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死,是壯士應有的。現在你們兄弟爭奪國家的統治權,不是哥哥贏就是弟弟贏,就算死了也還有個威名,子孫在各個國家還是個大國地位。漢朝雖然說很強,但是還不能兼並我們匈奴,怎麼能亂了祖先的製度,向漢朝稱臣,讓列祖列宗受到侮辱,讓很多國家恥笑我們呢?”
匈奴的大臣們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說,反對歸順漢朝。左伊秩訾王則認為:
“不對啊,國家的強弱也是分時候的,我們不能還沉浸在天之驕子的美夢裏麵。現在漢朝正是最強大的時候,烏孫等國已經都是漢朝的臣屬。而且從且鞮侯單於以來,匈奴的實力逐漸被削弱,一直不能複興。雖然說表麵上還是能夠充個胖子,但是我們的臉已經被打腫了。現在,歸順漢朝就能保全,不歸順漢朝就有滅亡的危險,你們別這麼固執啊!”
但是大臣們依然不屈不撓,對左伊秩訾王百般刁難。呼韓邪單於對各位大臣的愛國情懷非常感動,然後拒絕了他們。
就這樣,甘露元年(前53),呼韓邪單於帶著自己的部落和軍隊往南到了漢朝的邊境,派遣自己的兒子右賢王銖婁渠堂進入漢朝做人質。同年,烏孫國被漢朝分而治之,成為漢朝的領土,受西域都護府管轄。
郅支單於這時候才醒悟過來,也派遣了自己的兒子左大將去漢朝做人質。
這下好了,兩個單於爭著討好漢朝。呼韓邪單於一狠心,媽的,幹脆老子親自進漢朝稱臣,看漢朝到底幫誰!甘露二年(前52)底,正當整個漢朝為老將軍趙充國(享年85歲,在那個時代可是長壽老人)的去世而悲傷的時候,漢朝迎來了一個好消息,建國以來聞所未聞的好消息。
呼韓邪單於親自到了五原要塞(今內蒙古包頭一帶),表示希望能在甘露三年的正月,親自去長安朝見漢宣帝。這下漢朝高層開始議論紛紛,到底該按照什麼禮節去接待呢?
丞相和禦史大夫認為:“按照聖王的傳統,京師比其他內部地方官吏重要,內部地方官吏,比外麵的蠻夷重要。匈奴單於來朝見和慶祝,那麼禮儀按照諸侯王的禮節來搞就可以了。甚至,位次還可以更下麵一點。”
宣帝犯難了,再一次糾結。於是他找到了漢朝有名的“真相帝”,太子太傅蕭望之。
蕭望之認為:“單於本來就不是我們漢朝所敕封的,所以我們之前一直稱其為敵國,應該對他們保持一種不拿他們當臣屬的禮節,讓單於的位置在諸侯王的上麵。外國人俯首稱臣,但是我們中國推辭不把他們當作臣子,這種懷柔的友誼,是謙遜亨通的福氣啊。《尚書》曾經曰過:‘戎狄荒服’,就是說他們這些外夷前來朝貢一次不容易。如果能讓匈奴的子嗣們乖乖的,侍奉我們中原的宗廟,永遠不背叛,那麼也是一樁一本萬利的好買賣。”
實話說宣帝其實不喜歡蕭望之,因為他喜歡掉書袋,動不動就是“子曾經曰過”。但是他的話又有道理,所以宣帝為難了都會去找他。
經過高層的激烈討論,最終采納了蕭望之的建議。但是吧,宋朝寫《資治通鑒》的時候,很跩地不屑漢朝的做法,認為不用對自己曾經的敵國那麼好的態度。唉,不知道他們要是知道南宋時候向金國委曲求全的事情,會怎麼想。
就這樣,車騎都尉韓昌奉命迎接呼韓邪單於,帶著來自七個郡的兩千騎兵在道路上組織歡迎。
正月,全國上下沉浸在喜悅的氣氛中。同時,漢朝宮廷春節聯歡晚會上也有了一個新節目,匈奴單於向大漢皇帝俯首稱臣。
“歡迎歡迎,熱烈歡迎。”在一片歡迎聲中,呼韓邪單於來到了甘泉宮,漢朝以史無前例的禮節接待,待遇超過了任何一位諸侯王。在宣布接見的時候,隻說是藩屬國某首領,並沒有點名是呼韓邪單於,可謂給足了麵子。
隨後,宣帝以漢朝中央政府的名義,賞賜給藩屬國匈奴單於呼韓邪漢朝的官帽、腰帶以及中原的漢服,黃金做的印璽、綬帶等物品。儀式完成後,特許匈奴單於先行離開,前往住處,一個在長平(一處高地)的宮室。
第二天,皇帝親自前往長平主持儀式,特許單於不用拜見,手下當戶等大臣都可以前來旁觀。當時,為了烘托大漢的氣場,漢朝特地把各個少數民族的首領全部召集起來,七七八八大小首領足足數萬人,都在渭水橋下夾道歡迎。宣帝登上渭水橋,底下的小首領們一齊高喊“吾皇萬歲!吾皇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