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這樣大興土木,勞民傷財,而當時全國人口隻有三千萬,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承受的。
秦始皇指揮法家用嚴刑峻法統治老百姓,《秦律》中規定的罪名近200種,有死刑、肉刑、笞刑等多種殘酷的刑法。《秦律》規定一人犯法,株連全家;一家獲罪,殃及鄰裏。法家思想統治下的秦帝國就像一個巨大的監獄,百姓沒有自由;更像一個火藥桶,一觸即發。
自從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以來,曆代秦王都尊奉法家思想。秦始皇更是對韓非子的學說推崇備至,統一後繼續尊奉法家思想,用暴力消滅不穩定因素,用暴力整飭社會秩序。在法家高壓統治之下的秦帝國,五湖四海表麵上平靜,但下麵卻暗流湧動。
綜上所述,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繼續重用法家,不懂得采用儒家的仁義學說;隻迷信武力鎮壓,而不懂得思想教化;南北用兵,大興土木,橫征暴斂,不懂得減輕賦稅,讓百姓休養生息等等。秦始皇的殘酷統治搞得四海鼎沸,他將秦帝國推上了滅亡之路。
統一的王朝需要有統一的新思想,與皇權政治相輔而行。
秦國吞並東方六國,但要征服人心是很不容易的,需要用新的思想增強老百姓的向心力,尤其是統治階級內部的歸屬感。這一點對剛剛建立的秦帝國非常必要,而法家思想不適合作為新興帝國的指導思想,它建立在武力和強權之上,不得民心。
秦朝滅亡是統治者在統一後繼續采用法家思想,推行暴政所造成的。在法家思想統治下,老百姓苦不堪言,大失所望。
國家統一後,統治者應該改弦更張,用儒家思想治國。儒家思想深入民心,其主張的仁政與暴政恰好相反,能使新建立的王朝長久地延續下去。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行暴政者國家夭折,行仁政者國運綿長。
(二)秦朝亡於李斯
有的學者認為秦朝並非亡於焚書坑儒之類的暴政,而是亡於李斯。
對於秦朝來說,可謂“成也李斯,敗也李斯”。
先說“成也李斯”:
李斯是戰國末年楚國上蔡人,年輕時曾在家鄉當小吏,因懷才不遇,特地拜當時的大學者荀卿為師,學習帝王之術,即輔君治國之術。學成之後,李斯到秦國做了相國呂不韋的門客。在呂不韋的手下,他盡心盡力地幹。不久,他便得到了呂不韋的賞識,被推薦為郎官,也就是秦王嬴政的侍衛官。從此,李斯有機會向秦王進言,闡述自己的政治見解了。
有一天,李斯建議秦王吞並東方六國,完成統一大業。他說:“以秦國之強,大王之賢,能像掃除塵埃一樣輕易地消滅諸侯,完成帝業,統一天下。此乃萬世一遇之機,若不疾行,諸侯複強,相聚合縱,雖有黃帝之賢,也不能吞並六國了。”秦王聽了李斯的卓越見解,拍手稱快,立即任命他為長史。
秦王在李斯等人的輔佐下,僅用十年時間就滅了六國,自稱始皇帝。
統一後,丞相王綰說:“全國地方太大,難以管理,應像周武王那樣封諸子為王。”秦始皇召開群臣會議討論此事,群臣都讚同王綰的意見,隻有李斯提出不同的意見:“周武王封的子弟很多,後來一個個都與周武王疏遠了。他們各自為政,互相視為仇敵,經常發生戰爭,周天子也不能禁止。現在天下一統,應實行郡縣製,天下才能安定。”秦始皇也認為天下好不容易才統一了,如果再立許多小國,不利於統一,安定也沒有保障,因此支持李斯的意見,將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郡以下設縣。郡縣製比分封製更有利於國家的統一。
李斯主張的封建中央集權製度從根本上鏟除了諸侯王國分裂割據的禍根,對鞏固國家統一,促進社會發展起了積極作用。因此,這一製度在秦以後的封建社會裏一直沿用了近兩千年,對漢族的發展是大有好處的。李斯不但輔佐秦始皇建立了秦帝國,還統一了文字,統一了度量衡,李斯辦的這幾件大事在中國曆史上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