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整河山出美景——桂林山水甲天下(1 / 1)

在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東北部,有一座著名的古城——桂林,它是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這裏的山不高也不險,但每座山都有自己的特點;清澈見底的漓江蜿蜒在青山峰林之間,平靜的江水猶如明鏡一般。桂林山水以其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譽。

桂林山水的由來據說與南海龍王的三公主有關。

相傳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變得更加驕奢淫逸,他不顧別人的反對,四處修建宮殿,以此滿足自己享樂的需要。為了修建阿房宮,秦始皇征集了大量勞工,讓這些勞工日夜不停地工作。這些勞工不但工作非常辛苦,而且還經常要餓著肚子工作。在勞工工作的時候,如果他們想稍微休息一會兒,就會受到監工的打罵。因此,勞工們怨聲載道,但卻無力反抗。

天上的太白金星可憐這些苦命的勞工,便偷偷送給每個勞工一根紅繩,有了紅繩的幫助,勞工們就可以很輕鬆地把活幹完。不久後,監工們發現了勞工們的情緒變化,感覺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成天抱怨了。這讓監工們感到納悶,於是他們就開始暗暗查訪。很快,監工們就發現了其中的秘密,於是他們就強迫勞工們把紅繩全部交了出來。失去了紅繩的勞工又回到了以前那種辛苦忙碌的生活。監工們把搶奪來的紅繩全部交給了秦始皇。秦始皇早就聽說有一種神鞭,可以驅動三山五嶽,他認為這些紅繩就是編織神鞭的材料。於是,他就叫工匠把紅繩聚在一起,編成了一根神鞭。

秦始皇一直想把所有的大山挪至大海,這樣,全國就可以不受大山阻隔,交通也會變得四通八達,他的統治也就會更牢固了。於是,他就拿著神鞭把大山往海裏趕。

當秦始皇快要把大山趕到桂林時,大山移動時震天的隆隆聲驚擾了住在南海的老龍王。為了對付北來的群山,龍王派自己的三女兒去奪走神鞭,然後再把這些山重新安排。三公主略施法術,從秦始皇手裏把神鞭奪走後,她揮舞著神鞭,把秦始皇驅趕亂了的山巒重新進行了調配和修整。三公主把亂山修理得別致秀美,如同仙境,這些山就是漓江上的山。

為了驅趕和調整山巒,三公主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後來因積勞成疾而去世。三公主去世後變成了清澈見底的碧水,這就是圍繞群山的漓江。

【地理探秘】

秀美的桂林山水是如何形成的呢?原來,桂林的山主要由石灰岩組成,而石灰岩這種岩石容易被水溶解。經過千百年雨水、河水的侵蝕,石山就形成了眾多的奇峰異洞。漓江水從峰林之間穿過,山與水的完美結合,就形成了桂林山水的美景。

【博聞館】

桂林的標誌——象鼻山

象鼻山,位於桂林城內漓江一側,因酷似一頭站在江邊伸鼻豪飲的大象而得名,它是桂林城的象征。

傳說在很久以前,從山裏跑來一群大象來漓江飲水,它們發現這裏河水清澈潔淨,便想在這裏安營紮寨,順便幫助附近的村民做些搬運的事情。村民們也非常喜歡這些勤勞能幹的動物朋友。

漓江邊來了大象的消息很快傳到了皇帝的耳朵裏,他很想把這些大象據為己有,於是便派士兵來捉拿大象。當地村民非常珍愛這些好朋友,他們就把士兵們趕走了。皇帝得知消息後,大發雷霆,決定親自率領軍隊來搶奪大象。

皇帝的軍隊在村寨裏燒殺搶掠,許多村民被軍隊殺死,大象也被嚇得四處逃跑。在亂箭之中,村子裏帶頭抵禦軍隊的首領被亂箭射死了。有一頭大象站在首領旁邊,久久不肯離去。巡視戰場的皇帝發現了這隻大象,想把它拉走,可是不管士兵們怎麼拉,都拉不走這頭大象。皇帝大怒,拿起身上的佩劍向大象砍去。被激怒了的大象使出全身力氣,把皇帝踢翻在地,又一腳踩了上去,不一會兒皇帝就一命嗚呼了。

這隻大象流了很多血,它蹣跚著來到漓江邊飲水。它的血流得實在太多了,最後靜靜地站在河邊不動了。過了一會兒,這頭大象的屍體化作岩石,變成了現在的象鼻山,而皇帝的佩劍則變成了山上的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