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海灣地麵戰鬥爆發(12)(1 / 3)

開戰前一周,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曾預測,海灣戰爭可能耗資280—860億美元,具體取決於戰爭延續的時間及程度。在1月17日戰爭爆發之後,該辦公室估計,如果戰爭持續不到一個月,傷亡在3000人左右,損失坦克200輛、飛機100架,國防部可能要追加170億美元費用;如果戰爭持續1—6個月,傷亡人員達45000人,損失坦克900輛和飛機600架,則美國政府在本財政年度內為這場戰爭支出350億美元,並在下年度增加費用510億美元。據一家“公民”預測公司估算,每個美國公民將增加負擔656至1072美元,一個4口之家將增加負擔2624至4288美元。

據美國國防部估計,如果海灣戰爭在3月31日前結束,全部戰爭費用為580億至770億美元,其中包括戰後維持和平駐軍的70億美元,以及將部隊和裝備遣返美、歐的59億美元。

美國雖然是多國部隊的核心,但美國一家是出不起這筆戰爭巨款的,所以,必須向國際社會籌集。

為了籌集戰爭費用,西方7國集團: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1991年1月20日—21日在美國紐約舉行會議,會議主要是兩個議題:第一是討論了海灣戰爭爆發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和應該采取的措施。第二個就是海灣戰爭經費問題。

在7國集團中,德國和日本沒有直接參加戰爭,因此其它5國一再敦促日本和德國慷慨解囊,為海灣戰爭做貢獻。美國財政部長布雷迪在正式會議之前,分別同日本和德國的代表進行了個別交談,希望他們能承擔更多的費用。美國希望日本再提供100億美元。會後,布雷迪稱他同日本大藏相橋本龍太郎的談話是非常令人滿意的。橋本在會議結束時說,日本至少向海灣的多國部隊提供50億美元的經費。德國也作了願意捐款的表示。

這次會議效果很好,日本代表事後實現了諾言,回國後不久就宣布將為多國部隊提供90億美元的援助。1月26日德國就宣布,決定再提供33億美元的援助。此前,德國已經答應提供1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和2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

英國也試圖要求沒有參加海灣戰爭的歐洲共同體成員國捐款。英國財政大臣1月26日出席了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洲共同體財政部長會議,在會上提出了這一要求,但是,沒有得到明確的答複。德國外長聲稱已經向多國部隊提供了40億美元的經費,並準備提供更多的財政援助。但比利時不肯提供援助,隻表示願意向多國部隊提供一些彈藥。

在海灣戰爭中,沙特阿拉伯及科威特仍是最大的資助國,他們各自承諾出資135億美元。日本承諾出資90億美元。德國承諾55億美元,總共為415億美元。

法國用於海灣戰爭的費用估計每月為12億美元。

英國到1991年1月底用於海灣戰爭的費用為120億美元。

其它國家約12.3億美元。

既然其他盟國都為海灣戰爭出了款,美國自然也要出款。

1991年2月22日,美國總統布什要求美國國會撥款150億美元,支付美國參加海灣戰爭的費用。布什還要求國會授權,讓白宮自由支配外國承諾的戰爭捐款。

雖然國會同意授權政府自由支配外國捐款,但外國捐款卻遲遲不能全部到位。白宮預算局局長達爾曼2月22日表示,在盟國承諾的535億美元中,美國至今隻收到價值149億美元的現金、物資及服務;另有17億美元待五角大樓給捐助國發出帳單後即可收回。他說,如果戰爭在3月31日前結束,除盟國捐助外,美國需支出150億美元,如果不夠,美國可能需要向外國及美國納稅人員尋求更多的錢。

如果美國真的要國內納稅人出這筆戰爭巨款,情況會怎麼樣呢?

美國政治、經濟界對軍費問題議論紛紛。戰爭費用的籌措,無非是兩種辦法:增加稅收,把負擔轉嫁給普通平民;政府舉債,加大財政赤字。在當時美國國內民心動蕩的情況下,前者顯然風險不小,難以實行,但後者對財政又是一個重大負擔。美國一年的財政赤字已近3000億美元,額外增加戰爭開支無疑使財政狀況更趨惡化。

在整個海灣危機和海灣戰爭期間,多國部隊共籌集經費646億美元,主要來源於:

沙特阿拉伯:233億美元,開戰前98億美元,開戰後135億美元;

科威特:185億美元,開戰前50億美元,開戰後135億美元;

日本:130億美元,開戰前40億美元,開戰後90億美元;

德國:88億美元,開戰前30億美元,開戰後58億美元。

另外一些海灣國家、歐洲共同體國家和韓國提供了總數約10億美元的資金。