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成功崛起就得益於他們懂得工作哲學,能從工作中找到樂趣,工作的同時就獲得了快樂,所以工作也就不再那麼枯燥、乏味。
學會從工作中獲得樂趣,即在苦中也能尋樂,那將是快樂人生的又一秘訣。心中充滿快樂時,自然感到身邊的工作也有趣。這裏介紹幾種可以從工作中獲得樂趣的方法。
1.把工作看成創造性的活動。一位教師上好一節課,並不遜於導演編排一出
精彩的戲劇;一個運動員在比賽中完成一次完美的動作,可以與十四行詩那樣的作品相媲美,並且可以獲得同樣的精神感受。
2.把工作看成是自我滿足。為了自我滿足而從事的運動是一種樂趣,而從不考慮是否勞累,比如:一位產科大夫似乎心情不錯,因為他剛剛接生了第100名嬰兒;一名足球運動員也因他剛剛踢進第10個球而欣喜若狂。
3.把工作看成是藝術創作。有一次,一位教授指著一位正在附近挖排水溝的工人讚賞地說:“那是一個真正的藝人。看看那些汙泥竟能以鐵鍬上的形狀飛過空中,恰好落到他想讓它落的地方。”現實中的各項工作都可以成為一種具有高度創造性的創作,假如每個人都能把自己的工作當成藝術創作,那麼簡單的生活將會變得豐富多彩。
4.把工作變為娛樂活動。把工作看作娛樂,就能把工作看作消遣。娛樂是樂趣,而工作是“必做”的。假如自己是職業足球員,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娛樂上,就可以和業餘足球員一樣,更加投入地參加比賽。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工作上。因此,如果想要放棄平庸,必須要喜歡自己的工作,並能從中找到快樂。我們工作,不僅僅是為了維持基本生活,也為了使生活有重心,對社會有貢獻,使生命有價值,更為了我們內心的安寧和充實。
放棄平庸、生活成功的主要道理之一是,努力喜歡自己的工作,每天保持對工作的興趣,能夠有持久的熱忱,並能將每一天看得同樣重要。
一家報紙曾舉辦一次有獎征答活動,題目是:“在這個世界上誰最快樂?”獲獎的答案是:正從事著自己喜愛的工作的人是最快樂的。追求快樂與事業成功非但不矛盾,而且是和諧統一的。對工作有樂趣,就可以得到快樂,事業成功了,可以得到更大的快樂。正如埃及著名作家艾尼斯·曼蘇爾所說:“事業成功本身,便是一種最大的快樂、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力量。”因此可以說,我們追求事業成功,其實就是追求最大的快樂,而這個快樂的創造者首先是我們自己。自強改變平庸
痛苦像一把犁,它一麵犁碎了你的心,一麵掘開了生命的起點。
——羅曼·羅蘭
自強不息是一種民族精神,更是一種個人品質。自強不息,不僅是指遇到挫折,迎頭而上,努力拚搏,還包括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樂觀向上、不甘落後的態度。自強不息不僅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行動,需要的是一種腳踏實地的做事風格。“自強”容易,但“不息”就似乎沒那麼簡單了,它需要的是一種持之以恒的精神,隻有勤奮方可不息。“聞雞起舞早耕耘,天道酬勤有誌人。”隻有養成勤奮的習慣,才能保持自強不息的精神。
也許是命中注定的緣分,1992年,雙目失明的男孩和女孩在縣殘聯的牽線搭橋和資助下,一起到“自強中專學校”學習中醫推拿按摩技術。兩個漂泊異鄉的盲人青年,同病相憐,在學習上互相幫助,生活上互相照顧,兩顆心也在慢慢靠近。
經過4年的刻苦勤奮,畢業後兩人一起到過福州、泉州、晉江等地的盲人按摩中心打工。靠著吃苦的精神和省吃儉用,才有了一點點積蓄,2000年他們共同投資創辦了“安溪縣盲人按摩中心”。由於他們服務態度好,推拿技術好,按摩中心的生意一直很不錯,全國各地都有他們的客人,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許多華僑,也慕名前來。
同一年,他們邁入了婚姻的殿堂,夫妻倆總是相敬如賓,齊心協力地經營著這份來之不易的事業。當初他們在創辦盲人按摩中心的時候,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資金問題。夫妻倆拿出幾年來省吃儉用的錢,還向親朋好友東挪西借。想想當初的艱難,現在夫妻倆更能體會到這份成功的甜蜜。
小有成功後,夫妻倆最牽掛的還是那些像自己一樣的盲人兄弟姐妹,凡是找上門的,他們是一定幫忙的。現在他們的按摩中心,雇用著6名盲人兄弟,除每月每人可拿到1000多元的工資外,吃、住也是免費的。夫妻倆無償地教給他們推拿按摩技術。
在他們的按摩中心,先後有幾位盲人學習了按摩推拿的技術而走上自強自立的道路。劍鬥鎮的吳某,2000年開始向他們學習推拿按摩技術,3年後就到廈門去開設了自己的盲人按摩中心,現在事業發展得很不錯。蓬萊鎮的劉某,2003年開始向他們學習推拿按摩技術,現在在廈門同安的盲人按摩中心工作,有著一份比較穩定的收入。夫妻倆都說,他們最大的心願是希望所有的盲人兄弟姐妹都能夠有一個謀生的本領,能夠過上美好的生活。
夫妻倆自編了四句詩:“雙盲夫妻打天下,自己創造一個家,希望大家來相助,永遠站著不倒塌。”
人世沉浮如電光石火,盛衰起伏,變幻難測。如果我們有天賦,自強不息則使我們如虎添翼;如果沒有天賦,自強不息也將使我們贏得一切。命運掌握在那些勤勤懇懇工作、自強不息奮鬥的人手中。推動世界前進的人並不是那些嚴格意義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自強不息、埋頭苦幹的人。
天賦超常而沒有毅力和恒心的人隻會成為轉瞬即逝的火花。許多意誌堅強、持之以恒而智力平平乃至稍稍遲鈍的人都會超過那些隻有天賦而沒有毅力的人。懶惰是一杯毒酒,它既毒害人們的肉體,也毒害人們的心靈。無論多麼美好的東西,人們隻有付出相應的勞動和汗水,才能懂得這美好的東西來之不易。
明末顧炎武有詩雲: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他認為“有一日未死之身,則有一日未聞之道”。王夫之於垂暮之年,患病臥床,猶克服各種無法想象的困難勤奮著書。《薑齋公行述》中說他:“迄於暮年,體羸多病,腕不勝硯,指不勝筆,猶時置楮墨於臥榻之旁,力疾而纂注。”他們所體現的,都是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這種精神由於前人的踐履,使我們後人仍時時感受到它那璀璨的美。
因此,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追求自己的理想,放棄平庸的生活,隻有自強不息地拚搏奮鬥,才可能將夢想變為現實,才能擺脫平庸,擁有自己理想的人生。夢想創造奇跡
拚著一切代價,奔你的前程。
——巴爾紮克
一位哲人說:“你的夢想就是你的主人。”夢想是深藏在人們內心最深切的渴望,是成功的原動力,夢想能激發一個人命運中的所有潛能。夢想不是理性的計算,而是一種情緒狀態,這種情緒狀態是以熱情的方式展示的,這種熱情可以讓自己創造出無法想象的奇跡。
萊特兄弟一直希望實現人類自由飛翔的夢想。他們在童年時代就曾經利用鄰居店裏的廢車、舊車,改製成可以使用的人力運貨車。1894年,他們開設了一家自行車店,進行改裝和修理自行車。這時候,德國的奧托·裏林達爾試飛滑翔機成功的消息,更堅定了他們的夢想,使他們立誌飛行。
1896年,裏林達爾因駕駛滑翔機失事身亡。這個消息對萊特兄弟來說無疑是個打擊,但他們依舊沒有放棄夢想,而是促使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飛機的平衡操縱上麵。為此,他們還特別研究了鳥的飛行,首先觀察老鷹在空中飛行的各種動作,然後一張又一張地畫下來,之後才著手設計滑翔機。此外,他們還深入鑽研了當時幾乎所有關於航空理論方麵的書籍。這個時期,航空事業連連受挫:飛機技師皮爾機毀人亡,重機槍發明人馬克沁試飛失敗,航空學家蘭利連機帶人摔入水中等,這使大多數人認為依靠自身動力的飛行是完全不可能的,而萊特兄弟卻始終沒有放棄努力,他們堅信自己的夢想能夠實現。
1900年10月,萊特兄弟終於研製成功了第一架滑翔機,並把它帶到離代頓很遠的吉蒂霍克海邊,這裏十分安靜,周圍既沒有樹木也沒有民房,而且這裏的風力異常大,非常適宜放飛滑翔機,他們決定在這裏開始進行滑翔飛行試驗。
1900年至1902年期間,萊特兄弟除了進行1000多次滑翔試飛之外,還自製了200多個不同的機翼進行上升次風洞實驗,修正了裏林達爾的一些錯誤的數據,設計出了較大升力的機翼截麵形狀。
1903年,萊特兄弟製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動力進行載人飛行的“飛行者1號”。12月14日至17日,“飛行者1號”總共進行了4次試飛,地點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基蒂霍克的一片沙丘上。第一次試飛由奧維爾·萊特駕駛,共飛行了36米,留在空中的時間為12秒。第四次試飛由韋伯·萊特駕駛,共飛行了260米,留在空中時間是59秒。
這架在航空史上具有非同尋常意義的飛機,現在依然陳列在美國華盛頓航空航天博物館內。萊特這對傳奇式的兄弟,在真正的意義上實現了人類能夠翱翔藍天的夢想,他們也因此被世人永遠銘記和懷念。
萊特兄弟的成功源於他們擁有飛上藍天的、並且一直堅持的夢想。如果輕易放棄夢想,那麼,夢想隻能是夢想;隻有堅持到底,夢想才可能變成現實。隻有無論如何都不放棄自己夢想的人,才可能讓自己告別平庸,才可以美夢成真。許多人之所以平庸一生,並不是沒有夢想,而是太容易就放棄。
雨果曾經寫下了這樣的詩句:“沒有比夢更能實現未來的了,今天先有個骨架,明天便可以加上肉及血。”人因為有夢想而變得偉大,因為沒有夢想而變得渺小,這就是成功者和失敗者非常重要的一個分水嶺。要想真正實現夢想,擺脫平庸,必須擁有夢想,並為之堅持不懈。
做最好的自己
隻有把抱怨環境的心情,化為上進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證。
——羅曼·羅蘭
一大早,格爾開著小型運貨汽車來了,車後揚起一股塵土。格爾卸下工具後就幹起活來。他是一個心靈手巧的人。他會刷油漆,能幹木匠活,也能幹電工活,修理管道,整理花園,他會鋪路,還會修理電視機。
格爾上了年紀,走起路來步子緩慢、沉重,頭發理得短短的,褲腿挽得很高,便於給別人幹活。
他的顧客有幾間草舍,其中有一間,格爾在夏天租用。
格爾擺弄起東西來就像雕刻家那樣有權威,那種用自己的雙手工作的人才有的權威。木料就是他的大理石,他的手指在上邊摸來摸去,摸索什麼,別人不太清楚。一位朋友認為這是他自己的問候方式,他接近木頭就像騎手接近馬一樣,安撫它,使它平靜下來。而且,他的手指能“看到”眼睛看不到的東西。
有一天,格爾在路那頭為鄰居們蓋了一個小垃圾棚。垃圾棚被隔成三間,每間放一個垃圾桶。棚子可以從上邊打開,把垃圾袋放進去,也可以從前邊打開,把垃圾桶挪出來。小棚子的每個蓋子都很好使,門上的合葉也安得很合縫。
格爾把垃圾棚漆成綠色,晾幹。一位鄰居走過去看了看,他為這竟是一個人做的而不是在什麼地方買的而感到驚異。鄰居用手撫摩著光滑的油漆,心想,完工了。不料第二天,格爾帶著一台機器又回來了。他把油漆磨光了,不時地用手摸一摸。他說,他要再塗一層油漆。盡管在別人看來這已經夠好了,但這不是格爾幹活的方式。經他的手做出來的東西,看上去不像是自己家做的。
在格爾的天地中,沒有什麼神秘的東西,因為那都是他在某個時候製作的,修理的,或者拆卸過的。保險盒、牲口棚、村舍全是出自格爾的手。
格爾的顧客們從事著複雜的商業性工作。他們發行債券,簽訂合同。格爾不懂如何買賣證券,也不懂怎樣辦一家公司。但是當做這些事時,他們就去找格爾,或找像格爾這樣的人。他們明白格爾所做的是實實在在的、很有價值的工作。
當一天結束的時候,格爾收拾工具,放進小卡車,然後把車開走了。他留下的是一股塵土以及至少還有一個想不通的小夥伴。這個人納悶,為什麼格爾做得這樣多,可得到的報酬卻這樣少。
然而,格爾又回來幹活兒了,默默無語,獨自一人,沒有會議,也沒有備忘錄,隻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該幹什麼活就幹什麼活,自己的活自己幹,也許這
就是自由的一個很好的定義。是的,如果你能心無旁騖,專心致誌地做好自己的事,做最好的自己,你就能在不知不覺中超越眾人,跨越平庸的鴻溝,在眾人中脫穎而出。
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