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兵家大師孫子
孫子,名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縣)人。所著《孫子兵法》,總結了春秋末期以及以前的戰爭經驗,總結了若幹有科學價值的作戰指導原則,首次揭示了比較係統的戰略戰術原則與“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戰爭規律,講求合理用兵,靈活主動,出奇製勝,既要沉著冷靜,又要勇猛果斷。在地形、偵察以及軍隊紀律和教育各方麵,也提出一些重要原則。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上都是一部不朽的軍事著作。
(二)文學
1.《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最初稱《詩》,被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詩經》,也稱《詩三百》。《詩經》裏的內容,就其原來性質而言,是歌曲的歌詞,絕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葉的詩歌。《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包括十五國風,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歌;雅分為《大雅》和《小雅》,是宮廷樂歌;頌一共40篇,是宗廟用於祭祀的樂歌和舞歌。《詩經》不僅是最早的詩歌總集,而且也是一部反映當時社會麵貌的百科全書。《詩經》開創了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現實主義傳統,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傳統的源頭及代表作,對我國文學的發展有深刻影響,在中國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2.屈原和《離騷》
屈原,(約前340—約前278),戰國末期楚國人,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我國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屈原采用楚國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開創了詩歌新體裁——“楚辭”。
《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屈原作品中最長的一首敘事詩,共373句,詩人把深厚真摯的感情和豐富的想象融入作品中,敘述了自己為實現政治主張所遭受的打擊和迫害,深刻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痛苦以及對楚國和楚國人民的忠貞和熱愛。楚國兵敗城破,詩人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眼看國破之難,卻又無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憂心如焚,在極端失望和痛苦中,詩人來到了長江東邊的汨羅江,抱石自沉。據傳五月初五屈原投江之後,一直為江中蛟龍所困,百姓無不為之動容,故每年的這一天必定會向江中投下纏繞五色絲線的粽子,以驅趕蛟龍。這也就是我們每年“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3.諸子散文
所謂“諸子”,是指春秋戰國時期諸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春秋戰國時期主要學派有:儒家,代表人物是孔丘、孟軻、荀子;墨家,代表人物是墨翟、宋鈃;法家,代表人物是商鞅、韓非;道家,代表人物是老聃、莊周;農家,代表人物是許行、陳相;名家,代表人物是公孫龍;雜家,代表人物是呂不韋;縱橫家,代表人物是蘇秦、張儀;此外,還有陰陽家、小說家。諸子的代表作品有《論語》《孟子》《荀子》《墨子》《老子》《莊子》《韓非子》等。
先秦諸子的文章各有特色,在文學史上影響最大的是孟子和莊子。孟子的文風以剛柔相濟的辯證見長,在議論文中善於運用比喻。莊子的散文文字優美,想象豐富。他的代表作有《逍遙遊》《秋水》等,都是古代文學作品中的名篇,對後世文學的發展有深刻影響,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藝術的發展
1.繪畫
春秋戰國時,繪畫已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長沙楚國遺址出土的《婦女鳳鳥圖》和《禦龍圖》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帛畫,也可佐證當時繪畫藝術的精湛。
2.音樂
我國古代的宮廷音樂素來以宏大的規模和雄偉的氣魄著稱於世。春秋時期,王室獨占音樂文化的局麵已經一去不返,各國樂師適應各諸侯國統治者的享樂需要,開拓出一個較之前代更大發展、範圍更加廣闊的音樂天地。樂器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有鍾、磬、鼓、瑟、竽、排簫等。湖北隨州出土的整套青銅編鍾,四川成都出土的戰國青銅器“嵌錯賞功宴樂銅壺”,是我國古代音樂藝術的瑰寶,說明春秋戰國時期我國音樂已達到很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