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明白事理,培養孩子人生的價值觀(1 / 3)

培養珍惜時光,勤奮上進的孩子

一年之際在於春,一天之際在於晨。作為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珍惜時光,勤奮上進,隻有如此,才能讓孩子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遠。

戰國七雄中,秦國仗著強盛不斷發兵進攻鄰國,占領不少地方。其它六國都很害怕,想方設法去對付它。當時有一個人,叫蘇秦,他提出“合縱”抗秦,意思是六國聯合起來共同抗秦。因為六國位置是縱貫南北,南北為縱,所以稱為“合縱”。

蘇秦是洛陽人。洛陽是當時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為,曾求見周天子,卻沒有引見之路,一氣之下,變賣了家產到別的國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東奔西跑了好幾年,也沒做成官。後來錢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隻好回家。家裏人看到他趿拉著草鞋,挑副破擔子,一付狼狽樣。他父母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他妻子坐在織機上織帛,連看也沒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給他做飯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開了。蘇秦受了很大刺激,決心爭一口氣。從此以後,他發憤讀書,鑽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時候讀書讀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錐子紮自己的大腿, 雖然很疼,但精神卻來了,他就接著讀下去。據說,他晚上念書的時候還把頭發用帶子係起來拴到房梁上,一打瞌睡,頭向下栽,揪得頭皮疼,他就清醒過來了。就這樣蘇秦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識比以前豐富多了。

公元前334年開始,他到六國去遊說,宣傳“合縱”的主張,結果他成功了。第二年,六國諸侯訂立了合縱的聯盟。蘇秦掛了六國的相印,成了顯赫的人物。

西漢的匡衡,出生在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他從幼年起就酷愛讀書。白天要勞動,沒有多少空餘時間,晚上很想讀書,卻窮的點不起燈,他為此很苦惱。後來,他發現鄰居家夜夜有燈光,就想了個辦法。因為鄰家點燈的房子和他的住室之間,隻隔著一堵牆,於是,他便在牆上鑿了個小孔,燈光果然從小孔裏透過來了,他高興的簡直跳了起來。從此以後,他每夜蹲在牆腳,借著這一線亮光讀書,直到鄰居家熄了燈,他才心滿意足的去睡覺。

過了不久,有發生了另一個問題,他僅有的幾冊書早已被讀得滾瓜爛熟,卻一直沒有錢買新的,向有書的人家去借,又常常碰釘子,他又開始苦惱起來。

當地有個叫“文不識”的富豪,家裏藏書很多。匡衡便請人介紹,去文家當長工。到了文家,他幹活既賣力又不要一文工錢。“文不識”覺得很奇怪,就問匡衡道:“你為什麼自願做工,而不要工錢呢?”“我給您做工,不為別的,隻希望您把書借給我,讓我好好閱讀。”“文不識”答應了他的請求。匡衡一得到豐富的圖書,就想幾天沒有吃飯的人得到美食佳肴一樣,貪婪地、津津有味地讀啊讀啊,讀完一冊又讀另一冊。這樣日積月累,他終於成了著名的大學者。

晉代的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隻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裏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裏麵,再紮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隻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一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隻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裏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裏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也當了高官。

我們並不是要求孩子學習上述的做法,作為家長,要讓孩子懂得古人勤奮學習的精神,隻有讓孩子懂得了這個道理,才能有分發上進的學習態度。

培養孩子好的開始首先培養好的習慣

劉榮生活在一個優越的家庭裏,爸爸媽媽非常疼愛他,每次吃飯的時候為他準備了許多好吃的:雞鴨魚肉,樣樣齊全,隻盼著他能夠健康成長。

可是,奇怪的是,小男孩並不喜歡吃這些東西,每次將飯菜偷偷地倒了。

結果,他家養的小動物都跑了過來,小雞吃了米飯,小兔吃了青菜,小貓把魚吃得精光,小狗包攬了所有的骨頭和肉。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小男孩變得越來越瘦,個子老不見長,經常生病,說話有氣無力的。看到這一切,他的爸爸媽媽都很著急。小雞、小兔、小貓、小狗知道了,就一起來找小男孩。

小男孩看到他們,感到很吃驚:小動物們一個個體胖腰圓,神氣十足地站在那裏。

小男孩不解地問:“你們為什麼比我長得好?”

小動物們一起說:“你把好吃的都丟給我們了,所以我們才會長得這麼好。要是當初你不挑食話,也不會變得這麼瘦弱!”

挑食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它影響孩子的健康,麵對孩子壞的習慣,家長要從根本上杜絕它。

在洗手間裏,媽媽看見兒子布朗的牙刷被扔在漱口杯外麵。

媽媽非常生氣,把布朗叫到身邊,不滿地說:“布朗,你的壞習慣怎麼老是改不了。看,又把牙刷放在外麵了。我不是對你說過牙刷用後要放到杯子裏嗎?”

布朗正在想問題,聽見媽媽的話心不在焉地回答:“知道了。”

媽媽見兒子沒有反應,知道剛才說的話並未引起他的重視,於是衝他喊道:“聽著,布朗,你必須把牙刷放進漱口杯裏!”

布朗極不情願地走進了洗手間,放好了牙刷,轉身就走。

“記好了,以後再也不要忘了。”媽媽再次強調。

“知道了。”

第二天,布朗在刷完牙後,將牙刷認真地放到杯子裏了,但這並沒有引起母親的重視。到了第三天,牙刷又被扔到杯子外麵。

“喂,布朗,怎麼搞的,你又忘了把牙刷放回去,?”媽媽生氣地說道。

“我以為你忘記了。”布朗說道。

“怎麼這麼說呢?”母親疑惑地望著兒子。

“因為昨天我把牙刷放在杯子裏了,而你卻什麼也沒有說!”

其實良好的習慣是逐漸養成的,並不是因為誰的督促而去做,養成好的習慣,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

培養孩子擁有一顆寬容善良的心

寬容是對別人和自己的一種愛戴,寬容的人有一顆善良的心,當你胸懷寬容之心,就是善良的開始。沒有人會記得你的急躁,沒有人會在乎你的身份,但是你給別人的寬容會讓人記住一生。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老的國王,他決定不久後就將王位傳給三個兒子中的一個。

一天,國王把三個兒子叫到跟前說:“我老了,決定把王位傳給你們三兄弟中的一個,但你們三個都要到外麵去遊曆一年。一年後回來告訴我,你們在這一年內所做過的最高尚的事情。隻有那個真正做過高尚事情的人,才能繼承我的王位。”

一年後,三個兒子回到了國王跟前,告訴國王自己這一年來在外麵的收獲。

大兒子先說:“我在遊曆期間,曾經遇到一個陌生人,他十分信任我,托我把他的一袋金幣交給他住在另一鎮上的兒子,當我遊曆到那個鎮上時,我把金幣原封不動地交給了他的兒子。”

國王說:“你做得很對,但誠實是你做人應有的品德,不能稱得上是高尚的事情。”

二兒子接著說:“我旅行到一個村莊,剛好碰上一夥強盜打劫,我衝上去幫村民們趕走了強盜,保護了他們的財產。”

國王說:“你做得很好,但救人是你的責任,還稱不上是高尚的事情。”

三兒子遲疑地說:“我有一個仇人,他千方百計地想陷害我,有好幾次,我差點就死在他的手上。在我的旅行中,有一個夜晚,我獨自騎馬走在懸崖邊,發現我的仇人正睡在一棵大樹下,我隻要輕輕地一推,他就掉下懸崖摔死了。但我沒有這樣做,而是叫醒了他,告訴他睡在這裏很危險,並勸告他繼續趕路。後來,當我下馬準備過一條河時,一隻老虎突然從旁邊的樹林裏躥出來,撲向我,正在我絕望時,我的仇人從後麵趕過來,他一刀就結果了老虎的命。我問他為什麼要救我的命,他說‘是你救我在先,你的仁愛化解了我的仇恨。’這……這實在是不算做了什麼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