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江右複興新勢力(2 / 3)

在仁和的發展過程中,有兩件事讓楊文龍刻骨銘心。一個是仁和關鍵時期的轉型收購,另一個就是移師北京的艱難抉擇。前一次讓仁和脫困,後一次令仁和迅速崛起。

2004年前後,業務一度快速增長的仁和遇到瓶頸:人才流失、品牌影響力極低。2004年,楊文龍決定將集團品牌管理團隊整體遷入北京,“品牌戰略”成為他關心的頭等大事。他斥巨資請來陳道明、趙本山、宋丹丹、周傑倫、袁詠儀、田亮、何潔等眾多當紅演藝界、體育界明星代言,在國內藥企中,屬開先河之舉。

在強勢營銷攻勢推動下,仁和主打產品的銷量比以前增長了8倍。嚐到成功品牌宣傳甜頭的楊文龍,曾不無得意地總結說,仁和一直在媒體的視野之外,從那時開始,我們才算真正引人矚目。

不過,興奮之餘的楊文龍仍然不忘謙遜,他承認,現在談論仁和的“成功”為時尚早,跟很多擁有百年曆史的國際名企相比,包括仁和在內的眾多中國企業,還在通向成功的路上努力前行。

這個外表斯文的江西人,剛過知天命之年,他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去書寫樟樹藥商的新傳奇。

鄭躍文:資本大玩家

即使貴為江西首富,產業也擴展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張果喜本人從來不曾動過要將總部搬離老根據地餘江縣的念頭。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和氣生財”,像他的名字一樣,“果子熟了,大家都喜歡”。

當然,在這種看似固執甚至有些保守的思想背後,或許有著一位草根企業家特別的精明和智慧——總部搬離,會因利稅流走而傷了30多年來與地方政府之間的“和氣”,也將失去當地深厚的人脈和獨一無二的個人品牌優勢。

但年輕他10歲的楊文龍和鄭躍文可不這麼想。

如果說楊文龍是從坐商起步轉戰實業,再跳出江西本土,征戰資本市場的新贛商代表之一,那與他同齡的江西贛商聯合總會會長、北京江西企業商會會長鄭躍文,則純粹是個海闊天空的資本大玩家。

鄭躍文不是地道的江西人,1962年,他生於福州市東北的羅源縣,6個月大時隨父母到江西。1985年,他畢業於江西財經學院工業經濟管理專業(後來又獲得金融學博士學位)。在投身商海前,他先後任職於鐵道部財務局和國家地震局。

1988年,中國改革開放正處於“姓社姓資”爭論膠著狀態之時,鄭躍文下海創辦了江西科力新技術研究所並自任所長,完成了代表當時國內先進科技水平的計算機激光照排、汽油節能添加劑、節能爐具等項目的商品市場轉化工作。

4年之後,小平南巡。途中經停鷹潭時,這位88歲的老人鼓勵江西發展“膽子要大一點”。

敏感的鄭躍文從這次講話中嗅到了“先機”。當年7月,他邀集5位合夥人共同創辦江西科瑞集團有限公司。科瑞集團第一筆業務即是從金融入手,發起“新世紀房地產投資受益債券”,3年之內,迅速獲利上千萬元。

從1993年起,鄭躍文帶領科瑞集團開啟了大膽甚至近乎瘋狂的資本競逐遊戲,先後投資十餘家城市信用社,參與發起創立民生銀行、湘財證券公司,參與華夏銀行改製、東方人壽重組,等等。

鄭躍文的投資,概括起來有兩大特點:上市公司和長期運作。比如2004年投資主營血液製品的上海萊士股份,成為他資本暴漲的成功範例。萊士股份上市後,鄭躍文所持有的1740萬股股份轉化為約3億元的市值,比當初間接出資的3770萬元,足足增值了8倍。

此後,類似的成功案例頻頻上演。如今,科瑞集團已成為橫跨礦業、藥業、金融和地產四大投資領域,資產達數十億元的大型民營企業。在中國內地多個省市和香港地區、英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地設有分支機構,除上海萊士(002252.SZ)外,還控製如意集團(000626.SZ)、澳洲ZZL公司(倫敦AIM,ZZL)等6家境內外上市公司。

與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相似,鄭躍文亦強調“發現價值”。不同的是,鄭躍文更注重資本與產業互動,“發現價值、提升價值、實現價值”,並利用資本市場推動企業發展,這使得科瑞旗下的企業獲得了超常規速度的發展。

鄭躍文曾說,我們要永遠比別人快半步,做“半步的贏家”,太快了,別人跟不上,環境可能也不允許,太慢了,時過境遷,時間也不等人。

鄭躍文承認,創業多年他隻做了一件事:投資。他曾感歎,改革開放30多年,我出來工作也快30年了,我能融入這個時代,融入到每一段重要變化過程中,這是最為幸運的一件事。

當代贛商突圍之路

“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板。”沈從文筆下描繪的,是他早年見到過的江西布商。在這位著名作家的老家湘西鳳凰,就有一座江西籍商人聚集的著名會館——萬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