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殿平日不常用,隻有太後萬壽或元旦日才用到它,外人從來沒有到過。平日的朝見,都是在宮中另一個較小的殿中舉行的。
看了一會兒,她們又到皇帝的宮中去。皇帝的宮室比太後的小,但十分精致,共有三十二間,有許多房間雖是不用的,也布置得相當奢華。其次就是皇後的宮室,仍然是很小,共計二十四間,其中三間又專門劃分給嬪妃們用。皇帝和皇後的宮室雖很接近,但並不相通,兩處都有走廊通到太後宮中,所以實際距離卻是很遠。又有幾間房間是準備作應候室的。
除此以外更有若幹不用的房間緊鎖著,誰也不知道裏麵有沒有東西,如果說有,又有些什麼東西,甚至慈禧自己也說從來沒有進去過,因為它們已經封閉多年了。通這些地方的孔道也都封閉不通,她們這次走過,前後好像很少有人來過。它們的形式也是與別處不同,顯得很髒,一看就知道年代已很久了。大家都受到吩咐不要議論這些房子的事。
宮眷們的房間與太後的房間相接,也是異常狹小,幾乎不能轉身,冬天又極冷,仆人們的房間在她們後麵,但沒有出入口。所以仆婦進出必須經過她們的走廊,而宮眷們又必須經過太後的走廊,這也是太後的用心周到,以便時時監視她們。
慈禧領大家進了她的宮中,稍停對她們說:"我現在給你們看一樣你們從來不知道的東西。"從太後臥室的邊門經過一道約十五英尺長的過道,牆上均畫著極其精美的畫。慈禧對一個太監說了幾句話,那太監就彎下身來,從過道兩端的地下取出兩杖木塞來。這些木塞是安放在牆腳下的洞裏的,這時大家才悟到一直以為是牆的東西,不過是可移動的木壁而已,這些木壁移去後,就露出一個洞室,四周沒有窗,屋頂上有一個天窗,室的一端有一塊大石頭,上麵鋪著黃色的褥子,旁邊有一隻香爐。室中各種東西,看上去都很陳舊,除了這些東西,其他的家具一無所有。這洞室的盡頭,又有如上述過道也有活動的木壁,這樣又通到第二室,如此一層層下去,每一過道隱藏一個秘室,而全宮的牆壁就被這許多秘密的過道,隔成許多段。慈禧說:"在明代,這些密室都是專為皇帝而備的,尤其是當皇帝要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其中有一間慈禧現在用作她的珠寶庫,庚子年慈禧出走時,將一切珍寶都藏在這室內,後來回來打開一看時,均未移動,因為當時那些乘亂劫掠的人,誰也沒有想到會有這樣一個地方的。
回到走廊裏時,再看看剛才走出來的地方,隻見仍是黑色的牆壁,真可謂天衣無縫,實在是個巧妙的隱匿絕招兒。慈禧所以不喜歡禁宮的原因之一,也就因為有許多地方,實在太神秘了,連她自己也不知道,她說:"我從不講起這個地方,否則大家愈發要覺得它們是有特別用途的了。"
在禁宮中,太後的兒子先皇帝同治的三個妃子,她們自同治死後,即久居宮中,為太後做些針鑿等工作。她們都是受過高深教育的,其中一個叫瑜妃的,更為聰明絕頂,她能作詩及演奏各種樂器,在當時是認為中國婦女中教育程度最高的人。她對於西方各國和他們習俗的認識,也很使人驚異,差不多什麼事她都知道一些。誰要問她們,怎麼以前一直沒有看見她們。她們會告訴你,除非慈禧叫她們去,她們一般情況下是不向慈禧請安的,不過要是慈禧住到了禁宮裏來,她們當然也得每日向太後請安,表示敬意。
一天,她們請德齡去參觀她們的住所,這是與宮中別的房間完全隔絕的。一間小房子,設備也很簡陋,隻有少數幾個太監和仆婦服侍她們,她們說她們寧願過這種平淡的日子,所以不與外人接觸。瑜妃的房間裏書籍很多,她給她看她自己作的詩,其中充滿著哀傷的情調,也可看出她厭世的心情。她又說,希望辦一個女子學校,教婦女們讀書,因為現在能夠在學校裏學習她們本國言語的女子們實在太少了,她勸她一有機會,立刻向太後提出。但她雖然希望見到外國的新興事業能夠流傳到中國,卻不希望請教會裏的人為講師,因為他們往往在各種功課中借機宣揚教義,反而使中國人對這運動發生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