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春秋小典故(2 / 3)

(四)毛遂自薦

在戰國的時候,有權有勢的人很喜歡供養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強自己的勢力,在需要有人出主意的時候,就讓他們策劃謀略,替自己解決問題。這樣的人被稱作食客,也叫門下客。趙國的平原君勢力龐大,家中養了幾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沒有什麼特別的貢獻,平原君雖然覺得很奇怪,卻也沒有埋怨,任由他在家中吃住。後來,趙國的國都邯鄲被秦軍包圍,情勢非常危急。於是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勸說楚王和趙國合作,共同出兵對抗秦國。平原君回家後,準備從食客中選出20個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前往,可是選來選去隻有19人合格,還差一個人。平原君正傷腦筋,毛遂突然走上前對平原君說:“我是最適合的人選,願意跟從公子前往。”平原君說:“有才能的人在人群中,就好像一把鋒利的錐子放在袋子裏,立刻就會穿破袋子,顯露鋒芒。而你在我這三年,卻沒有傑出的表現,我看你還是留下吧!”毛遂回答:“我是現在才要進入袋子裏,不然我這把錐子早就穿破袋子,顯露出它的鋒利,而且連錐柄都要穿出袋子了。”平原君一時之間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於是就帶著毛遂等20人趕往楚國。見到楚王,平原君說明了局勢和利害得失,費盡口舌,卻都無法說服楚王,同行的19名食客也沒有辦法說服楚王。正當大家無計可施之時,毛遂手按寶劍,走到楚王麵前說:“大王的性命現在掌握在我的手中!楚國有幾百萬精兵,然而在上次的戰役中卻被秦國幾萬人的軍隊打敗,奪去了許多城池與土地,連我們趙國都替你們感到羞憤。趙國提議兩國聯合抗秦,是在替你們楚國報仇。”楚王聽了覺得毛遂說得有理,再加上毛遂拿著寶劍威脅,就同意結盟,訂下和約。並立刻發兵支持趙國,解了邯鄲之圍。從此,平原君不敢再小看毛遂,而是把他當做上賓招待。

(五)杞人憂天

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後,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思量,並且自言自語地說:“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被活活地壓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們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後,都跑來勸他說:“老兄啊!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麼會塌下來呢?再說即使真的塌下來,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可是,無論人家怎麼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後來的人就將上麵這個故事引申為“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於提醒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

(六)買櫝還珠

春秋時代,楚國有一個專門賣珠寶的商人,有一次他到齊國去兜售珠寶,為了使珠寶暢銷,特地選用名貴的木料,造成許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裝飾得非常精致美觀,使盒子會發出一種香味,然後把珠寶裝在盒子裏麵。有一個鄭國人,看見裝寶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觀,問明了價錢後,就買了一個,打開盒子,把裏麵的寶物拿出來,退還給珠寶商。人們借這個成語批評鄭國人隻重外表而不顧實質,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當取舍。

(七)抱薪救火

戰國時代,魏國經常受到秦國的侵略。魏國的安釐王即位後,秦國加緊了進攻,魏國連連戰敗。安釐王元年,秦國進攻魏國,魏國失去了兩座城鎮;第二年,魏國又失去了三座城鎮。不僅如此,秦國的軍隊當時還直逼魏國的都城,形勢十分危急。韓國派兵來救,但也被秦軍打敗。魏國沒有辦法,隻得割讓了土地,才算了結了戰爭;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國又發動進攻,強占了魏國的兩座城鎮,並殺死了數萬人。第四年,秦國更把魏、韓、趙三國的軍隊打得大敗,殺死兵士15萬人,魏國的大將芒卯也因此失蹤。魏國軍隊的接連敗北,使安釐王坐臥不安。此時,魏國軍隊的另一位大將段幹子也十分恐懼,為了苟安,便向安釐王建議,把南陽割給秦國,請求罷兵議和。安釐王本來就對秦軍的進攻十分害怕,以為割讓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著段幹子的話做了。當時有個叫蘇代的人,是一貫主張“合縱抗秦”的蘇秦的弟弟,他極力主張各諸侯國聯合起來抵抗秦國。蘇代得知魏國割地求和的事後,就對安釐王說:“侵略者貪得無厭,你這樣用土地換取和平是根本不可能的,隻要你國土還在,就無法滿足侵略者的欲望。這好比抱著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麼能撲滅呢?柴草一天不燒完,火是一天不會熄滅的。”但安釐王不肯聽從蘇代的話,仍然一味割地求和,這樣沒過多少年,魏國就被秦國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