已經發揮了自己最大的潛能了嗎?
在一本書中看到了這樣一則故事:
法國體蘭伯爾公司在石油開采領域上擁有高超的技術——能利用電波測定地層狀況,確定接近石油層的合適位置,是一家非常優秀的企業。京瓷公司在創立大約20周年的時候,這家公司的董事長詹恩·裏夫先生來日本訪問。
裏夫董事長是一位很出色的人物。他出身法國的貴族名門,是當時法國社會黨實力政治家們的朋友,還曾成為法國政府內閣候選人。
裏夫在訪日期間到京瓷拜訪稻盛和夫,想與他談論經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