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天,奧地利逮捕了11名數周前入境的伊朗人。原因是他們和支持伊拉克的恐怖活動有關。
1月21日,美國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的一個辦事機構又遭到炸彈襲擊。
同一天,在美洲的洪都拉斯,1名騎著自行車的青年將兩枚手榴彈扔進法國領事館官邸。盡管未造成人員傷亡,但使建築物遭到了破壞。
1月22日夜間,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意大利使館和“黎巴嫩-法國”銀行大門口都相繼發生了炸彈爆炸事件,炸死一名黎巴嫩人。
1月23日清晨,兩枚炸彈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爆炸,炸傷一人,嚴重破壞了美國為照顧其留學生和一家海洋保險公司而在這裏設立的一個辦事處的房子。一個被禁止的土耳其極左組織聲稱對這兩起爆炸事件負責。因為“帝國主義大國”正在海灣進行戰爭。
同一天,美國駐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機構辦公室遭到炸彈襲擊,1人受傷。
1月23日-24日,美國駐印度尼西亞大使館和其它機構以及居住的許多西方人都接到匿名電話,打電話者對他們進行恫嚇。美國大使館還收到了炸彈恫嚇。
1月24日,在德國紐倫堡也發生了爆炸事件,有2名男子向土耳其領事館投擲了汽油彈。
到1月28日,即海灣戰爭進行12天時,親伊拉克分子至少已在全球範圍內向美國、英國、法國、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的目標發動了27次襲擊。這些襲擊至少有一次是伊拉克人幹的,但絕大多數是當地左翼分子或穆斯林遊擊隊所為。土耳其允許多國部隊使用它的空軍基地對伊拉克發動襲擊,爆炸事件就在土耳其多了起來。在土耳其和黎巴嫩已經分別發生了8起,黎巴嫩是處在無政府狀態下的國家。在希臘發生了5起,希臘的反美極左派一直很活躍,同時,希臘也是巴勒斯坦遊擊隊進行休整的地方。暴力活動還蔓延到中東地區以外的秘魯、烏幹達、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國。
隨著海灣戰爭的展開,世界各地的恐怖活動也更加猖狂起來。
1月31日,日本駐也門大使館遭炸彈襲擊,盡管受到的傷害輕微,但這是海灣戰爭爆發以來首次明確以日本為目標的恐怖事件。此事件在日本國內引起強大的震動與不安。
2月4日,美國弗吉尼亞警方接到報警,有人在諾福克海軍基地附近的兩個儲有石油的大油罐旁發現了6枚炸彈。警車一路鳴笛奔向事故現場,並立即封鎖交通。警方技術人員馬上進行勘察,將兩枚炸彈的引信拆除,另幾個也做了處理。
在同一時刻,在沙特阿拉伯紅海之濱的吉達市,一名身份不明的狙擊手朝一輛疾駛的小轎車連發數槍,車上的2名美軍1名沙特保安人員被打碎的車窗玻璃片劃傷,狙擊手不知去向。這是自海灣戰爭爆發以來沙特發生的第一起恐怖事件。沙特內政部同日發表聲明,警告說對國內搞破壞和顛覆活動者、襲擊公民人身和財產安全者,政府將嚴厲打擊,嚴懲不怠。
美國駐烏幹達大使在坎帕拉網球場打完網球剛剛離開幾分鍾,網球場一枚炸彈就爆炸了。這顯然是一次有預謀的恐怖活動。
2月7日,美國一家公司雇員在土耳其因契爾利克空軍基地附近遭到恐怖分子的襲擊,身中4彈,成為第一個死於恐怖活動的美國人。
2月9日淩晨,奧地利西部蒂羅爾州鐵路發生了一起爆炸事件。警察局不排除這次爆炸事件與計劃運送美國103輛山地作戰坦克前往海灣有關。奧地利政府前幾天批準了美國坦克過境,而這段鐵路正好是轉運坦克的必由之路。
美國駐也門大使館,法國駐土耳其的一家領事館,埃及駐黎巴嫩大使館在海灣戰爭中也都遭到了恐怖分子的襲擊。
海灣戰爭開始之後,一些恐怖分子還襲擊了在拉丁美洲的美國機構。在巴西,一個由美國傳教士主持的教堂和兩家美國銀行在智利的分行均遭到炸彈襲擊。
到2月11日,美國國務卿女發言人塔特懷勒宣布,自海灣戰爭以來,針對西方國家的恐怖活動已經達到100起,共有5人被殺,50人受傷。絕大多數恐怖活動都是當地恐怖分子自己策劃進行的。
美國是反伊聯盟的“盟主”自然也就成了恐怖活動的“重災戶”。
在恐怖主義活動陰影下,一些美國人草木皆兵。當汽車回火發出響聲時,人們趕忙躲避,以為是發生了爆炸。一聽到火警,人們就嚇得直哆嗦。一些人擔心已經受到了汙染。另外一些人認為地鐵已經被埋上了地雷。防毒麵具已經很難買到,全國各地都是如此。休斯頓人希望擁有自己的炸彈探測儀和防彈背心。《華盛頓郵報》進行的一次民意測驗表明,在采訪到的美國人中,有28%的人擔心恐怖主義分子的襲擊。在華盛頓居住的美國人中間,有61%的人擔心這種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