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家出於行人之官,實際是戰國時期戰爭外交的產物,蘇秦、張儀等合縱連衡,在列國紛爭的局勢下,推行自己的外交策略,備受重用。
春秋戰國時期戰爭不斷,湧現了許多經驗豐富的軍事家,有的軍事家有兵書傳世。春秋末期齊國孫武的《孫子兵法》是現存最早的軍事理論著作,舉世聞名,堪稱經典。孫武將“令民與上同意”的“道”作為戰爭勝敗的決定因素,提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致人而不致於人”、“我專而敵分”、“因敵而製勝”等軍事思想。其後人孫臏所著《孫臏兵法》在《孫子兵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歸納戰爭經驗,提出了新的作戰指導思想和統兵原則。此外,《尉繚子》、《六韜》等也是重要的兵書著作。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自然社會和人類社會而得名。這一學派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曆數的統治階層,也稱陰陽五行學派或陰陽五行家。
農家是先秦時期在經濟生活中注重農業生產的學派。
農家代表人物許行,楚國人,與孟子同時代。他有隨行學生幾十人,頗有影響,如儒家門徒陳相、陳辛兄弟二人就棄儒學農,投到許行門下了。他們生活極為簡樸,穿著普通的粗布衣服,靠打草鞋、編席子為生,主張人人平等勞動。
農家學派主張推行耕戰政策,獎勵發展農業生產,研究農業生產問題。農家對農業生產經驗和技術的總結與其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見於《管子·地員》、《呂氏春秋》和《荀子》。
由稷下學者集體編撰的《管子》一書包括各家的思想學說,學者認為其中《地員》篇就是農家的著作,而《牧民》、《權修》、《五輔》、《八觀》等篇則重點記述了農家的思想主張。
由於當時的平民絕大多數都從事農耕,所以“重農”就是“重民”,重農傾向必然會發展為民本思想。《管子》中有關農家的內容著重體現了農家的民本主義思想,是農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環。
農家主張“順民心,忠愛民”。農家認為民心是不可違背的,“順民心”是一切統治的基礎,賢明的統治者能夠順應民心,以民心向背作為自己行為的指針。《管子·牧民篇》說:“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農家通過“民心”這個概念感覺到了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比儒家的民本主義思想還要進一步。
“忠愛民”是統治天下的基本方式,農家看到從事耕種的農民十分辛苦,因而要求統治者體恤百姓之苦,不可巧取豪奪。《管子·權修篇》主張“取於民有度,用之有止”,要求統治者約束自己的行為,不能對百姓剝削太重,要減輕賦稅,輕徭薄役;要注意節約,不能窮奢極欲。農家在這裏已經改變了許行提出的人人平等勞動的主張,這樣的改變更容易為統治者所接受。
農家還主張“修饑饉,救災荒”。農家將水災、旱災、風霧雪霜、疾病、蟲災合稱為“五害”,說“五害”是危害百姓生活和生產的重大災害。因此,一個賢明的統治者要想鞏固自己的統治,當務之急在於掃除“五害”。隻有解決了這些災害問題,解除了百姓的痛苦,百姓才會服從統治。水災是最危險的自然災害,尤應引起統治者的重視。災害意識是農家民本主義的重要構成部分。
雜家本是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中的一家,其內容很多與方術有關。雜家“兼儒墨、合名法”,博采各家之長,“於百家之道無不貫通”。雜家的出現是統一的封建國家建立過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結果,以秦代《呂氏春秋》為代表,對諸子百家兼收並蓄。因雜家著作含有道家思想,所以有的學者認為雜家實際上是新道家學派。
小說家是先秦記錄民間故事的學派,是諸子百家中的一家。小說家出於記錄民間街談巷語並呈報上級的稗官。小說家反映了古代平民思想的側麵,是其他學派無法代替的。孔子曾說:“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小說家著作有《伊尹說》二十七篇,《鬻子說》十九篇,《周考》七十六篇,《青史子》五十七篇等。
近些年來,陸續出土了不少以竹簡或絲帛為載體的日書、式法、五星占、養生方、病方、脈經、胎產書、導引圖、美食方等,這些均屬百家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