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秦朝是否亡於暴政(1)(1 / 3)

(一)秦朝亡於暴政

秦始皇渴望大秦江山千秋萬世,可是隻持續二世便滅亡了。

古往今來,好多學者都認為秦朝亡於焚書坑儒之類的暴政。

法家政策以嚴酷的法製統治國人,其嚴酷程度在曆史上是罕見的。這種政策有其有利的一麵,是秦國統一中國的基礎,是有其先進性的。但是,物極必反,法家政策又因其有殘暴的一麵,不適於治理國家,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因而秦朝很快就滅亡了。

秦始皇不能順應曆史潮流,統一天下後仍實行商鞅以來沿用的法家政策,進行殘暴的統治,“焚書坑儒”是滅絕人性、殘酷統治的典型例證。

秦始皇焚書坑儒,代表文化的書籍被付之一炬,僥幸留下的也因為殘缺不全而無法讀懂,被後人視為天書。

秦始皇將尊道重德的上古文化變為尊王重權的專製文化,使中華民族跌入萬劫不複之地,人民在專製統治下痛苦呻吟長達兩千多年。秦始皇可謂罪惡深重,罄竹難書。

秦始皇不但禍及當世和後代,更禍及全家。

秦朝之所以滅亡,在於殘暴,在於違反了天道。曆史學家幾乎都認為秦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由暴政引起的。

秦始皇不僅焚書坑儒,還發動大規模的軍事戰爭,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給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和巨大的災難。

秦始皇攻滅六國後,本應讓辛辛苦苦打天下的軍民休養生息,坐下來喘口氣。可他仍然北伐匈奴,南征百越,讓疲憊已極的秦軍繼續征戰,得不到任何休整。這使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墜入更加黑暗的苦難深淵,實在不堪重負了。據《史記》所載,秦始皇一聲令下,男子立即披甲踏上征途,女子則奔波於前線與後方之間,搞得民不聊生。隻見不堪重負的百姓紛紛自縊於道旁樹上,死者相望。百姓的負擔已經到了頂點,忍耐已經到了極限。

從公元前222年開始,秦始皇開始大規模修築以鹹陽為中心,向四麵八方延伸的馳道。馳道均寬五十步,方便交通,有利於管理六國舊地,便於向北方戰爭前線輸送補給,也便於秦始皇出巡。

著名的馳道有上郡道、臨晉道、東方道、武關道、秦棧道、西方道及秦直道。

馳道是極艱巨的工程,無論遇到高山還是湖泊,都要挖山填湖,要保證馳道絕對地平,絕對地直。馳道中間供皇帝的車馬行走,兩邊供百官和軍民使用,兩側都要種上青鬆。馳道的工程量太大了,勞民傷財,前所未有,不知累死了多少人,可以說馳道是用百姓的白骨鋪成的。

秦始皇還下令修築長城,為自己修陵墓,頻繁地強迫老百姓服勞役。

《史記·秦始皇本紀》說:“秦國每滅掉一個諸侯,都按照該國宮室的樣子,在鹹陽北麵的山坡上進行仿造,南邊瀕臨渭水,從雍門往東直到涇、渭二水交彙處,殿屋之間有天橋和環行長廊互相連接。從諸侯那裏虜得的美人和鍾鼓樂器之類,都放到那裏麵。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去巡視隴西、北地,穿過雞頭山,路經回中,在渭水南麵建造信宮。不久,又把信宮改名極廟,以象征處於天極的北極星。從極廟開通道路直達驪山,又修建了甘泉前殿。修造兩旁築牆的甬道,從鹹陽一直連接到驪山。”

至於秦始皇自己的宮殿,光在關中地區就有三百多所,東方地區還有四百多所,諸如鹹陽宮、芷陽宮、宜春宮、長楊宮、梁山宮、甘泉宮、步壽宮等。但是,秦始皇還不滿意,還要修建更豪華、更壯麗的阿房宮。

百姓拋家舍業,為秦始皇服勞役,累死了成千上萬人,因故逾期的都要斬首。

秦始皇一方麵祈求長生不死,一方麵又為自己建造古今無與倫比的陵墓,光是每天在這個陵墓中參加勞動的就有七十萬人。據《史記》所載,每天都有累死的,秦始皇陵是由幾十萬勞動人民的白骨堆積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