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淒美的“七星伴月”——“世界梯田之冠”廣西龍脊梯田(1 / 1)

龍脊梯田,位於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勝縣東南,是一處規模宏大的梯田群。這裏的梯田分為平安壯族梯田和金坑瑤族梯田。全部梯田分布在海拔300~1100米的山坡上,梯田一層層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小山如螺,大山如塔,層層疊疊,高低錯落,規模磅礴壯觀,氣勢恢宏,有“世界梯田之冠”的美稱。平安寨下有七個圓圓的小山頭都被開辟成梯田,這些小山頭陪伴著一個大圓頂,這就是最有名氣的“七星伴月”。

“七星伴月”這一壯觀美景的背後,有著一個淒美的故事。

幾百年前,有個叫阿星的壯族男子喜歡上了一個叫阿月的瑤族女子,兩個人彼此都很喜歡對方,可是當時村寨裏的規矩很嚴,不同民族的男女是不能結婚的,否則會受到族裏的嚴懲。阿星和阿月沒有辦法,兩個人隻好逃離了各自居住的寨子,來到了人煙稀少的龍脊。

在這荒郊野嶺,竟沒有一塊平整的土地,全是長滿樹木的山坡。阿星和阿月每日早出晚歸,沿著山底開出了一層層圍繞著山頂的梯田。梯田開好後,他們種上了水稻,細心地照料著秧苗。秋天到了,整個小山坡被水稻染成了金燦燦的顏色。小兩口日子雖然過得辛苦,但是他們過得很幸福。幾年之後,他們有了三個男孩和三個女孩。

有一天,阿月上山砍柴時,被她的族人發現了。幾天後的一個夜晚,瑤族的長老帶著一大幫人,趁著月色,從遠處的山上來到了阿星家的裏。他們把阿星家裏團團圍住,瑤族的長老在門外大聲喊著叫阿月出來。長老見沒有人出來,就叫幾個瑤族大漢撞開阿星家的門,然後闖了進去。見到阿月,大漢們衝過來就要把她抓走。阿星自然不會同意,於是就上去阻攔他們。可是阿星哪裏攔得住這麼多瑤族大漢呢?幾個瑤族大漢把阿星狠狠地打了一頓,在把他打暈後,他們把阿月抓走了。孩子們見媽媽被抓走,都大哭起來。

阿月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寨子裏,但她卻不能回家探望父母,而是被關進了寨子裏的小黑屋。在小黑屋裏,她吃不好睡不好,而且每天還要忍受同族人的唾罵。這些阿月都能忍受,但最讓她牽掛的是自己的丈夫、孩子,她渴望阿星盡快把自己解救出去。於是,阿星的手已經被打斷了,腿也被打瘸了,他根本翻不過那層層山嶺。於是,他每天在家焦急地盼望自己的身體快點好起來,以便早點把妻子救回家。但是,時間不等人,一個月後,阿月得了場大病,死在了小黑屋裏。後來,族人們把她埋在了一塊山坡上。

聽到妻子死去的噩耗,雖然身體還沒有痊愈,但阿星還是帶上了自己的六個孩子,來到阿月的墳前祭拜。他們父子七人在阿月的墳前大哭起來,那一聲聲撕心裂肺的哭喊聲感動了上蒼。霎那間,天空忽然下起了大雨,老天也流下了同情的眼淚。一陣雷電交加之後,阿星和他的六個兒女不見了,隻有七個大小各異的山包陪伴在阿月的墳前,形成了“七星伴月”的奇特景觀。

【地理探秘】

壯觀秀美的梯田是如何產生的呢?這其實是當地壯族、瑤族同胞合理利用山地環境、充分利用水資源的結果。由於這裏沒有大塊的平地,所以當地的老百姓隻能在一定高度的山坡上建造一個平台來種莊稼。他們利用石頭建造田埂,然後把土壤填進去,這樣,就在一定的高度上形成了一個平麵,建成了一個平台。很多的平台聚在一起,就形成了山坡上的梯田景觀。由於降水和高山森林裏儲藏的水分為梯田提供了豐沛的水源,再加上這裏光照、溫度又很適宜,所以龍脊人就在梯田上種植水稻,過上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了。

【博聞館】

一床蓑衣蓋過田

在龍脊上萬塊梯田之中,最大的梯田不過一畝,最小的梯田隻能種一兩行水稻。在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

從前,在龍脊有一個地主,他要求一個農夫必須在耕完206塊田後才能收工。當那位農夫把田耕完後,他從低數到高,再從高數到低,可數來數去都隻有205塊田,而不是地主所說的206塊。無奈之下,他撿起地上的蓑衣準備回家,這時,他才意外地發現,原來在蓑衣下麵還藏著一塊田。加上這一塊田,他耕完的田地恰好是206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