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學會選擇,懂得放棄(1 / 3)

在人生的大風浪中,我們常常當船長的樣子,在狂風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貨物扔掉,以減輕船的重量。

——巴爾紮克

人生在世,有些人認為擁有財富和金錢就是幸福,於是他們在欲望的驅使下不擇手段地去獲取財富,甚至在無休無止的欲望中把自己推入無底的深淵。這樣的人生不能算是幸福的人生。真正的幸福是發自內心的,選擇一種簡單的生活,將那些不必要的欲望拒之門外,放棄生活中不必要的負累,過簡單而知足的生活。隻有放棄不適合自己的追求,選擇適合自己的,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快樂,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充實。

唯如此,我們才能擁有內心永遠的寧靜和淡泊,消除很多無名的煩惱,擺脫沉重而乏味的人生。

欲望就像一條鎖鏈,一個牽著一個,是永遠也無法滿足的,太多的欲望會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我們的身上,使我們身心崩潰,人生也變得疲憊不堪。要想放棄沉重的人生,追求簡單充實的生活,就必須將那些不必要的欲望關在門外。

有一個鐵匠打了兩把寶劍,剛出爐時它們一模一樣,又笨又鈍。鐵匠想把它們磨快一些,其中一把寶劍拒絕打磨,因為它感覺這些鋼鐵都來之不易,還是不磨為妙。

於是鐵匠去磨另一把寶劍。經過長時間的磨礪,一把寒光閃閃的寶劍磨成了。鐵匠把那兩把劍掛在店鋪裏,不一會兒就有顧客上門,顧客一眼就看上了磨好的那一把,因為它輕巧、鋒利、合用。而鈍的那一把,雖然重一些,鋼鐵多一些,但是無法把它當寶劍用,它充其量隻是一塊劍形的鋼鐵而已。

同樣出自一個鐵匠之手,兩把寶劍的命運卻是天壤之別:鋒利的那把又薄又輕,而另一把則又厚又重,前者是削鐵如泥的利器,後者則隻是一個中看不中用的擺設。

人生的很多道理,也大抵如此。人生的目的、誌向以及欲望都不是多多益善,也不可能麵麵俱到,而是把已經掌握的東西得心應手地去運用,它跟寶劍一樣,劍刃越薄越好,重量越輕越好。過多的追求物質、財富、享樂,都像劍刃上多餘的鋼鐵,隻會成為人的包袱。因此在有限的生命中,我們必須要舍棄一些不必要的欲望。

一個後生從家裏來到一座禪院。然後他與老禪師一邊品茗,一邊閑扯,冷不防他問了一句:“什麼是團團轉?”

“皆因繩未斷。”老禪師隨口答道。

後生聽到老禪師的回答,頓時目瞪口呆。

老禪師見狀,問道:“為何如此驚訝?”

“老師父,我驚訝的是,你怎麼知道的呢?”後生說,“我今天在來禪院的路上,看到一頭牛被繩子穿通了鼻子,拴在樹上,這頭牛想離開這棵樹,到草地上去吃草,誰知它轉過來轉過去都不得脫身。我想師父您沒看見,肯定答不出來,哪知師父出口就答對了。”

老禪師微笑著說:“你問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問的是牛被繩縛而不得解脫,我答的是心被欲望糾纏而不得超脫,一理通百事啊。”

老禪師說:“其實,眾生就像那頭牛一樣,被許多欲望的繩子纏縛著,生生死死都不得解脫。”

一隻風箏,怎麼飛也飛不上萬裏高空,是因為被繩牽住;一匹矯健的馬,雖個性剛烈,但被套上馬鞍則任由鞭抽,是因為被繩牽住。那麼,我們的人生,又常常被什麼牽住了呢?名是繩,利是繩,欲是繩,塵世的誘惑與牽掛都是繩,它們捆綁了我們每個人的手腳,它們讓我們人生的快樂消失殆盡。

社會上許多原本叱吒風雲的人物,在“糖衣炮彈”的攻擊下,放縱自己的諸多欲望,常常為了追求名譽、權力、地位而影響,損害自己的生活,有些人甚至因此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其實,生活比我們預設的要簡單得多。陶淵明曾經提倡“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心情閑適、悠然隱逸的雅致生活。遠離了塵世的紛擾,但求心理上的安寧與清靜,是一種最本真的生活狀態。

因而,我們要以知足的心境對待一切,將那些不必要的欲望拒之門外,坦然麵對生活中名利,欲望的誘惑,消除很多無名的煩惱,添加一份生命的原味。

生命之舟需要輕載,太多的行李不僅使我們筋疲力盡,而且也會使生命之舟不堪重負,甚至有負載沉沒的危險。然而,很多人卻忽略了這一點,總是在寡情中悲傷,在失意中哀歎,使自己平白地添了許多心事。這樣的人背著超負荷的行李上路,重擔壓彎了肩膀,使自己透不過氣來,在人生的路上非但不能加快步伐,反而會越來越吃力。

隻有卸下不必要的負累,輕裝上陣,我們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體會生活中的美好。

有一個寡婦,為了撫養年幼的兒子,辛辛苦苦地教書賺錢。兒子長大成人後,又被送到美國留學。完成學業後,兒子在國外娶妻生子,建立了美滿的家庭和輝煌的事業。

寡婦為此欣慰不已,打算退休後前往美國與兒子一家人團聚。於是,她在距離退休不到三個月的時候,趕緊給兒子寫了一封信,說明了自己的想法。信寄出後,她一麵等待兒子的回音,一麵把產業、事務逐一處理。

不久,她接到兒子的回信。信一打開,有一張支票掉落下來,她撿起來一看,是一張3萬美元的支票。她覺得很奇怪:兒子從來不寄錢給她,而且自己就要到美國去了,怎麼還寄支票來?莫非是要給她買機票用的?她心中湧上一絲喜悅,趕緊去讀信。隻見信上寫道:“媽媽,我們經過討論,還是決定不歡迎你來美國同住。如果你認為你對我有養育之恩,以市價計算,約為2萬多美金,現在我給你寄上一張3萬美金的支票,希望你以後不要再寫信打擾我們了。”

寡婦的一顆心由欣喜的巔峰,墜入了痛苦的穀底。自己辛辛苦苦地撫養兒子,就換來了如此的忘恩負義。她老淚縱橫,隻覺得一生守寡,到頭來老年淒涼,如風中殘燭,她難以接受這個事實。

她心情沉重,幾乎難以自拔。一天下來,她就蒼老了很多。望著紅彤彤的夕陽,她忽然有所覺悟:自己一生勞碌,沒有一天輕鬆地生活,而退休後,將無事一身輕,何不出去透透氣?如此一想,她就振作起來,為自己規劃了一趟環遊世界之旅。

世界之旅非常愉快,於是她又寄了一封信給她的兒子:“你要我別再寫信給你,這封信就當作是以前所寫信的補充好了。我用你寄來的支票規劃了一次成功的世界之旅。感謝你讓我懂得放寬自己的胸襟,讓我看到天地之大,自然之美。”

我們經常聽到老人因為子女不孝而痛苦不堪的故事,這些子女的行為的確令人發指,但是作為父母,如果看不開,必然心中怒不可遏,一旦怒氣難消,必因怨恨攻心而生病,病倒後死去,這又有什麼意義可言?反過來我們再看看故事中的這個老婦人,她是多麼的明智,生命之舟已然負重,又何必和自己過不去,讓它更加沉重,直至超載?

人生本來就是一個背負行李前去旅行的愉快而放鬆的過程,不要背負太多,卸下人生中不必要的負累。

勇於退讓也是一種智慧

最有希望的成功者,並不是才幹出眾的人而是那些最善於利用每一時機會發掘開拓的人。

——蘇格拉底

以退為進是在時機不成熟,或者自己處於不利條件下先退一步的策略。當局勢出現轉變之後,我們可以更進一步。有時候自己可能並沒有錯,或者是對方誤會了自己,這時候我們也應該先承認自己的錯誤,相信有機會和時間會證明一切。這比任何賣力的解釋都管用。退一步就是把自己的拳頭收了回來,然後再用力出擊。

王強是一位銷售員,有一天去一家酒店拜訪一位重要的客戶。這位客戶與他聊得非常投機,這次拜訪基本上就是過來簽一下合同,所以王強自然而然就比較鬆懈隨便,他甚至以為這位客戶很可能和自己成為好朋友,輕鬆的心態使得王強有點隨便,他甚至把原本端端正正的領帶都戴歪了。

王強一邊說晚安,一邊拉開玻璃門,應聲而出的是個年輕人,他是客戶的兒子,雖然是小老板,但年紀已經不小了。小老板一見王強,就生氣地大叫起來:“喂,你這是什麼態度,你懂不懂得禮貌,歪戴著領帶跟我講話,你們公司這麼不尊重客戶嗎?我一直以為你們公司工作態度認真負責,才信任你們的公司,所以才決定和你們合作,誰知我所信賴公司的員工,竟然這麼隨便無禮。”

聽完這句話,王強馬上把領帶校正。“唉!我實在慚愧極了,因為我們上次和你的父親談得很投機,自然也把你當成自己人,所以有點隨便了,請你原諒我。”王強繼續道歉說:“我的態度實在太魯莽了,不過我是帶著向朋友問好的心情來拜訪你,絕沒有輕視你的意思。”

小老板怒火漸漸平息下來。而這個時候王強則轉變了自己的姿態:“我有不對的地方,我已經道歉了。但是你這麼大聲責罵我也不恰當。作為合作者,我們雖然隻是乙方,但並不是要求你施舍我們,而我們是在為你創造利潤。你這樣的態度並不利於我們以後很好地合作。”

小老板忽然沉默了。第二天,王強收到了一份小老板的傳真,顯然他們有了進一步的合作。因為王強不卑不亢的態度,更得到了客戶的尊敬和重視。

王強作為銷售員摸準了客戶的心態,他在客戶生氣的時候誠懇地道歉並檢討不尊敬的錯誤,做出了合理的退讓。但是當客戶態度平息之後,他又做出最正確的反應,扭轉頹勢,反敗為勝。他向客戶說明了自己的立場,並進一步贏得了客戶的重視和尊敬。

時機不成熟的時候,後退是超越自我的動力。每一次後退,就是一次超越的機會。退後是超越自我的實習,它借此燒掉人們心中的殘渣,使之變得更為純淨,也讓我們經得起嚴格的考驗。後退是一種力量的聚積,也是一種內心境界的升華,所以後退不是失敗,而是智舉。

每一次後退都能磨煉你的技巧,提高你的勇氣,考驗你的耐心,培養你的能力。應該拋棄以一時“進退”論英雄的偏見,而著眼於在後退忍讓中積聚自己的潛力。人正是在適時的後退中,不斷超越自我。

“進”當然可喜,但是你還沒有成功;“退”又有什麼難堪,你還有機會。

要想進退自如,就需要學會靜觀其變。隻有那些能夠等待時機、靜觀其變的人才能做出理智決策。我們堅信是金子總有發光的時候,所以,坐等伯樂的舉薦就成了千裏馬的等待。這需要靜下心來的耐力,也需要克服等待時的煩躁不安。當然等待既不是守株待兔,也不是坐享其成。

與家人的隔閡,在安靜的等待中化解,與同事間的不和,在安靜的等待中磨滅,如果感覺矛盾不知去向,你需要耐心等待局勢明朗。安靜是一種等待的姿態。生命的奧秘是從安於靜默開始的。所以,首先我們需要學會安靜的等待。安靜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是一種超然的智慧。

“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遠禍,苟字可以養福,靜字可以益壽。”能擁有一顆平靜的心,一片寧謐的小天地,一段安定的生活,想必是人生極大的一種幸福。想要擁有這種幸福,當麵對迷霧的時候,就需要靜觀其變。隻有安靜地等待變化出現才不至於走錯路。

孫子說:“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戰爭中“情勢”瞬息萬變,誰能把握情勢、駕馭情勢,誰就能統領“勝勢”。隻有這樣,才能以少勝多,才不會因為判斷失誤而做出錯誤的決策。然而判斷局勢的第一要素就是需要靜觀其變。生活也如此,隻有那些靜觀其變者才能夠把握大局,在必要的時候更要懂得坐山觀虎鬥。

齊楚兩國原本是夙敵,兩支軍隊為了各自的疆土正廝殺得慘烈,勝負難分,紛紛地向秦國請求支援。秦國國君非常為難,不知道到底該選擇幫助哪一國。如果選擇失誤,不但得不到利益,還會損失自己的軍隊。正當秦王不知所措的時候,陳軫為秦國出謀劃策。

他給秦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農人看見兩隻老虎為了爭食一隻山羊,竟互不相讓地咬了起來。農人不知道是先打死那隻小老虎,還是那隻塊頭較大的老虎。對於他來說最好的選擇莫過於等待結果。

結果那隻較小的老虎鬥不過大虎,在幾回惡鬥之後,摔下了懸崖;而那隻大虎也已經精疲力竭。農人這時候才出手輕易地解決了那隻大虎。秦王聽了這則兩虎相鬥的故事,決定靈活運用,暫時保持中立。他沒有幫助任何一方。事實上秦國靜觀其變,等待著楚國占據了絕對的優勢之後,才決定出兵幫助楚國攻打齊國。

戰場上的瞬間讓人難以把握,人生又何嚐不是這樣。其實我們每個人的智慧都非常有限,而人世間紛繁複雜讓我們不知所措。能有多少人在麵對複雜變幻的世事時,能真正安靜地在角落裏等待呢?

“燈動則不能照物,水動則不能監物,性亦然,動則萬理皆昏,靜則萬理皆澈。”老子提出了“虛靜”的觀念,這是對生活上具有批評性與啟示性的觀念。“虛靜”的生活,蘊涵著心靈保持凝聚含藏的狀態,唯有這種心靈才能培養出高尚的心誌與真樸的氣質,也唯有這種心靈,才能導引出深厚的創造能量。

現代人的生活,往往匆促浮華,總在局勢迷亂中匆匆做出決定。繁忙躁進的生活,足以扼殺一切偉大的創造心靈。所謂:“人心如水,靜止則明;不為物引,不為欲縈。”在安靜中尋找力量,朱子雲:“靜中有無限妙理。”所以,思路是在沉潛幽靜中得來的。

不為一棵樹放棄整片森林

不要隻因一次失敗,就放棄你原來決心想達到的目的。

——莎士比亞

生命中太多的障礙,都是過分固執造成的。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無論什麼事,如果你在前進的道路上走得很艱難,你在已經盡力後還不能成功,不妨回過頭自檢一下自己一直以來堅持的意見和觀點,並試著放棄它們。正視現實,咬咬牙勇敢地放棄那些苦撐硬撐卻力不從心的事情。靜下來想一想,還有那麼多的選擇,何必為了一棵樹而放棄整片森林呢?固執的人總是強迫自己做某些事情,他們以為做這些事情是必須的。我們通常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很多人就是在不斷地逼迫,比一個刻薄的老板更嚴厲地逼迫自己。他們可能要對這種緊張的生活加以辯白,說他們隻是為了做成某件事情,或是過上某種生活,其實他們隻是在勞苦中迎接死亡。人生一世不容易,怎能這樣自我束縛。既不想白來人世一遭,何不“瀟灑走一回”?

一個旅人聽說世上有移山大法,於是請求一位功德圓滿的大師為其表演一下。

大師先是坐在山的正麵,口中念念有詞,不一會兒,又起身跑到山的背麵,坐在地上,口中念念有詞,然後起身,告訴旅人表演結束了。旅人大惑不解,大師於是說,山不過來,我就過去,這便是移山大法。

其實,隨著外在環境的變異而調整自己,要比一廂情願地去對外界做硬性改變有智慧多了。

藐視困難、堅持不懈地努力、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這種精神無疑是我們幹事業、幹一切工作所需要的。但是當事情注定需要你做出巨大犧牲也不會有多少成效的時候,不妨學著換一種方式。這樣反而更能激發出生命的潛能。

能這樣認知的人,他的生活一定過得多彩多姿。

有一句話說得十分有哲理:人並不是因為固執而愚蠢,而是因為愚蠢而固執。所以,當山不能過來的時候,你大可以踏步向前,走到山跟前,那樣你會發現,勝利同樣會屬於你。

我們從小就這樣被教導著: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這樣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話不假,道理也對,但是事事無絕對,有時候盡管你嚴格遵循著這一點,但仍然難免遭遇失敗和挫折的打擊。所以說,這條準則也是存在缺陷的,即在很大程度上讓人們明知有捷徑也不會去走,正所謂舍本逐末,去簡就繁,並以此為美德加以宣揚。

其實,做人應該學會調整思維,盡可能用最簡便的方式達到最佳的預期目標。

一個推銷員總是被客戶以“再說吧”這樣的輕鬆回答而拒絕,他辦公桌上的檔案大多也有著“容後再議”的標記。他日複一日地與這些客戶滿懷希望地聯係業務,毫無所獲卻仍以此為榮。

他的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值得表揚,但是卻沒有實在的意義,即實用的價值。

而另外一個推銷員則隻是盡早行動,要求客戶明確給出“是”或“不是”的答案。這樣在接觸過的客戶身上就不必再浪費時間和精力,可以及時投身到下一個客戶的業務上去。

半途而廢的人不是沒有進取心,而是因為他們在行動中發現這樣走下去沒有什麼好果子吃,所以,這種半途而廢不如稱之為迷途知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