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思想文化的繁榮(3 / 3)

(四)天文和物理

1.天文

春秋戰國時期,天文學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魯國的天文學家在對天象的觀測中,觀測到37次日食,其中33次已經被證明是可靠的。現在世人通稱的哈雷彗星,早在公元前613年就被載入魯國的史書《春秋》中,這是世界上關於哈雷彗星最早的記錄。而西方一直到1682年才由哈雷發現,比中國晚了兩千多年。

戰國時期還出現了天文學專著,如齊國的天文學家甘德著的《天文星占》和魏國人石申著述的《天文》,後人將這兩部著作合為一部,稱作《甘石星經》。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一部天文學著作。甘德還用肉眼發現了木星的衛星,比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在1609年用天文望遠鏡發現該星早兩千多年。石申發現了日食、月食是天體相互掩蓋的現象,這在當時也是難能可貴的。為了紀念石申,月球上有一座環形山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2.物理

在物理學方麵,《墨子》中的《墨經》記載了大量的物理學知識。其中有對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論的敘述,還有對聲學和光學的記載,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物理學發展的重大成就。

(五)醫學

春秋戰國時代的醫學由於文化的空前繁榮,也得到了相當快的發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扁鵲和他的“四診法”。

扁鵲(前407—前310),姓秦,名越人,齊國渤海莫(今河北任丘)人,戰國時代名醫。扁鵲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鼻祖,對中醫藥學的發展有著特殊的貢獻。

扁鵲治病行醫有“六不治”原則:一是依仗權勢,驕橫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貪圖錢財,不顧性命者不治;三是暴飲暴食,飲食無常者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醫者不治;五是身體虛弱不能服藥者不治;六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道者不治。扁鵲在總結前人醫療經驗的基礎上創造出望(看氣色)、聞(聽聲音)、問(問病情)、切(按脈搏)的診斷疾病的方法。在這四診法中,扁鵲尤擅長望和切。當時,扁鵲的切脈技術高超,名揚天下。扁鵲在診視疾病中,已經應用了中醫全麵的診斷技術,即後來中醫總結的四診: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稱它們為望色、聽聲、寫影和切脈。這些診斷技術,充分地體現在史書記載的他的一些治病案例中。他精於望色,通過望色判斷病症及其病程演變和預後。最典型的例證就是扁鵲見蔡桓公。他晉見蔡桓公時,通過望診判斷出桓公有病,但是病情尚淺,隻停留在肌膚表麵。他勸桓公接受治療,如不治則病情將會加深。桓公自我感覺良好,拒絕治療。不久,扁鵲再度晉見桓公時,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進展到血脈,再次勸說其接受治療,以免病情進一步發展。桓公仍然拒絕治療,心中不悅,認為扁鵲在炫耀自己,並以此牟利。當扁鵲第三次晉見他時,認為病情已經惡化,病位進入到腸胃,如不及時治療,終將難治。桓公仍不予理睬。最後一次,扁鵲通過望診,判斷桓公病情危重,已進入到骨髓深處,病入膏肓,無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桓公不久即發病,終於不治而死。此病例說明扁鵲當時已經能很好應用望診,而且診斷水平相當高。扁鵲年輕時虛心好學,刻苦鑽研醫術,積累了豐富的醫療經驗,為百姓解除痛苦,故趙國勞動人民送他“扁鵲”的稱號,以讚揚他精湛的醫術。

文化是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的反映。春秋戰國時期,經濟的發展,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的變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躍和文學藝術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