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秦朝是否亡於暴政(2)(1 / 3)

秦始皇臨終前,曾用璽書召扶蘇回鹹陽主持喪事並繼承帝位。如果李斯不聽趙高的,不篡改遺詔,秦朝怎會滅亡呢?

因此,學者認為對於秦朝來說,“成也李斯,敗也李斯”。

(三)秦朝亡於軍事措置失當

有的學者認為秦朝並非亡於焚書坑儒之類的暴政,而是亡於軍事措置失當。

秦始皇攻滅六國,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統一的國家。秦始皇自稱始皇帝,本來是要將帝位傳於萬世的,卻二世而亡了。

在我國漫長的曆史長河中,短暫的秦朝猶如曇花一現,流星一閃,僅維係了十多年。曆史上一直將秦朝滅亡的原因歸於暴政,這是失之偏頗的。

秦國具有當時最先進的政治、軍事和司法製度,那為什麼一個正處在巔峰的龐大帝國,在極短的時間內便土崩瓦解了呢?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沒有讓百姓休養生息,沒有注重發展經濟,而是將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南征百越,北擊匈奴上了。

當時,越人分布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越南一帶,部落極多,各自為政,從未統一,因而史稱“百越”。

戰國初期,吳起在楚國擔任令尹時曾平過百越。後來,楚國被秦軍滅掉,而百越則獨立於秦帝國之外了。

秦軍攻滅六國後,並未息兵,而是繼續執行擴張領土的政策。

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秦始皇命大將屠睢和趙佗率50萬大軍,兵分五路,經廣西北部的越城嶺、湖南南部的九嶷山以及江西南康和餘幹等地,向兩廣地區的越族進軍。其中,趙佗率領的這支秦軍經九嶷要塞,順北江而下,直達珠江三角洲地區,並占領了番禺。而進攻廣西地區越族人的兩支大軍,由於以屠睢為首的一些秦將采取歧視越人的政策,急於推行暴政,引起了越人的全麵反抗。越人熟悉地形,善於爬山涉水,夜間偷襲秦軍,擾得秦軍苦不堪言。不久,主帥屠睢被殺。

由於糧食匱乏、主帥被殺、數十萬秦軍傷亡,使戰爭陷入了膠著狀態。直至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經過秦軍的連年苦戰,百越之戰才以秦軍的徹底勝利而告終。

匈奴是亞洲北部一個極其彪悍的遊牧民族,擅長騎馬射箭,經常南下中原殺掠。為了防止他們入侵,戰國時代的趙國、燕國和秦國都曾在北方邊境修築長城。

戰國後期,趙國名將李牧曾率軍大破匈奴,殲滅十餘萬匈奴騎兵,嚇得匈奴頭曼單於倉皇逃竄,十多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

在秦始皇吞滅六國的十年間,頭曼單於又趁中原大亂之機迅速發展自己的勢力,不斷南下劫掠。此時,秦始皇正忙於征戰,無暇顧及他們。

攻滅六國後,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始皇命蒙恬率三十萬秦軍北擊匈奴。匈奴頭曼單於帶著殘兵敗將北竄,再也不敢南下了。

打敗匈奴後,秦始皇命令蒙恬指揮數十萬士兵、囚徒和百姓,在原來戰國長城的基礎上築起了萬裏長城。

春秋戰國時期,北方各國諸侯為了防禦匈奴軍隊入侵,修築烽火台,並將城牆連接起來,形成最早的長城。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占全國總人口的三十分之一。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工程都由人力完成。長城築於崇山峻嶺、峭壁深壑之間,極為艱難。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甘肅嘉峪關,東北至鴨綠江。

在天下穩定後,先抓緊發展農業、手工業、商業,是一個新興國家的根本所在。讓農民休養生息,鼓勵生產,提升國家的經濟實力,是確保帝國持續繁榮的唯一良策。但是,秦始皇忽視了這一點,繼續發動戰爭,將有限的財力用於龐大的軍事開支上,卻又不知開源,忽視經濟發展,以致國庫入不敷出,造成財政上的巨大虧空。

修築長城是為了防止匈奴的入侵,按當時的實際情況,匈奴不至於輕易出兵向強大的秦國動武。秦始皇應抓緊時間發展生產,恢複戰爭破壞的經濟,才能讓天下安定,國運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