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楚漢爭天下(2)(3 / 3)

在此以前,劉邦派往北翼作戰的韓信,已於公元前205年攻破了魏國,隨後又消滅了趙國、降伏了燕國,到公元前204年夏天,占領了齊地。在南翼,劉邦又爭取英布背楚聯漢。楚軍後方,彭越正進行著遊擊戰爭。

漢王連續數月堅守廣武,一心盼望韓信到來,韓信卻始終不來。於是立英布為淮南王,讓他回到九江,攔截楚軍。一麵修書給彭越,讓他截楚軍糧道。部署完畢,又擔心項王糧盡欲回,利用太公相威脅,或乘怒殺死太公,更覺可危。漢王立刻與張良、陳平商量如何救父。兩人異口同聲地說:“項王乏糧,必定退兵,正好趁機與他講和,救回太公。”漢王道:“項王性情暴躁,容易動怒,必須派一個合適的人前去。”話還沒說完,有一人自告奮勇道:“臣願往。”漢王一瞧,乃是洛陽人侯公,多年從軍,擅長應對,便欣然應允,囑咐他謹慎從事。侯公便迅速進見項羽。

項王此時眼見糧絕,心急如焚,忽然聽說漢營中派來使者,便仗劍高坐召見,侯公從容不迫地進來,見了項王,仍鎮定自若。禮畢,項王對他說:“漢王既不出戰,又不撤兵,今為何派你來此?”侯公道:“大王是想戰還是想退。”項王道:“我願一戰!”侯公道:“戰事後果難測,何況長久對峙,早已人困馬乏,臣進見大王是為了罷兵息爭。”項王脫口而出:“你是要與我講和麼?”侯公道:“漢王並不想與大王相抗,如果大王願意講和,保國安民,定當遵從。”項王怒氣稍退,放下劍,問及議和詳情。侯公道:“漢王有兩項建議,一是楚漢兩國,劃定疆界,互不侵犯;二請放歸漢王父太公,及妻室呂氏,使他們一家團聚,若能如此,自是感激不盡。”項王冷笑一聲道:“漢王又想使詐?他想一家團圓,所以派你請和。”侯公道:“大王知漢王為何東出嗎?人人都有父母妻子,漢王遙居蜀漢,自然思親心切,前次進占彭城,隻是為了接回家人,後來聽說家人被大王所拘,情急之下才與大王交戰。今大王不願議和也就罷了,如果議和,不如釋放這兩個人,不但漢王感激,誓不東行,連天下諸侯也會讚頌大王的高風亮節。試想大王不殺人父,不汙人妻,將抓到的人放回,則是仁義孝三全,三德俱備,聲名遠揚,如漢王食言,則大王有理,漢王理屈,古人有言:帥直為壯,曲為老。大王直道可縱橫天下,而漢王又何足為懼。”

侯公滔滔不絕,道明和戰利害,句句在理。項王認為自己走投無路,漢王既然講和,想必他暫不會出爾反爾。借此罷兵,也是善策。於是又召入項伯,與侯公確定國界。項伯本來向漢,願意順水推舟,以滎陽以東的鴻溝為界中分天下,鴻溝以西歸漢,以東歸楚。現在象棋盤上刻寫的“楚河漢界”正是由此而來。

雖然項羽提出和解,但劉邦還是聽取了張良、陳平的勸告,乘勝追擊,要消滅楚軍。項羽痛恨劉邦負約,立即回兵把漢軍打得丟盔卸甲。劉邦倉皇退守,看出隻憑他親自率領的軍隊恐怕難以取勝。於是命令正在齊國率兵據守的韓信迅速返回,參加會戰,同時也借此機會對韓信加以控製。不料劉邦幾次派人去催促韓信發兵,韓信卻一直按兵不動,隻是打發使者來對劉邦說:“齊國雖然打下來了,可是這裏的人詭詐多變,反複無常,南邊與楚國為鄰,難免發生叛亂。如果不讓我做個假齊王,怕權力過輕,難於鎮守。”劉邦初聽大怒,但聽了張良、陳平的勸告後權衡利弊,恍然大悟,立即讓張良送去大印,封韓信為齊王。之後又封彭越為梁王,立英布為淮南王。果然,各路軍馬都紛紛向劉邦彙集,一起準備攻打項羽的軍隊。

楚漢戰爭的最後一場決戰就要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